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扶?!?,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扶桑
第 1 句因包含“濯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濯足
第 2 句因包含“乘槎到”,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乘槎
第 2 句因包含“日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日邊
第 3 句因包含“毛義,檄”,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毛義檄
第 4 句因包含“贈,繞朝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繞朝贈
第 5 句因包含“河山,新亭淚”,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新亭淚
第 7 句因包含“翹首”,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翹首
第 8 句因包含“梅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梅鶴
第 11 句因包含“宗愨乘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宗愨風
第 13 句因包含“中原,逐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中原逐鹿
送蔡伯毅先生挈眷渡華編者按:《臺灣詩薈》、《臺灣詩鈔》均題作〈送蔡伯毅之禹域〉。)發(fā)表1923年 清末民國初 · 王松
 押先韻 出處:此詩收于《臺灣日日新報》,「詩壇」欄,1923年12月12日,第六版;其中第一首又載連橫《臺灣詩薈》、吳幅員《臺灣詩鈔》。
扶桑濯足多年,忽夢乘槎到日邊。
慰母昔聞毛義,贈君今授繞朝。
河山感慨新亭淚風雨凄涼寶劍篇。
翹首嵩云萬里,歸秦梅鶴家仙作者注:「君將挈眷行?!梗?/span>。
公義私情兩不偏,分明去就爭傳。
未忘宗愨乘風志,猶憶蘭成射策年。
北望中原逐鹿,西瞻浪泊飛鳶。
虬髯肯向扶馀老,棋弈長安一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