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群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群玉
第 3、30 句因包含“文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淵
第 26 句因包含“天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祿
第 33 句因包含“麟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麟臺
第 44 句因包含“仁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仁風
第 50 句因包含“堯,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50 句因包含“禹,湯”,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禹湯
二月四日上御經(jīng)筵方綱校理文淵閣敬歌以紀己亥 清 · 翁方綱
 押陽韻 出處:復初齋詩集卷十九秘閣集五、復初齋詩集卷十九
中天書庫萬方,群玉冊府開文昌。
今之文淵古秘閣,帝作之記文聿詳。
勒碑閣東宸翰復書于閣于中央。
匯流澄鑒四字,倚天照水金煌煌
又題先天生一義,成之地六陰含陽。
五奇六耦結構,最西一架梯桄。
前臨方池后疊石,石回軒砌池映廊。
文華后檐主敬對,以次而北圍紅墻。
昔聞迤東五楹制,東西內署分兩房。
金元上溯三館,書目輯到孫與張。
何幸重開際熙代,集成圖史縑緗。
圣人有作道統(tǒng)備,聲金振玉洋洋。
詔裒四庫萬種,天祿特啟諸琳瑯
四方購獻卷各萬,散篇大典搜遺亡。
武英繕錄???/span>文淵規(guī)式料量。
先是浙中范氏閣,獻書因繪來帝傍。
帝曰麟臺故事,領閣直閣咨官常。
提舉校理檢閱翰林詹事局與坊。
遴選俾充典司職,全書薈要齊軸裝。
五年奏最褒錫屢,二月講幄晝長。
是日御講易論語,先勞無倦道光(《論語》「先之勞之一章、《易》「自上下下」二句。)。
墀下講官拜稽首橋邊綠樹仁風翔。
天光下臨步升閣,萬卷一氣生晶芒。
云團九光五色,精神萬古一堂。
傳心東殿晤對,羲農(nóng)軒堯。
諸子諸史別集,純乎至理文章。
帝以躬行論說,即以實踐收藏。
不須辟蠹用蕓葉,自有至治馨香。
臣等校讎何補,周阿趨步彷徨。
源于孰討津孰逮文源、文津二閣。),淵乎大海誰為梁。
圣學高深廣大,游其下者胥以匡。
目營非可寸尺度,面立更恐行習忘。
昔者胡儼顧清賦,僅侈臺榭芬芳。
元秘書志事無紀,宋崇文目卷既荒。
禮儀職官經(jīng)籍,由乎百世百王
每來閣前惕息,況承謦欬丹黃。
作君作師合一,中規(guī)中矩慚趨蹡。
不獨一十六載憶,香案西側陪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