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彩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彩筆
暹羅使臣 其二 前日琉球使臣辛亥 明 · 李睟光
七言律詩 押覃韻 出處:芝峰先生集卷之九
簉賀彤墀共參,得聞風土飽相諳。
乾坤界別中華外,日月光分北戶南。
跋涉溟濤應過萬,來庭歲律已經(jīng)三。
欲將彩筆王會,歸與東人作異談。
按:(識)壬子正月。仆等在北京。與琉球國使臣相見五月還朝。至七月。濟州牧使李玹馳啟。本月十二日。有異樣一只停泊本州么羅島港口。卸下個人。自說琉球國使臣進貢回還。遭風缺食。要乞水米以歸。牧使進軍兵。將欲接應。坐船人等疑恐。卻棄卸下人口。掛帆還走。不知去向。其八人中有姓名馬喜富者。稍解華語。供稱俺隨長史蔡堅進貢天朝。與貴國使臣某某相見今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五月福建。七月初一日開船。十二日在海遇風。來泊貴國地方云。即將馬喜富等來京譯審。官給衣帽盤纏。押送天朝。夫琉球我國隔海窅遠。自北京福建。由福建我國又益遠。水陸所經(jīng)。不知幾許萬里。而仆等與其國人相遇北京僅數(shù)月間。又漂到于我國。吁亦異哉?!“?span id="loli6kh" class='bold'>續(xù)文獻通考曰。暹羅國千馀里。本暹與羅斛二國地。暹乃赤眉遺種。元至正間。始合為一國。萬歷二十年九月。經(jīng)略侍郎宋應昌奏。暹羅國正使握叭哩等。愿督兵蕩剿倭巢。奉圣旨。夷使所稱。具見忠義。事關重大。另選一能事官員。同往彼國。宣諭朝廷德意。取有回文。方可舉事云。夫暹羅日本萬里。而奮愿舉兵紓難。事雖不行。其志氣可尚也。又按琉球在外夷。最小而險。自福建梅花所開洋。順飆利舶。七日可至。其國自古不通中國。元遣人招諭不從。皇明洪武初。中山王子弟入學。自后夷習稍變。被服冠帶。著作篇什。有華風焉。又吾學編曰。琉球賦法。略如井田王及臣民。各分土祿食。上下無征斂。用刑甚嚴。兵甲堅利。好爭狠斗。輒刃殺人。度不能脫。即剖腹自斃云。蓋其俗。與倭相類耳?!“?span id="imebdfh" class='bold'>高麗時。洪武二十二年。琉球國中山王察遣使玉之。奉表稱臣。獻方物。刷還被倭擄人口順天府。乃遣迎接使以待之。差典客令鄭允厚等報聘琉球國云。余頃年琉球使臣蔡堅等游北京。則等屢言洪武時通聘之事。蓋謂此也。又慵齋話言。成廟琉球遣使求貢。本集中琉球國進白鸚鵡表。今琉球使臣接待事例。載在憲典。而成廟以后絕不通。至先王庚寅。琉球國人要宇等漂到本國地方。押解遼東。轉奏刷還。所謂其人尚在北山生住者此也。范至能桂海志曰。南人食檳榔。用蜆灰并扶留同咀則不澀。又曰。以檳榔蛤灰賓客。土人作小合為三室。一貯灰一貯一貯檳榔云。余赴京時。見暹羅國人常吃石灰檳榔。意甚怪之。今得是書。始知所吃非石灰。乃蛤灰也。李睟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