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句因包含“覆醬,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覆醬瓿
第 15 句因包含“魚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魚書
第 21 句因包含“五褲,歌來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褲歌
第 22 句因包含“去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去思
第 23 句因包含“九原,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原起
第 15 句因包含“魚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魚書
第 21 句因包含“五褲,歌來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褲歌
第 22 句因包含“去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去思
第 23 句因包含“九原,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原起
送金海府使鄭尚書國俓。得時(shí)字 元 · 李齊賢
押支韻 出處:益齋亂稿卷第四
讀書思古人,常恨不同時(shí)。
同時(shí)見古人,至樂良在茲。
幸哉吾今得吾子,胡不感此前賢詩。
平生拙翁吾所畏,與世齟齬人共嗤。
東人遺文手自錄,又有拙稿皆倔奇。
一觀直欲覆醬瓿,攘攘可笑群兒癡。
殷勤鏤板垂不朽,今世古人非子誰。
魚書虎竹吾州去,吾為吾民多賀之。
汝蠱豈不剔,汝疾豈不醫(yī)。
噓以燠汝骨,哺以肥汝肌。
五褲何止歌來暮,一錢何止表去思。
九原誰喚拙翁起,滌筆為作德政碑(鄭嘗為全羅道按廉使時(shí)。及庵閔相授以崔拙翁東人之文及拙稿。鄭皆刻梓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