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敬懷
兄以新修
陽山縣
志屬校為題后
二首
以正
舊志
之誤
其二
陽山
故城
(
丁卯
)
清 ·
萬光泰
押職韻 出處:江船續(xù)集
陽山
在漢為
侯國
,屬
桂陽郡
。《
漢書
·
王子
侯表》有
陽山
節(jié)侯
宗,
初元元年三月
以
長沙
孝王
子封
?!?span id="jaluogo" class='bold'>
后漢書
》「
桂陽郡
」下無
陽山
,
應劭
謂
陰山
即
陽山
。
師古
辨其非,
以為
前漢
自有
陰山
,
不應
云是
陽山
所改。至《
晉書
》,則
始興郡
下有
陽山縣
。
舊縣
志皆云
東漢
省
陽山
,至晉
復舊
。予謂
不然
。漢之
陽山
當在
嶺北
,吳之
陽山
始在
嶺南
耳?!?span id="vwhpar6" class='bold'>
水經(jīng)注
》云:「
洭水
又
東南
入
陽山縣
?!褂衷疲骸缚h故
含洭縣
之
桃鄉(xiāng)
,
孫皓
分立
為縣?!勾?span id="fxt325x" class='bold'>
嶺南
之
陽山
也。又云:「洣
水出
茶陵縣
上鄉(xiāng)
,
西北
過其縣西,又
西北
過
攸縣
南,又
西北
過
陰山縣
南?!棺⒃疲骸缚h本
陽山縣
,
縣東
北猶有
陽山
故城,即
長沙
孝
王子宗之
邑。言其勢王,故
塹山堙谷
,改曰
陰山縣
?!勾?span id="jpt9njb" class='bold'>
嶺北
之
陽山
也。
陽山
既
改為
陰山
,故孫氏復分
桃鄉(xiāng)
為
陽山縣
。應氏之說未為
無據(jù)
?!?span id="5nb1htd" class='bold'>
宋書
》亦曰「
陽山
,
漢
舊縣
,
后漢
改曰
陰山
」,惜言之
不詳
,致
后人
論駁
。若云「
后漢
省
陰山
,以
陽山
為
陰山縣
」,則
二縣
興廢
尤覺明
顯。
至于
宋之
陽山
,仍非漢之
侯國
。其曰「
漢
舊縣
」,亦失
考正
。
茶陵
在今
陽山
北近
千里
,
攸縣
又在
茶陵西北
,
陰山
又在
攸縣西北
。
南北
徑庭
,
何啻
霄壤
!
故以
宋陽山
為漢縣
舊名
則可,
謂為
舊地
則不
可?!?span id="pjhtl13" class='bold'>
宋書
》
不知
陽山
即是
孫皓時
所立,而疑為晉后立。
時代
之未晰,其莫辨
南北
固宜
。至《
文獻通考
》,則云:「
陽山縣
,晉重置在洭
水南
?!?span id="phrzbl7" class='bold'>
不言
吳而言晉,誤同《
宋書
》。然曰「重置在洭
水南
」,則
前此
固
不在
洭
水南
矣。今
陽山地
西接
連州
,
東接
英德
,
北界
臨武
、
宜章
、
乳源
,
南界
懷集
、
清遠
,而自《
水經(jīng)
》考之,則
當上
接
四會
、
下達
含洭
。今之
四會
亦移而南,非《
水經(jīng)
》之
四會
,而《
廣東
輿圖
》猶以
洭水
入其
境內
,宜其
糾紛
凌雜
、
不可
解也。至
吳
、
晉時
之
陽山
,亦是漸遷而東。酈氏注云:「
洭水
又
東南
入
陽山縣
,又
南徑
縣
故城
,又徑
陽山縣
南。」首云「
陽山縣
」者,
陽山
界也;次曰「縣
故城
」者,
陽山
故城也;末云「
陽山縣
南」者,
陽山
治也
。
儀徵
項絪新刻《
水經(jīng)注
》,以「
故城
」為
含洭
故城,
得無
謬耶?
若縣
治,自
唐時
已移
水北
,亦非
吳
、晉之舊,詳見《
元和
郡縣
志》。
一山
改
陰陽
,
南北
移墨食。
既定
陽山
南,
陰山
自
宜北
。
莫將吳后城,漫認
漢時
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