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句因包含“觀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觀妙
第 60 句因包含“條風(fēng)”,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條風(fēng)
第 68、69 句因包含“天地,清寧”,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地清寧
第 70 句因包含“觳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觳觫
第 79 句因包含“鳶飛,魚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鳶飛魚躍
第 91 句因包含“堯,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107 句因包含“夜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夜氣
元者善之長賦己巳春月課○押一韻 明末清初 · 姜柏年
 出處:雪峰遺稿卷之二十二
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群陰剝,一陽萌。
句尖拆,百物生。
若動若植,有情無情。
蠢蠢自動,或欣欣向榮。
有自然之生意,莫之為而咸亨。
于是款啟子問于觀妙先生曰:孰主張是,有品物之流形。
維綱是,有四序之相更。
何為而能生,地何為而能成。
若何發(fā)育秋若何而凋零。
于何收藏,又自何而流行
先生曰:天與地兮合德,博厚高明
人與物兮并生,運動視聽。
原其始則曰元,其惟體物體事,而統(tǒng)之乎亨與利與貞者乎。
在天曰乾元,萬物之所資生也。
在地坤元,萬物之所資成也。
四時而為春,品卉以之敷英。
四端而為仁,人心以之喚醒
觸類而長之,則端倪之露呈。
嗚呼,陰陽迭運,日月虧盈
于穆不已,無臭無聲
萬物風(fēng)雨,鼓萬物雷霆。
作之善者栽培,作不善者頹傾。
則天所以有此元也,河岳流峙,水土和平。
其道敏樹載種載耕。
萬物協(xié)贊利萬物而不爭。
一物之或廢,無一息之或停。
則地所以有此元也。
若乃條風(fēng)麗景晴。
鳥獸孳尾,倉庚兮載鳴。
雜花兮生樹,芳草青青。
此則四時之元也。
人之為人,取仁為名。
有自家之天地,得此元而清寧。
隱就死之觳觫,惕入井孩嬰。
物吾相與儕流,民吾同胞弟兄。
擴(kuò)此心而充之,德足以長人。
與天地同其高厚,并其寬宏也。
此則四端之元也。
至若鳶飛魚躍,動天機(jī)于冥冥者也。
火燃兮泉達(dá),朕物性生生者也。
避生草兮不踐,麒麟之得此元能靈者也。
遇害遠(yuǎn)逝,鳳凰之得此元能靈者也。
是以畫卦兮闡奧理,文有言兮啟后氓。
萬古長存皎日星兮流晶。
得之欽恤其刑。
湯武得之,撫育孤煢
以至于夫子,元氣天地無跡也。
無所不覆,無所不載,不言而化,無為而成。
其位育之功,中和之德,垂萬代千齡。
不違仁而春生,顏氏之所以得天地之精也。
養(yǎng)浩然兮塞天地,孟子所以夜氣之清也。
若夫茂叔之養(yǎng)此元兮,草不除乎中庭
伊川之?dāng)U此元兮,諫折王庭
一團(tuán)和氣兮,全此元者其惟伯程子乎。
德性光輝兮,有此元者其惟朱考亭乎。
夫何眾人梏亡,乃如聾而如盲。
自絕自賊,欲逐逐營營。
方塘茅塞,理徑兮榛荊。
冠屨禽獸,能語言猩猩。
子諒一端,自藹然于瞻聆。
得其養(yǎng)而能長,果此心之惺惺。
噫,元者維何,其用惟誠。
天與地兮中和,以此誠也。
與人兮和醇,亦此誠也。
閑邪存誠,我嘗聞于羲經(jīng)。
繼善成性,我又聞于羲經(jīng)。
子如不信,視此羲經(jīng)。
遂作箴以贈之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
人之一身,亦一乾坤。
引而伸之,眾妙之門
春風(fēng)融融,萬物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