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庭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庭草
第 5 句因包含“抱甕,灌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抱甕灌園
第 55 句因包含“滄浪,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滄浪
第 102 句因包含“散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散木
以香自焚宣廟癸酉。發(fā)解壯元。) 明 · 閔仁伯
 出處:苔泉集卷一
客有幽居空谷,心恥自衒。
庭草不除,荊棘是剪。
抱甕灌園,三十年間。
何所獨無芳草,竊獨愛此幽蘭。
不免于焚汝,又哀爾之自取。
豈汝身之殫殃,保馨德無悔。
當其谷風驀地春雷起蟄。
草木始萌,眾卉爭發(fā)。
閒門要路,一時俱生。
或妒枝葉猗儺,或詫華色鮮明
流觀而混視,付同腐而莫珍。
爾乃孤寄疏林,獨占芳春。
植物之中,亭毒最純。
比德而作操,屈傷時而滋畹。
嘉名不群擅國香而無伴。
紫莖帶雨清芬聞于窗畔。
綠葉含露,馀香襲于袖里。
世俗之所寶,在群芳而誰比。
是以詠月騷人,對博山而思爾。
服美公子,倚薰籠而待爾。
莫不鉤深而探遠,期百計必致。
猗猗昭質(zhì),付炎炎丁女
見成灰而不惜,喜細煙之飛縷。
名曰愛之,其實讎之。
名曰寶之,其實仇之。
乃知速累招尤,自己求之。
名之所存,害亦隨之。
滄浪之歌可聽,自伐之訓豈欺。
之死,以其齒也。
泉之渴,以其甘也。
盛名加人,鮮不及乎敗禍。
雖然香者也,焚者人也。
焚者宜有罪焉,香者若無罪焉。
若以焚而去香,受時俗之深刺。
是故韜光逸士遁世君子。
無道則隱,有道則見。
雖不隨世而變化,亦能知時而舒卷
不致山木自戕,善保身明哲。
外患之橫來,恬不為榮辱。
茍欲之若玆,雖萎折共亦何傷。
嗚呼,人諱明潔,物忌堅剛
執(zhí)物方人,其理孔彰
新莽旌招,龔勝之死傷勇
黨錮禍慘,清議之士妄動。
自古迄今,蹈仁非一
有善如此,而不知自保,寧不為慨息。
草木同腐者滔滔,抱香死者何人
不材終天年,竊自幸于為薪。
寧復較于自焚,語亦難于同日
余德馨香,才劣散木。
為衣,紉蘭為裳。
不愿犧尊,不愿青黃。
懼作當戶之生,慮見秋風之敗。
芝蘭丹田,用晦明而遠害。
只愿若草木今日,毋使蘭芷變而為蕭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