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句因包含“朵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朵頤
第 28 句因包含“禹,跡”,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禹跡
第 31 句因包含“薄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薄伐
第 49 句因包含“蟻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蟻穴
第 62 句因包含“啟沃”,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啟沃
第 65 句因包含“胡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胡越
第 67 句因包含“膠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膠舟
第 93 句因包含“六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六合
江漢 明 · 樸光前
 出處: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一
竊念周綱解紐,曰皇靈之遠(yuǎn)楊。
豈惟汲汲內(nèi)修,亦莫急于外攘
江漢遺詩,知德威所及。
之既沒,周道日以斯消。
威弧之不弦,紛猾夏接跡。
中絕于奔彘,極四海波沸。
宣王奮起,靈在天之一慰。
侯甸朵頤,痛要荒憑陵。
揮天戈清海岱,誰越厥而不懲。
開明堂兮受朝賀,雜華夷環(huán)佩
何淮夷之蠢玆,敢不恭于區(qū)內(nèi)。
有功不即工,同負(fù)固三苗。
舞干非所能格,世已下于虞姚。
楊州近地,乃禹跡之所掩。
豈可寘之度外,遺邦域之一險。
獫狁薄伐,至大而乃已。
赫怒興師,庶丑虜歸義。
元老枚卜,屬召虎壯猷
檀車駕于鐵駟,雪戟耀于霜矛。
軍容肅肅,儼武夫洸洸。
江漢南征,順下流之湯湯。
南紀(jì)永清,波晏肰而不揚(yáng)。
張義聲于淮甸,揚(yáng)我武于維楊。
兵刃不血,收奇勛褫魄。
蟻穴逃兮幾年,鯨浪息于不日。
獻(xiàn)琛不暇,效厥篚橘柚。
四海之即平,咸拱北輻輳。
是豈喜功開邊,寔王國之來極。
疆理先正,又旬宣之是急。
戎公肇敏,跡乃祖日辟。
秬鬯明禋,臣文德啟沃。
中興之偉烈,由此舉之濯征。
胡越合為一家,競梯航而來庭。
灑前恥于膠舟,恢祖德載路。
干戈必省厥躬,豈征伐之是慕。
云漢側(cè)身,本德政先修。
先后奔走有人,仗方召申甫之鴻籌。
王心之載寧,用重光舊物
厥后昏庸,嘆內(nèi)外之具失。
或偽烽而殺身,或避亂東移。
夷狄橫行而莫禁,將左衽而侏儷。
春秋之所懼,繼詩亡而托權(quán)。
先王兮不可忘,溯江漢而憮肰。
作歌曰:江之永矣,綱紀(jì)八纮
漢之廣矣,襟帶神京。
壯士一挽,六合塵清。
中興功業(yè)前后一王聲。
千古,沄沄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