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句因包含“雕題”,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雕題
第 24 句因包含“南金”,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南金
第 53 句因包含“戴白”,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戴白
第 87 句因包含“堯,舜”,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120 句因包含“同心”,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同心
第 133 句因包含“皋夔”,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皋夔
第 134 句因包含“伊呂”,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伊呂
第 135 句因包含“周召”,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周召
第 159 句因包含“期頤”,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期頤
第 164 句因包含“澄清”,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澄清
第 171 句因包含“醴泉”,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醴泉
第 174 句因包含“鳳凰,長”,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鳳凰長
第 174 句因包含“鳳凰,巢”,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鳳凰巢
第 175 句因包含“黃龍”,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黃龍
第 175 句因包含“騶虞”,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騶虞
第 180 句因包含“俎豆”,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俎豆
交趾獻奇獸賦嘉祐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上) 北宋 · 司馬光
 出處:全宋文卷一一七二、《司馬公文集》卷一、《皇朝文鑒》卷三、《玉?!肪硪痪虐?、《歷代賦匯》卷五六、《淵鑒類函》卷四六、《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卷五六
皇帝御天下三十有六載,化洽于人,德通于神,邇無不協(xié),遠無不臻。
粵有交趾,來獻麒麟。
其為狀也,熊頸而鳥噣,豨首牛身。
犀則無角,象而有鱗。
其力甚武,其心則馴。
遐方異氣之產,故圖諜靡得而詢。
于是軺車之使,發(fā)旁縣之民,除涂于林嶺之隘,引舟江淮之濱。
曠時月而涉萬里,然后入覲中宸。
與夫雕題卉服之士,南金象齒之珍,款紫闥而坌入,充彤庭而并陳。
于是群公卿士、百僚庶尹儼然垂紳薦笏,旅進而稱曰:「陛下功冠邃古,化侔儀極,恭承神祇,嚴奉宗稷,純孝烝烝,小心翼翼。
出入起居,不忘于訓典;
進退周旋,必資于軌則
文王卑服,遵大禹菲食。
宮室觀臺礱刻之華,輿馬器用珠玉之飾。
必備法駕,燕不廢朝夕
此皆帝王不能為,而陛下行之,尚不忘于怵惕
是以方內乂寧,黎民滋殖。
垂髫之童,耳皆習于詩禮,戴白之叟,目不睹金革。
至于根著浮流,跂行喙息,無不翔舞太和,涵濡茂澤。
殊俗所以向臻,靈獸所以來格。
漢室之初,黑鷴貢于絕徼
周家之隆,白雉通于重譯,殆不足方也。
臣等謂宜命協(xié)律,播之聲歌,詔太史編之簡策,以發(fā)揮不世鴻休,張大無倫丕績,不亦偉乎」?
皇帝穆然深思,愀然不怡,曰:「吾聞古圣人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
閨門睦而四海率服,朝眾和而群生悅隨。
故務其近,不務其遠;
急其大,不急其微。
今邦雖康,未能復漢唐之宇;
俗雖阜,未能追之時。
況物尚疵癘,而民猶怨咨,朕何敢以未治而忘亂,未安而忘危,享四方之獻,當三靈之釐?
且是獸也,生嶺嶠之外,出沮澤之湄。
得其來,吾德不為之大;
縱其去,吾德不為之虧。
奈何貪其琛贐之美,悅其鱗介之奇,容其欺紿之語,聽其諂諛之辭,以惑遠近之望,以為蠻夷之嗤!
不若以迎獸之勞為迎士之用,養(yǎng)獸之費為養(yǎng)賢之資。
使功烈烜赫聲明葳蕤,廢耳目一日之玩,為子孫萬世之規(guī),豈不美歟」?
于是,群臣拜手稽首,咸曰:「此盛德之事,臣等愚戇不及。
陛下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對揚而行之」!
皇帝于是御《棫樸》之篇,觀《大畜》之繇,延黃發(fā)之儒,顯巖穴之秀。
善有可旌,無間幽遠;
言有可采,不棄微陋。
位匪德而不升,官無能而不授。
使居左,立右,在前,周、召待后。
相與講經藝之淵源,覽皇王步驟,求大化之所未孚,訪惠澤之所未究。
興民之利,若療夫饑渴;
除民之害,若憂夫疾疚。
賜予簡而功無所遺,刑罰清而奸無所漏。
浮費省而物不屈求須,苛役蠲而農不妨耘耨。
使之夏有而冬有裘,居有倉而行有糗。
絲纊饒足以養(yǎng)其老,甘脆之馀足以慈其幼。
不加廣而百姓足,賦不加多而縣官富。
道涂之人,恥爭而喜讓;
閭閻之俗,棄漓而歸厚
知禮義之方,人享期頤之壽。
然后旃裘之長頓顙詟服祝發(fā)之渠回面奔走。
靡不投利兵而襲冠帶,焚僭服而請印綬。
于是三光澄清,萬靈敷佑,風雨時若,百谷豐茂,休氣充塞,殊祥輻輳。
甘露霢霂林薄醴泉觱沸嵌竇華英羅植階戺朱草叢生于庭霤。
鳳凰、長駢枝而結巢,黃龍騶虞群友而為畜。
由是觀之,則彼裔夷之凡禽,瘴海怪獸,皮不足以車甲,肉不足以俎豆。
夫又何足以耗水衡之芻,而污百里之囿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