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鞭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鞭影
第 7 句因包含“后凋歲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后凋
第 10 句因包含“九齡”,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齡
第 16 句因包含“砥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砥柱
第 27 句因包含“公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公榮
第 28 句因包含“身后,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身后名
第 31 句因包含“黑眚”,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黑眚
第 31 句因包含“釣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釣名
第 33 句因包含“人采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采樵
第 7 句因包含“后凋歲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后凋
第 10 句因包含“九齡”,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齡
第 16 句因包含“砥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砥柱
第 27 句因包含“公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公榮
第 28 句因包含“身后,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身后名
第 31 句因包含“黑眚”,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黑眚
第 31 句因包含“釣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釣名
第 33 句因包含“人采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采樵
過重峰先生閭有感 明末清初 · 洪翼漢
出處:重峰先生文集附錄卷之六
丁巳夏四月。某有翐衣之行。既覲省還。南出商山。而路沃川。比至安邑縣。將朝食。晨踰芚嶺。于路左紅門雙峙。就而觀之。則乃重峰先生父子跡也。某之慕其人舊。急下馬再拜。仍念先生金浦居之。錦山死之。若閭而旌之。宜彼兩地。奚于此。鯫生之莫螢先賢事。足可恥也。遂移時不去徘徊。俄有腰斧者過。試問之。跪而答曰。公獨不聞趙先生之事乎。吾嘗得梗概。先生仕于宣廟中年。坐孤介。不得于朝。仍去治三山。極有聲績。先壬辰一年。先生奏封事論???/span>必深。及寇深。卒能扶義死國事。與子俱。此乃先生之一家忠孝儷美。終始炳炳者也。先生于戰(zhàn)死年春。猝喪媲德。及夏將營葬。一夕于中庭。仰天噓唏久曰。急治事。賊已犯境。否者。骨且不得入于土。事已左。驗果如之。既而與其子完基計曰。今賊已張甚。上已西。國不可為也。臣子茍惜一死。惡惡可。噤齘誓眾。眾爭賈勇。每遇賊確。必巷戰(zhàn)。賊畏忌之。時時退縮。及錦之戰(zhàn)。賊猬集。主客之勢懸殊。才一嘗寇。我?guī)?/span>云翔。無復(fù)可救。完基知事之不濟。以公戎服自詭為公者。冀免公。卒遇害。父子同死一刃下。先生有子三人。其名則余忘之矣。母族于沃川李氏。以故先生之骨。歸于此。至今香火不絕。旌表年月閭村。不須及。余聞之。益歆艷咨嗟。嗚呼。腰斧者。庸庸一樵叟。足不出山野之間。擔(dān)柴負薪。是其職也。猶知大義峻節(jié)。凜凜可尚。能道先生事。吃吃不離口。此先生之所以為鳳凰芝草也。惟彼淫辭助攻者。亦獨何心哉。或謂之釣名而死。其心事不啻下樵叟萬級。而有甚于寇賊之兇鋒。吁慘矣。人固有詬夷齊而優(yōu)盜蹠者。豈特乖戾性情。其他日背誕崇讎者。必出于此等輩。反以賣國偷生為能事。節(jié)義之不為美于乃心者。此奚足置齒牙間。余夙聞先生之風(fēng)。恨不得其詳。且憎小人之論。幸此樵斧者傳。于是乎言。樵斧者。安邑縣人。金氏秀云其名。遂為詩曰。
客子晚向關(guān)河東,亂鶯啼處青山空。
歸時鞭影肖肖立,何彼紅門煙草中。
雙楣看得儷厥美,曰忠曰孝趙家事。
當(dāng)日后凋歲寒知,一命僅能酬萬死。
東門長嘯竟胎禍,九齡忠言曾莫可。
龍顏空帶去邠愁,翠輦遙臨遼水左。
莫言郊壘大夫恥,二十四郡無一士。
書生大膽獨輪囷,砥柱滄波公則是。
早將成敗判眾寡,含書惟知甘拾命。
金精夜隕錦野月,坂名無端驚落鳳。
父子殉國世所罕,古來才見石頭卞。
寒崖何處戰(zhàn)骨歸,土埋英雄塊一片。
精神如許死猶生,碧云千秋孤月明。
牙門豐碣豈公榮,毅魄應(yīng)慚身后名。
只有橋梓宛相耦,卻說忠臣孝子某。
曾聞黑眚釣名死,誰信芚坡此老口。
芚坡老人采樵者,能道先生忠讜雅。
乃性惷騃亦何知,始覺公言在草野。
幸玆香火賽俗節(jié),劍頭青松枝尚郁。
沈吟欲去更徘徊,我詩貞之不肖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