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金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甌
第 4 句因包含“遺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遺民
第 6 句因包含“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蹈海
第 13 句因包含“千金諾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千金諾
第 15 句因包含“藏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藏金
第 15 句因包含“裝,金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橐
第 18 句因包含“廣寒,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廣寒宮
第 24 句因包含“西湖,和靖”,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和靖
第 26 句因包含“亡,楚弓,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失楚弓
第 32 句因包含“鳥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鳥篆
第 33 句因包含“皇華”,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皇華
第 36 句因包含“滄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滄桑
第 39 句因包含“盜移”,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盜移
第 40 句因包含“九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鼎
第 42 句因包含“朝宗”,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朝宗
第 43 句因包含“易水悲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易水歌
次伯說追題其家藏皇朝御冊及梅花詩韻 清 · 南漢紀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寄翁集卷之二
明神宗皇帝棄天下。百有十九年矣。關石和勻。蕩殘無徵于氈裘之域。惟玆內府珍藏。曾從香案上出來。而屢經(jīng)滄桑。保藏下土陪臣之家。傳諸后孫。永為稀寶。至今見之。雙手擎玩。悲歔而出涕者。此固天理人情逌然興感不能已也。蓋昔月沙李相國文章忠藎。受知神宗皇帝。使我東藩事大恪謹之誠。暴于天下。誠是千載一遇。又得與皇華學士。托契文壇。揭帖問答。炳炳可觀。而江右熊御史化傾向先生。不啻朱梁數(shù)公相敬重焉?;寿n宋綱目。即御史之所恩受也。一日。偶設博局戲。率爾見輸。歸之先生者。其意何也。無乃以青丘為中華。思以皇上右文。與之均被而然耶。抑當其時文獻寢衰左海傳缽之微意。其在斯耶。嗚呼。粉白古紙。天香如在。廣運寶篆。砂光若新。天朝舊物。猶足徵一隅偏邦。余于此。尤有感焉。壬辰干戈之際。神皇璽文。穆廟手押之在東國咨牒者。舊作公簿卷衣。幾滅于塵埃。及至再回甲歲。相臣有請。肅考亟命移摹而珍藏之。羹墻之思。無物不寓。而今皇章印于內帙之首。始逸于兵塵不知為誰家物。百年之后。完歸故家。其失得顯晦之理。若有神助。并與璽押事略相同焉。吁亦異矣。求之不怠。買冊于藥肆。付之宗門者。玄洲孫上舍公興朝氏也。追為詩文。廣求藝苑和章。傳跡于來后者。白洲曾孫判決令雨臣甫也。二公之志。固已勤矣。而人之摩挲是卷者。疇不曰文忠有后乎。御史。并有當時贈來。而亦御苑嘉植也。相國喪后。見借湖中某人家。仍之培植取種云。崇禎后丁巳元春上浣。拜書。
匪風下泉載諸經(jīng),同是詩人衰世意。
大明金甌久已缺,東土遺民滿襟淚。
周京不改執(zhí)壤路,魯生猶存蹈海義。
神皇秘閣家史,沙老得之奇事。
煌煌印章宛如昨,忍說胡塵玉璽。
熊公昔受天子貺,御帙光襲文棐機。
千金諾重歸沙老,許與非為樗蒱技。
歸裝不數(shù)金橐,至寶何論玉匱。
當時并贈有花樹廣寒宮羅浮蕊。
嬋妍冰萼映華編花在閤中書在幾。
堂名保晚自玆始,履貞無咎君子以。
西湖乞梅有古例,健步移去和靖里。
牙簽舊藏亦淪亡,楚弓一失兵戈里。
曾是君家永世寶,后有云孫寤寐
求之自我自得,緗軸還歸舊書肆。
不教紙渝香粉色,無復煙煤鳥篆字。
皇華遺跡無恙,冉冉蕓香巾笥。
我聞淮陽板上詩,翻覆滄桑閱屢??。
神慳鬼護晦而顯,復與此事前后似。
明皇神器盜移,九鼎鐘簴北徙。
北極凄涼辰星,東歸嗚咽朝宗水。
易水悲歌擊節(jié),新亭流涕為爾。
吾家亦有崇禎筆,臨帖時時裂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