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耕谷口
同源典故
鄭子真
尋谷口
子真谷口
躬耕谷口
谷口樵歸
巖石臥
谷口鄭夫子
谷口終身隱
生涯如谷口
子真矜谷口
子真谷口耕
相關(guān)人物鄭樸(子真)
《法言義疏》卷八〈問神〉~73~
或曰:「君子病沒世而無名,盍勢諸名卿,可幾也?!乖唬骸妇拥旅麨閹?。梁、齊、趙、楚之君非不富且貴也,惡乎成名?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振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
其后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時,元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子真,子真遂不詘而終。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為「卜筮者賤業(yè),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勢導(dǎo)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共萌臻啍?shù)人,得百錢足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馀萬言。揚雄少時從游學,以而仕京師顯名,數(shù)為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杜陵李彊素善雄,久之為益州牧,喜謂雄曰:「吾真得嚴君平矣。」雄曰:「君備禮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詘也?!箯櫺囊詾椴蝗?。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卒不敢言以為從事,乃嘆曰:「楊子云誠知人!」君平年九十馀,遂以其業(yè)終,蜀人愛敬,至今稱焉。及雄著書言當世士,稱此二人。其論曰:「或問: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盍勢諸?名,卿可幾。曰:君子德名為幾。梁、齊、楚、趙之君非不富且貴也,惡虖成其名!谷口鄭子真不詘其志,耕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楚兩龔之絜,其清矣乎!蜀嚴湛冥,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諸?舉茲以旃,不亦寶乎!」
簡釋
鄭生谷:喻隱居或隱居之所。唐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緬懷鄭生谷,頗憶嚴子懶。”
例句
柴門草舍絕風塵,空谷耕田學子真。
已比子真耕谷口,豈同陶令臥江邊。
市門逐利終身飽,谷口躬耕盡日饑。
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鄭子真。
谷口鄭子真,躬耕在巖石。
跡向塵中隱,書從谷口來。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不但習池歸酩酊,君看鄭谷去夤緣。
耕巖非谷口,結(jié)草即河濱。
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谷口子真正憶汝,岸高瀼滑限西東。
幽深不讓子真居,度日閑眠世事疏。
廢寺連荒壘,那知見子真。
如能固曠懷,谷口期窮年。
何事須夫子,邀予谷口真。
時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鄭。
輸他谷口鄭夫子,偷得閑名說至今。
秩滿歸白云,期君訪谷口。
酒酣出谷口,世網(wǎng)何羈束。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
路傍誰識鄭公子,谷口應(yīng)知漢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