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惟守禦之大道,曰養(yǎng)兵之得宜。
兵力裕于國計,武備固于民麗。
然漕挽之多費,實軍需之難支。
惟耕戰(zhàn)之兩得,美屯田之遠略。
念圣人之禦侮,制兵車而守國。
因耕田而賦乘,以軍旅而寓農(nóng)。
寧轉餉之足憂,信櫜弓于一戎。
迨王德之不古,紛外侮之莫遏。
殫中國之財力,犒邊庭之戍卒。
歲復歲兮年復年,慨班師之何日。
舟沈粟于雪浪,車輸載于羊腸。
悶健婦之把犁,哀壯士之缺斨。
糧不繼于一年,軍日減于舊灶。
爰深思而妙算,籌兵農(nóng)之兩保。
邈千里之荒城,曠平野之逶迤。
屯列營之星布,士執(zhí)耒而云委。
春以耕兮夏以耘,同大田之多稼。
來而守兮去而農(nóng),得安業(yè)而無怕。
茍不稼而不穡,胡取禾之百廛。
積十年之儲峙,郁沙塞之人煙。
省轉輸之深斃,足軍食之不贍。
自刁斗之不驚,絕外夷之窺覘。
日椎牛而釃酒,樂伐鼓之淵淵。
倘后急之有變,人鼓氣而爭先。
是屯田之美效,誠禦邊之奇策。
又何必運粟于百里,致眾庶之饑色。
利十二之無遺,嘆金城之方略。
盡地利于渭北,欽諸葛之宏圖。
鄧艾開渠而獲萬,杜預辟土而收租。
皆能詰兵而且耕,乃兼鄰而胡服。
雖三代之所無,亦衰世之美事。
何后來之眛此,惟食去而兵瘁。
國自弊于轉運,何備禦之敢望。
我圣朝之開國,計已密于苞桑。
沿海徼而設鎮(zhèn),循瓜期而相迭。
豈無田之可耕,惜有名而無實。
悉農(nóng)民之赴戍,又苛政之甚虎。
田既盡為污萊,宜軍容之不固。
茍不得人如充國,吾恐赤子之不乳。
將軍國之大計,冀先生之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