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句因包含“鯉魚”,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鯉魚
平江郡石上讖 元 · 無名氏
三十八,十八子,寅卯年,至辰巳。
合收張翼,同為列國(guó)。
不在常,不在祥,切須款款細(xì)思量(「合收張翼」五句 至正直記卷四作「合修張掖,同音例國(guó)。不祥不在常,不在洋,必須款款細(xì)思量」。)。
旦卜水,暮愁米,浮圖倒地莫扶起。
修石岸,重開河,軍民拍手笑呵呵。
日出屋東頭,鯉魚上山游(上山 日聞錄(守山閣叢書本)、至正直記卷四均作「山上」。)。
星從月里過,會(huì)在午年頭。
日聞錄:至正壬辰年,平江郡守六十差民言于舊城址下得一石,鐫云云。訪問不得其實(shí)。予后于松江,偶見前人一日錄,亦載此語,乃知此語不特見于平江,蓋已讖于前矣。
至正直記:平江始筑城時(shí),某處城數(shù)丈,筑而復(fù)陷者三。于是深掘其地,得石,方廣三尺,刻云云。首句作「三十六」。末行云:「唐癸丑三月三日立。」時(shí)至正辛卯秋冬之間。民相傳誦,竟不曉其讖。至丙申春,城陷,張九四據(jù)之。明年秋納款,始有人云:「張起謀時(shí)止十八人,若火周李嚴(yán)等也。」又測(cè)「鯉魚山上游」者,高郵也?!感菑?span id="cmcee0c" class='bold'>月里過」者,橫舟也?!溉拐撸木湃?。皆未知應(yīng)在何事也?!?span id="yokucyk" class='bold'>開河」是賈魯為之,天下遂亂?!?span id="s6swqsy" class='bold'>浮屠倒地」者,亂后寺觀皆廢,以置軍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