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方壺風樹堂(二首○并序) 其一 明 · 申楫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河陰先生文集卷之二
方壺俗名方臺。石壁千丈。清流瀉出其下。青山萬疊重鎖。登臺則眼界爽豁。蓋勝地也。臺有四時佳景。而秋山尤奇絕。吾鄉(xiāng)前輩漁釣游衍必于此。以其地幽而勢阻。故稱之以方壺。謂壺中別乾坤也。中古有樸漢元者亭于斯。以時飲射張樂。鄉(xiāng)父老亦不吝往臨。嬉游以終年。吾輩丱角。猶及見之。漢元既歿。又值倭亂。勝事遂不復(fù)。丁酉九月。臺為湖南避亂人所焚。廢為墟。因為權(quán)防禦應(yīng)銖所占。且將二十年。鞠為茂草。吾友趙君景行憫江山久無主。赍重貨賃得來。乃依舊制而新之。自是飛閣隱映。物色增彩。以其先隴在臺之南數(shù)里。登斯臺也。不無思亭之感。因名曰風樹堂。景行又要諸斯文先進。敬亭記其事。蒼石詠其景。諸文士屬而和之者十數(shù)。寫成一卷。意將以為傳家牒也。乙丑夏。余自河豐來覲久留。暇日與諸友登臺而觴詠。則清風颯然生腋。不知三伏炎蒸。定有無邪。主人又要余作詩。不敢辭。用蒼石韻。
旬五登臨欲御風,十年重訪此壺中。
憑虛莫道仙無分,寫景那嫌語不工。
雙眼騁來身似葉,三杯酬罷氣如虹。
明朝日出生人事,物色分留愧野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