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句因包含“天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人
第 79 句因包含“二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二陸
勇撤皋比(戊辰會試第二 明 · 樸光前
 出處: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一
竊惟造道進德,絕私吝而后得。
茍非篤行君子,夫孰加于勇決
麗澤契悟,挹皋比之一撤。
誠既切于從人,功不勞于舍已。
他岐昨非,覺正路之今是。
資稟絕人,抱剛毅大德。
髫年不群,守彌確而難奪。
師友之未得,或出此而入彼。
孫吳老佛,費半世工夫。
天植粹美,豈終迷于殊涂。
得一善而服膺,蓋再變而歸儒。
爰反求于六經(jīng),乃舊棄而新圖。
洛陽而來游,或莫先于北學。
摳衣日眾,據(jù)函丈論說
一見兩程,識大道在斯
忽聞言而瞿肰,謂亂道自悲
心量廣大,混人已而無私
大舜樂取,亦不害生知
矧孟氏之格訓,患或在于人師
知義理之無窮,又何遽自足。
寔在吾之未盡,我于此乎勉飭。
斷以勇而從善,撤講座一夕。
后學責有所歸,顧平日而心恧。
遂其學之盡棄,一從事于純粹。
精思于力踐,志希圣不已。
蘊奧天人,析毫釐于義理。
治必法于三代,道必取夫純。
既往而開來,并?洛而輝光
千載之黃居,嘆訂頑遺編。
玆為義之極功,在勇撤之初年。
執(zhí)迷自是,詎一變至道
先生車軌,田好學而深浩。
大公以為心,是聞道本原
有得于范公,樂名教之至論。
薰炙于程氏,謇目擊而道存。
一聞一進,宜厥道之彌尊。
觀夫世之君子,各守見而分門。
私其學而固滯,喜務高而爭權。
偏心自廣,肯安安而能遷。
江西二陸,學既誤而為禪。
紫陽指南,猶不回其迷轍。
望撤座其已矣,尚玆今其為賊。
先生起敬,尤拳拳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