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句因包含“荊山,玉,三獻(xiàn)”,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荊山玉
第 42 句因包含“成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成康
石韞玉賦(以清潤積中光華外發(fā)為韻) 中唐 · 歐陽詹
 出處: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五
荊山之石兮玉在其中。和氏不見追師不攻。
內(nèi)抱貞明。蓄圭璋而自異。
外封磽確。與砮礪而攸同。
紛爾千峰。塊然一石
石居山而有類。玉處胎而無跡
昭彰奇彩。象鸞鏡之猶埋。
特達(dá)英姿。狀蠙珠之未拆。
草木之偕賤。謺泥沙而共積。
瑰材則韞。精氣時(shí)揚(yáng)。
結(jié)白虹林薄。浮清氣于巖岡。
多見已形。空知六瑞之貴。
罕窮未眹。誰分十仞之光。
混瘞嵌巖。沈蒙翳薈。
同夫有智。懷其有以若無。
侔彼不爭。守厥屯而俟泰。
其內(nèi)?;?span id="miwciea" class='bold'>其外
將藏器以待知。不干物以招害。
原夫石則稱堅(jiān)而可轉(zhuǎn)。玉則受琢而凝清。
日遇良工。一則有順而無固。
時(shí)惟哲后。一則無脛而前呈。
我唐文武建元紹允。
王母玉琯。致淮夷琛贐。
華池而效色。從溫樹流潤。
抱璞之未聞。亦梯山自進(jìn)。
糅秕。黃金在沙。
必簸糠而飏礫。冀取實(shí)以除華。
彫琢儻行。輝章希發(fā)。
愿同三獻(xiàn)之納。庶免再來之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