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味多從遠客赍,旋添花圃旋成畦。 三椏舊種根應(yīng)異,九節(jié)初移葉尚低。 山莢便和幽澗石,水芝須帶本池泥。 從今直到清秋(一作明)日,又有香苗幾番(一作畚,筐也)齊。 引用典故:目送孤鴻 謝豹 春色依依惜(一作傷)解攜,月卿今夜泊隋堤。 白沙洲上江蘺長,綠樹村邊謝豹啼。 遷客比(一作此,又作本)來無倚仗,故人相去隔云泥。 越禽唯有南枝分,目(一作自)送孤(一作歸)鴻飛向西。 ① 昭宗乾寧二年,崔凝考定進士張貽憲等二十五人。復(fù)命所司覆試,內(nèi)出四題,乃曲直不相入賦、良弓獻問賦、詢于芻蕘詩、品物咸熙詩。趙觀文、程晏、崔賞、崔仁寶等四人,并盧瞻、韋說、封渭、韋希震、張蠙、黃滔、盧鼎、王貞白、沈崧、陳曉、李龜?shù)澋仁蝗耍⑴c及第。其張貽憲、孫溥、李光序、李樞、李途等五人,且令落下,許后再舉。其崔礪、蘇楷、杜承昭、鄭稼等四人,不令再舉。內(nèi)一人盧賡稱疾不至,宣令舁入。又云華陰省親,其父渥進狀乞落下,故就試止二十四人也。 已表隋珠各自攜,更從瓊殿立丹梯。 九華燈作三條燭,萬乘君懸四首題。 靈鳳敢期翻雪羽,洞簫應(yīng)或諷金閨。 明朝莫惜場場醉,青桂新香有紫泥。 白首蕭條居漢浦,清吟編集號檀溪。 有人收拾應(yīng)如玉,無主知音只似泥。 入理半同黃葉句,遣懷多擬碧云題。 猶能為我相思在,千里封來夢澤西。 十五年前會虎溪,白蓮齋后便來西。 干戈時變信雖絕,吳楚路長魂不迷。 黃葉喻曾同我悟,碧云情近與誰攜。 春殘相憶荊江岸,一只杜鵑頭上啼。 麓山南面橘洲西,別搆新齋與竹齊。 野客已聞將鶴贈,江僧未說有詩題。 窗臨杳靄寒千嶂,枕遍潺湲月一溪。 可想乍移禪(一作吟)榻處,松陰冷濕壁新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習(xí)靜先生子劉子,新阡即此是標題。 便無華表翔雙鶴,不有生芻藉只雞。 在昔陶潛書處士,從它孟德揭征西。 原頭一慟關(guān)倫紀,始信彭殤未易齊。 趙室(原缺,據(jù)馮本補)儒英盍聚奎,奈何白首釣磻溪。 不通光范門前謁,□較征西⑴墓上題。 晚節(jié)畫工圖廣受,高文太史序重黎⑵。 章泉沒后無耆舊,他日清名可與齊。 ⑴ 四字原作較征西舉,據(jù)盧本改 ⑵ 自注:君曾(原作猶,據(jù)盧本改,馮本作侯)為子阜行狀,屬余銘。 剝啄誰歟沒膝泥,斜封□□□□□。 □□□□□□□,猶勝□來僅糝□。 □□□□□□□,□□□□□□黎(自注:□生于淳□丁未。)。 暮年(原脫,據(jù)馮本補)不記蓬萊路,□□□□□□□。 方奉手箋貽綠⑴醑,忽通鼻觀類黃齏。 自憐徐邈時中酒,多謝微生更(馮本作肯)乞醯。 未敢啐空杯面蟻,卻愁舞殺甕(原缺,據(jù)馮本補)中雞。 相君五斗安能吸,但嗅新醅醉似泥。 ⑴ 原作緣,據(jù)盧本改 偶然傾蓋欣初識,驀地分襟惜久暌。 太末謾稱三語掾,上林未借一枝棲。 空煩樗叟招魂些,賴有薇郎積善題。 他日廣文燎黃誥,原頭鶴表與云齊。 曾從莊列問端倪,俗學(xué)區(qū)區(qū)等甕雞。 佛法須償蚯蚓債,帝魂化作杜鵑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見山公醉似泥。 它日門人求注腳,只須標作飲中題。 出山已不辨⑴東西,新徑多岐失故蹊。 源里飄紅無雜樹,村中戴白有遺黎。 略加蕝識認來路,似有茅茨遙隔溪。 太守漁郎兩癡絕,自迷豈解指人迷。 ⑴ 原作辦,據(jù)馮本改 吾夫子喜稱遺逸,太史公亦⑴傳滑稽。 堯帝杯曾遜巢許(自注:邵云:唐堯揖遜三杯酒。),武王粟不飽夷齊。 拾來穗即萬鐘祿,采下薇堪百甕齏。 不是狂言大無當,聞之齧缺與王倪。 ⑴ 原作曾,據(jù)馮本改 疇昔榮途分寸躋,危機不合上云梯。 鳳皇池有人爭⑴奪,鸚鵡洲無客敢題。 早不修真壞⑵丹灶,晚方受箓脫金閨。 羽毛只可如鴉雀,誰遣君為吐綬雞。 ⑴ 原作曾,據(jù)馮本改 ⑵ 原作壤,據(jù)馮本改 好雨當春過一犁,我公遠憶故園西。 孤篷穩(wěn)轉(zhuǎn)清灘急,十里行穿綠樹齊。 路熟已欣經(jīng)霧市,身輕未怕躡云梯。 諸孫剩欲留公住,細和新詩丐指迷。 郊園旱久只多蹊,昨夜欣沾雨一犁。 已辦青鞋隨老圃,便驅(qū)黃犢過深溪。 農(nóng)談剩喜鄉(xiāng)鄰近(考異:一作共),馌具仍教婦子攜。 指點竹寒沙碧處,不知何似錦城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