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688七絶 5728五律 3448七律 5236五排 246七排 21 315四言 21六言 122古體 722樂府 109 7 56 5辭賦 3 9其他 97聯(lián) 63
共5236,分14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續(xù)上)
殷濟(jì) 一首
王仁裕 880 - 956 一首
王建 767 - 831 三首
秦系 725 - 805 二首
秦韜玉 一首
竇庠 767 - 828 一首
翁承贊 二首
翁洮 一首
耿湋 一首
胡曾 840 - ? 一首
蘇廣文 一首
蕭翼 一首
薛能 817 - 882 一首
蜀太后徐氏 ? - 926 一首
袁吉 一首
許棠 822 - ? 一首
譚用之 二首
貫休 832 - 912 二首
趙嘏 806 - 852 四首
路應(yīng) 745 - 811 一首
鄭啟 一首
鄭渥 一首
與爾俱成淪沒世,艱難終日各東西。
胡笳曉聽心長共,漢月宵看意自迷。
獨(dú)泣空房襟上血,孤眠永夜夢中啼。
何時(shí)骨肉園林會(huì),不向天涯聞鼓鞞。
題麥積山天堂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詩
① 《玉堂閑話》云:“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dāng)。岡巒崛起,一石高萬尋,其青云之半,梯空架險(xiǎn),有散花樓。由西閤懸梯而上,有萬菩薩堂,并就石鑿成。自此室之上,有一龕,謂之天堂。空中倚一獨(dú)梯,至此萬中無一人敢登者,仁裕獨(dú)登之,仍題詩于天堂西壁。前唐末辛未年也。”
躡盡懸空萬仞梯,等閑身共白云齊。
檐前下視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絕頂路危人少到,古巖松健鶴頻棲。
天邊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題。
江陵即事(810年) 中唐 · 王建
七言律詩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樓(一作頭)壓大堤。
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驛賣山雞。
寺多紅藥燒人眼,地足青苔染馬蹄。
夜半獨(dú)眠愁在遠(yuǎn),北看歸路隔蠻溪。
九仙公主舊莊 中唐 · 王建
七言律詩
仙居五里外門西,石路親回御馬蹄。
天使來栽宮里樹,羅衣自買院前溪。
野牛行傍(一作渡)澆花井,本主分將灌藥畦。
樓上鳳皇飛去后,白云紅葉屬山雞。
百官朝下五門西,塵起春風(fēng)過玉堤(一作滿御堤)。
黃帕蓋鞍呈了(一作過)馬,紅羅系項(xiàng)斗回雞。
(一作宮)松枝(一作葉)(一作古城葉重)墻頭出,御(一作渠)柳條長水面齊。
唯有教坊南草綠(一作色),古苔(一作城)陰地(一作處)冷凄凄。
⑴ 一作頂,一作纏項(xiàng)
⑵ 《江鄰幾雜志》:“晏元獻(xiàn)改此聯(lián)為呈馬了,斗雞回。”
時(shí)人多笑樂幽棲,晚起閑行獨(dú)杖藜。
云色卷舒前后嶺,藥苗新舊兩三畦。
偶逢野果將呼子,屢折荊釵亦為妻。
擬共釣竿長往復(fù),巖陵灘上勝耶溪。
云門山 唐 · 秦系
七言律詩
十年游罷古招提,路入云門峻似梯。
秀氣漸分秦望嶺,寒身猶入若耶溪。
天開霽色澄千里,稻熟秋香互萬畦。
多少靈蹤待窮覽,卻愁回馭日平西。
按: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一一四《云門山部》
春游 唐 · 秦韜玉
七言律詩
選勝逢君敘解攜,思和芳草遠(yuǎn)煙迷。
小梅香里黃鶯囀,垂柳陰中白馬嘶。
春引美人歌遍(一作板)熟,風(fēng)牽公子酒旗低。
早知有此關(guān)身事,悔不前年住越溪。
引用典故:黃竹篇
洛陽宮觀與天齊,雪凈云消月未西。
清淺乍分銀漢近,輝光漸覺玉繩低。
綠醽乍熟堪聊酌,黃竹篇成好命題。
應(yīng)念武關(guān)山斷處,空愁簿領(lǐng)候晨雞。
訪建陽馬驛僧亞齊 唐末至五代 · 翁承贊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青瑣
