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大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堤
第 14 句因包含“玲瓏”,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玲瓏
第 16 句因包含“蒲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蒲葵
第 24 句因包含“班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班女
第 14 句因包含“玲瓏”,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玲瓏
第 16 句因包含“蒲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蒲葵
第 24 句因包含“班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班女
題扇詩(甲子) 清末民國初 · 王闿運
出處:湘綺樓詩弟七卷乙丑至庚午春
扇之為用舊矣。自班氏有棄捐絕恩之嘆,世人稍喜留藏,多求題寫,珍之錦襲,以充佳玩。常有數(shù)百年前之制,然皆紈素金象貴重以為飾,名士書畫筆跡以為重。前朝多尚摺疊,尤易收弆,至于謝安所握,羲之所題,以其蒲葵,終無存者。然則婕妤所嘆,亦以紈素而后在篋乎?夫物之適時者,其為用廣,則其質(zhì)不美,得之也易,而棄之若忘,有見珍重者,必其間置者也。是以麒麟無服箱之功,芝蘭無充口之味。若以篋笥為無恩,則蒲葵其永恨矣。雖曰微物,可以喻人。故忠臣遇主而糜軀,烈士徇名而致命,自期芳于千代,終同盡于微塵。況復(fù)老驥在廄,必有愧于青芻;班女白頭,豈無慚于金屋?成功代謝,庸有吝歟?余性不握扇,嫌其妨手,惟對賓客,時一持之,頗有當世精扇,常委笥中。每出游遠方,多歷歲月,適當須扇之時,又隨購焉。而世俗初夏不用蒲葵,頃以四月南歸,至樊城而亢熱,市中求買,乃無精制。因憶去歲于韶州亦買一粗絹團扇,若今宦游人士未能堪持也。且時當乏材,則庸夫充位;士不自薦,則太璞歸真。既感佳者之委閒,又傷用者之不見珍,遂作詩題于上云。
大堤春盡鶯花老,歸轡重經(jīng)漢陰道。
征戰(zhàn)塵荒估客稀,歌詞枉說襄陽好。
南風(fēng)吹麥煖氣蒸,紈素未裁愁暑增。
聊從小市買筠骨,粗疏正憶韶州繒。
從來物用始矜貴,誰道過時仍棄置。
萬物無心隨愛憎,空將冰炭傷君意。
蘇杭細絲京都工,世人爭買誇玲瓏。
寧知輕盈滿懷月,不及蒲葵大扇風(fēng)。
湘江藏扇年年怨,篋笥棄捐華落賤。
猶經(jīng)芳袖時卷舒,應(yīng)勝塵沙逐流轉(zhuǎn)。
沈吟物理各推移,自謂繁華全盛時。
一朝用舍不相讓,多謝秋風(fēng)班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