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昔二儀肇判,三辰初曦。
軒轅制器尚象,伊祁治歷明時。
岐伯鑄鐘而調(diào)嶰竹,挈壺司漏以協(xié)璿璣。
用能揆合昏旦之盈縮,平章度數(shù)之精微。
是以仲叔羲和,守之百世而勿失;
天官太史,用之億代而靡違者也。
丕惟圣祖龍興,造邦中宇。
聰明時憲,風云應虡。
改革制度,釐定規(guī)矩。
歷授西洋,法依古里。
厥初爰有自鳴之鐘,創(chuàng)于利馬豆氏。
雖形體之大小多所殊,而循環(huán)于亥子初無異。
至其后人之傳教,推步益臻于神妙。
帝乃命以欽天,紀官司于鳳鳥。
易刻漏以茲鐘,建靈臺于云表。
顯列眾辰之圖,深藏運機之奧。
抉宣夜之淵弘,殫周髀之浩渺。
爾其外之可見者,加尺莖于圖上,儼窺天之玉衡。
譬夸父之逐日,莫之推而勇行。
辰標上下四刻之初正,刻著一十四分之奇贏。
尺每交于一辰之疆界,則內(nèi)鐘之不可睹者,若為考擊而聞聲。
始則宮商間發(fā),繼則剽棧齊鳴。
珰珰丁丁,鏦鏦錚錚。
隨煙高下,從風飄零。
既猶倫夔之和律呂,漸若襄曠之奏韶韺。
逾半晷而稍歇,遇中正而愈鍧。
蓋如龍吟寂而虎嘯旋起,猿啼息而雞號迭興。
實動儀蒼昊健行之無息,而一準朱輪飛轡之均平。
旸谷虞淵,蚤暮不差于累黍;
昆吾蒙汜,晝宵罔忒于權(quán)衡。
故其為聲也,不假鯨魚之象,非由樂人之撞。
四序流音于漢殿,奚關(guān)銅岫之頹;
終年葉韻于豐山,豈盡繁霜之降。
于以范圍歲月,統(tǒng)章而無乖;
消息寒暑,晦朔而勿爽。
此其造歷之密,不徒與太初麟德為頡頏;
制作之精,非僅同弘度承天相揖讓。
知自此楓庭蓂莢,可勿生階;
彤陛雞人,無煩戴絳。
總由一機柚所自舒卷,若有群鬼神為之鼓蕩。
于是深宮聽之,不失九重之宵旰;
在位聞之,毋愆百職之居諸。
縱令雨晦風瀟,而惜陰之士自識晨昏而運甓;
即使終霾且曀,而刺繡之姬應知中昃而添絲。
或處深山幽谷之中,若聆音而起,當弗昧于茅索绹之候;
或居脩竹長林之內(nèi),若辨響而興,亦勿迷弋鳧與雁之期矣。
余為轉(zhuǎn)輾思維,末由悟其蘊;
低徊俛仰,惟有嘆其神。
則知為是鐘者,誠默奪造化之工巧,潛移二氣之屈伸。
洵足媲銅儀玉簫,垂為典則而難改;
且可配大撓章亥,祀之奕世而常新。
迨將黜公輸而褫子野,夫何《周禮》鳧氏之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