① 托言上古,明良一堂。推賢讓能,師師在列。已不得從游其中,思黃虞之盛,庶幾遇之,而懼歲不我與焉。
《九望》者,端溪先生之所作也。區(qū)子以萬歷丙申歲從使淮還京,再入史局。自守職以來,將一紀(jì)于茲。久備記載,誼在獻(xiàn)納。而職事曠焉靡舉,志愿頹焉將邁。時朝政多闕,上下否塞,情不能通。思天下日入于敝,意忽忽有失。眷言興懷,乃昉九章,本其土風(fēng),申騷人之遺,為《九望》詩以見志焉。懼覽者不察,故粗舉大義云耳。
瑤臺兮云浮,菌閣兮蕙樓。
溯赤水兮負(fù)玄洲,飛仙遨兮駕蒼虬。
星辰朝兮絳闕,日月環(huán)兮丹丘。
孔蓋兮龍斿,仙之人兮紛紛而來游。
瑤臺高兮縹緲,中有人兮丹顏綠發(fā)而衣縞。
翳玉芝兮??瑯玕,搴若華兮刈朱草。
珠入海而為樹,桂逾嶺而成林。
塵壒既不可久處兮,夫孰表予之遐心。
將托朱鳥以為媒,又要之以夙好。
朝詣車于雁門,夕弭節(jié)于璚島。
虎驂乘而眈眈,龍服衡而矯矯。
憩落落之長松,涉涓涓之行潦。
聆仙樂于云門,抗飛旌于霞表。
招虞帝于蒼梧兮,賓軒后于洞庭。
戛云璈兮瑤佩,披霞帳兮曲璚。
美嘉橘兮秋實(shí),攬桂樹兮冬榮。
歲逌逌其將迫,心搖搖如懸旌。
⑴ 詣,崇禎本、伍本皆誤作“脂”。
⑵ 弭,崇禎本作“彌”,據(jù)伍本改。
⑶ 眈眈,崇禎本作“耽耽”,據(jù)伍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