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688七絶 5728五律 3448七律 5236五排 246七排 21 315四言 21六言 122古體 722樂府 109 7 56 5辭賦 3 9其他 97聯(lián) 63
共5236,分14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續(xù)上)
鄭錫 一首
陸龜蒙 ? - 881 一首
章碣 一首
顧況 727 - 820 一首
馬云奇 一首
黃滔 840 - ? 一首
齊己 864 - 937 十首
劉克莊 1187 - 1269 十三首
晏殊 991 - 1055 一首
朱熹 1130 - 1200 二首
出塞曲 唐 · 鄭錫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天驕
校尉徵兵出塞西,別營分騎過龍(一作瀧)溪。
沙平虜跡風(fēng)吹盡,霧失烽煙道易迷。
玉靶半開鴻已落,金河欲渡馬連嘶。
會當系取天驕入,不使軍書夜刺(一作到)閨。
藥味多從遠客赍,旋添花圃旋成畦。
三椏舊種根應(yīng)異,九節(jié)初移葉尚低。
山莢便和幽澗石,水芝須帶本池泥。
從今直到清秋(一作明)日,又有香苗幾番(一作畚,筐也)齊。
曲江 唐末 · 章碣
七言律詩
日照香塵逐馬蹄,風(fēng)吹浪濺幾回堤。
無窮羅綺填花徑,大半笙歌占麥畦
落絮卻籠他樹白,嬌鶯更學(xué)別禽啼。
秪緣頻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
引用典故:目送孤鴻 謝豹
春色依依惜(一作傷)解攜,月卿今夜泊隋堤。
白沙洲上江蘺長,綠樹村邊謝豹啼。
遷客比(一作此,又作本)來無倚仗,故人相去隔云泥。
越禽唯有南枝分,(一作自)送孤(一作歸)飛向西。
一人歌唱數(shù)人啼,拭淚相看意轉(zhuǎn)迷。
不見書傳青海北,只知魂斷隴山西。
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驚草樹低。
菊酒何須頻勸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御試二首 其一 (895年2月) 晚唐 · 黃滔
七言律詩
① 昭宗乾寧二年,崔凝考定進士張貽憲等二十五人。復(fù)命所司覆試,內(nèi)出四題,乃曲直不相入賦、良弓獻問賦、詢于芻蕘詩、品物咸熙詩。趙觀文、程晏、崔賞、崔仁寶等四人,并盧瞻、韋說、封渭、韋希震、張蠙、黃滔、盧鼎、王貞白、沈崧、陳曉、李龜?shù)澋仁蝗耍⑴c及第。其張貽憲、孫溥、李光序、李樞、李途等五人,且令落下,許后再舉。其崔礪、蘇楷、杜承昭、鄭稼等四人,不令再舉。內(nèi)一人盧賡稱疾不至,宣令舁入。又云華陰省親,其父渥進狀乞落下,故就試止二十四人也。
已表隋珠各自攜,更從瓊殿立丹梯。
九華燈作三條燭,萬乘君懸四首題。
靈鳳敢期翻雪羽,洞簫應(yīng)或諷金閨。
明朝莫惜場場醉,青桂新香有紫泥。
謝元愿上人遠寄檀溪集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白首蕭條居漢浦,清吟編集號檀溪。
有人收拾應(yīng)如玉,無主知音只似泥。
入理半同黃葉句,遣懷多擬碧云題。
猶能為我相思在,千里封來夢澤西。
中春林下偶作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凈境無人可共攜,閑眠未起日光低。
浮生莫把還丹續(xù),萬事須將至理齊。
花在月明蝴蝶夢,雨馀山綠杜鵑啼。
何能向外求攀折,巖桂枝條拂石梯。
十五年前會虎溪,白蓮齋后便來西。
干戈時變信雖絕,吳楚路長魂不迷。
黃葉喻曾同我悟,碧云情近與誰攜。
春殘相憶荊江岸,一只杜鵑頭上啼。
寄孫魴秀才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郡樓東面寺墻西,顏子生涯竹屋低。
書案飛飏風(fēng)落絮,地苔狼藉燕銜泥。
吟窗晚憑春篁密,行徑斜穿夏菜齊。
別后相思頻夢到,二年同此賦閑題。
行次宜春寄湘西諸友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幸無名利路相迷,雙履尋山上柏梯。
衣缽祖辭梅嶺外,香燈社別橘洲西。
云中石壁青侵漢,樹下苔錢綠繞溪。
我愛遠游君愛住,此心他約與誰攜。
夏日原西避暑寄吟友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熱煙疏竹古原西,日日乘涼此杖藜。
閑處雨聲隨霹靂,旱田人望隔虹霓。
蟬依獨樹乾吟苦,鳥憶平川渴過齊。
別有相招好泉石,瑞花瑤草盡堪攜。
寄吳國西供奉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別來相憶夢多迷,君住東朝我楚西。
瑤闕合陪龍象位,春山休記鷓鴣啼。
承恩位與千官別,應(yīng)制才將十子齊。
幾笑遠公慵送客,慇勤只到寺前溪。
江上夏日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無處清陰似剡溪,火云奇崛倚空齊。
千山冷疊湖光外,一扇涼搖楚色西。
碧樹影疏風(fēng)易斷,綠蕪平遠日難低。
故園舊寺臨湘水,斑竹煙深越鳥啼。
聞尚顏上人創(chuàng)居有寄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麓山南面橘洲西,別搆新齋與竹齊。
野客已聞將鶴贈,江僧未說有詩題。
窗臨杳靄寒千嶂,枕遍潺湲月一溪。
可想乍移禪(一作吟)榻處,松陰冷濕壁新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渚宮西城池上居 唐末至五代 · 齊己
七言律詩
城東移錫住城西,綠繞春波引杖藜。
