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句因包含“淮陽,薄”,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淮陽薄
第 6 句因包含“瀛島”,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瀛島
月沙李知事淮陽詩后李公識。略曰。癸卯秋。和陵有修改之役。余忝長禮部承命奉審。道次淮陽。府伯韓公壽民為設(shè)筵。鲙溪魚柏酒。余既愛其邑居清絕。又喜其杯盤潔嘉。留詩曰。山擁重關(guān)險。江蟠二嶺長。風(fēng)云護(hù)仙窟日月扶桑。秋鲙銀鱗細(xì)。春醪柏葉香。瓜時倘許代。吾不薄淮陽。乙巳。余按圻節(jié)。其七月。聞關(guān)嶺大水。一帶十馀郡官廨民廬。漂沒殆盡。淮陽被災(zāi)最酷。太守僅以身免。余謂此府在嶺脊。官舍江岸百丈。水雖大。必不能淹。置之疑信間。九月。巡到江華。太仆判官李君希干。于煤島得一板馳送。乃淮陽壁上詩也。驚而問其故。則偶于亂槎中得之云。今府伯張君彥將行。求記顛末。遂書此。并與詩板而歸之。愿諸公和章以為淮陽不朽盛事。) 明 · 崔岦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簡易文集卷之八還朝錄
天東秀句流傳海上群靈為護(hù)憐。
萬折濤波豈相喻,全歸琬琰依然。
淮陽不薄洪清謔,瀛島元登領(lǐng)徹仙。
柏酒溪魚宿負(fù),只今爭奈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