翡翠滿身衣有異,鷺鷥通體格非低。
風(fēng)搖柳眼開煙小,暖逼蘭芽出土齊。
猶有幽深不相似,剡溪乘棹入耶溪。
季父習(xí)靜哀詩四首 其三 (1247年)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習(xí)靜先生子劉子,新阡即此是標題。
便無華表翔雙鶴,不有生芻藉只雞。
在昔陶潛書處士,從它孟德揭征西。
原頭一慟關(guān)倫紀,始信彭殤未易齊。
和趙廣文韻(維)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趙室(原缺,據(jù)馮本補)儒英盍聚奎,奈何白首釣磻溪。
不通光范門前謁,□較征西墓上題。
晚節(jié)畫工圖廣受,高文太史序重黎。
章泉沒后無耆舊,他日清名可與齊。
⑴ 四字原作較征西舉,據(jù)盧本改
⑵ 自注:君曾(原作猶,據(jù)盧本改,馮本作侯)為子阜行狀,屬余銘。
溪庵十首 其二 (1254年)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昔美少年今老黧,云林深處葺幽棲。
空房安得登伽女,同穴惟應(yīng)法喜妻。
堯桀兩忘何足辨,彭殤俱盡不須齊。
靈山弟子都麾去,免繞金棺掩面啼。
病起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病起龍鐘怯負犁,劣能扶杖視蔬畦。
罷休自笑同芻狗,老去君當恕木雞。
孤鶴驚飛沙苑箭,群烏嗔借上林棲。
終須覓個安巢處,萬疊青山繚碧溪(以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二三)
□□□□次竹溪韻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拂塵猶認壁間題。
于何林叟自拾□,卻遣□□□□□。
白也新詩追鮑庾,遷之自敘本重黎。
不知□□□□□,□在牛欄更向西。
次韻竹溪(1260年)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剝啄誰歟沒膝泥,斜封□□□□□。
□□□□□□□,猶勝□來僅糝□。
□□□□□□□,□□□□□□黎(自注:□生于淳□丁未。)。
暮年(原脫,據(jù)馮本補)不記蓬萊路,□□□□□□□。
病起十首 其二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薄有桑麻在北溪,輜車懸了駕雞棲。
專房安得莫愁妾,同穴除非法喜妻。
絨掛屋梁聊藉草,螢穿窗隙勝然藜。
謝公虛下聞箏淚,輸與劉伶醉似泥。
⑴ 原作問,據(jù)馮本改
方甥餉酒酸甚(1266年)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方奉手箋貽綠醑,忽通鼻觀類黃齏。
自憐徐邈時中酒,多謝微生更(馮本作肯)乞醯。
未敢啐空杯面蟻,卻愁舞殺甕(原缺,據(jù)馮本補)中雞。
相君五斗安能吸,但嗅新醅醉似泥。
⑴ 原作緣,據(jù)盧本改
偶然傾蓋欣初識,驀地分襟惜久暌。
太末謾稱三語掾,上林未借一枝棲。
空煩樗叟招魂些,賴有薇郎積善題。
他日廣文燎黃誥,原頭鶴表與云齊。
飲中題一首(1268年5月)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曾從莊列問端倪,俗學(xué)區(qū)區(qū)等甕雞。
佛法須償蚯蚓債,帝魂化作杜鵑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見山公醉似泥。
它日門人求注腳,只須標作飲中題。
小桃源(1268年5月)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出山已不辨東西,新徑多岐失故蹊。
源里飄紅無雜樹,村中戴白有遺黎。
略加蕝識認來路,似有茅茨遙隔溪。
太守漁郎兩癡絕,自迷豈解指人迷。
⑴ 原作辦,據(jù)馮本改
古意(1268年5月)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吾夫子喜稱遺逸,太史公亦傳滑稽。
堯帝杯曾遜巢許(自注:邵云:唐堯揖遜三杯酒。),武王粟不飽夷齊。
拾來穗即萬鐘祿,采下薇堪百甕齏。
不是狂言大無當,聞之齧缺與王倪。
⑴ 原作曾,據(jù)馮本改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其七 (1268年5月)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疇昔榮途分寸躋,危機不合上云梯。
鳳皇池有人爭奪,鸚鵡洲無客敢題。
早不修真壞丹灶,晚方受箓脫金閨。
羽毛只可如鴉雀,誰遣君為吐綬雞。
⑴ 原作曾,據(jù)馮本改
⑵ 原作壤,據(jù)馮本改
贈會稽道士 北宋 · 晏殊
七言律詩
藐姑容化三陰館,句漏砂封六乙泥。
五練夜窮青玉枕,七明晨采碧云梯。
冠霞高把浮丘袂,握體深藏鬼谷奚。
知有山西駐齡藥,何妨相贈一刀圭。
⑴ 以上宋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一二
留秀野劉丈二首 其一 (1165年) 南宋 · 朱熹
七言律詩
好雨當春過一犁,我公遠憶故園西。
孤篷穩(wěn)轉(zhuǎn)清灘急,十里行穿綠樹齊。
路熟已欣經(jīng)霧市,身輕未怕躡云梯。
諸孫剩欲留公住,細和新詩丐指迷。
次秀野躬耕桑陌舊園之韻二首 其一 (1165年) 南宋 · 朱熹
七言律詩
郊園旱久只多蹊,昨夜欣沾雨一犁。
已辦青鞋隨老圃,便驅(qū)黃犢過深溪。
農(nóng)談剩喜鄉(xiāng)鄰近(考異:一作共),馌具仍教婦子攜。
指點竹寒沙碧處,不知何似錦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