蕭蕭風(fēng)雨建陽溪,溪畔維舟訪亞齊。
一軸新詩劍潭北,十年舊識(shí)華山西。
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
應(yīng)笑乘軺青瑣客,此時(shí)無暇聽猿啼。
寄舍弟承裕員外 唐末至五代 · 翁承贊
七言律詩
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孫思合迷。
無主園林饒采伐,忘情鷗鳥恣(一作自)高低。
長江月上魚翻鬣,荒圃人稀獺印蹄。
何事斜陽再回首,休愁離別峴(一作雁)山西。
上子男壽昌宰 唐 · 翁洮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展驥
陶公為政卓潘齊,入縣看花柳滿堤。
百里江山聊展驥,九皋云月怪驅(qū)雞。
高樓野色迎襟袖,比屋歌聲遠(yuǎn)鼓鼙。
只恐攀轅留不住,明時(shí)霄漢有丹梯。
城上高樓飛鳥齊,從公一遂躡丹梯。
黃河曲盡流天外,白日輪輕(一作傾)落海西。
玉樹九重長在夢,云衢一望杳如迷。
何心更和陽春奏,況復(fù)秋風(fēng)聞戰(zhàn)鼙。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引用典故:避秦溪
半床秋月一聲雞,萬里行人費(fèi)馬蹄。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
樓臺(tái)稍辨烏城外,更漏微聞鶴柱西。
已是大仙憐后進(jìn),不應(yīng)來向武陵迷。
陶公歸隱白云溪,買得春泉溉藥畦。
夜靜林間風(fēng)虎嘯,月明竹上露禽棲。
陳倉邑吏驚烽火,太白山人訝鼓鼙。
相見只言秦漢事,武陵溪里草萋萋。
宿云門東客院 唐 · 蕭翼
七言律詩
路入山西又向西,雨和春雪旋成泥。
風(fēng)吹迭巘云頭散,月照平湖雁影低。
拄杖負(fù)書尋遠(yuǎn)寺,倩童牽鹿渡深溪。
今朝獨(dú)宿巖東院,唯聽猿吟與鳥啼。
⑴ 《蘭亭考》作「路更」
⑵ 見《會(huì)稽掇英總集》卷六、桑世昌《蘭亭考》卷十。
許州題德星亭 唐 · 薛能
七言律詩
(一作漢)水南流東有堤,堤邊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鳥啼。
高樹月生滄海外,遠(yuǎn)郊山在夕陽西。
頻來不似軍從事,只戴紗巾曳杖藜。
玄都觀 唐末 · 蜀太后徐氏
七言律詩
千尋綠嶂夾流溪,登眺因知海(一作眾)岳低。
瀑布迸舂青石碎,輪茵橫剪翠峰齊。
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一作巒)鳥徑迷。
莫道穹天無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金華山 唐 · 袁吉
七言律詩
金華山色與天齊,一徑盤紆盡石梯。
步步前登清漢近,時(shí)時(shí)回首白云低。
風(fēng)偷藥氣名何限,水泛花光路即迷。
洞口數(shù)聲仙犬吠,始知羽客此真棲
⑴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一二七《金華山部》
過分水嶺 中唐 · 許棠
七言律詩
隴山高共鳥行齊,瞰險(xiǎn)盤空甚躡梯。
云勢崩騰時(shí)向背,水聲嗚咽若東西。
風(fēng)兼雨氣吹人面,石帶冰棱礙馬蹄。
此去秦川無別路,隔崖窮谷卻難迷。
春日期巢湖舊事 五代至宋初 · 譚用之
七言律詩
暖掠紅香燕燕飛,五云仙佩曉相攜。
花開鸚鵡韋郎曲,竹亞虬龍白帝溪。
富貴萬場歸紫酒,是非千載逐芳泥。
不知多少開元事,露泣春叢向日低。
再游韋曲山寺 五代至宋初 · 譚用之
七言律詩
鵲巖煙斷玉巢欹,罨畫春塘太白低。
馬踏翠開垂柳寺,人耕紅破落花蹊。
千年勝概咸原上,幾代荒涼繡嶺西。
碧吐紅芳舊行處,豈堪回首草萋萋。
山居詩二十四首 其十九 (863年) 五代 · 貫休
七言律詩
露滴紅蘭玉滿畦,閑拖象屣到峰西。
但令心似蓮花潔,何必身將槁木齊。
古塹細(xì)煙紅樹老,半巖殘雪白猿啼。
雖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滿蹊。
其二十一 (863年)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阮籍途
石壚金鼎紅蕖嫩,香閣茶棚綠巘齊。
塢燒崩騰奔澗鼠,巖花狼籍斗山雞。
蒙莊環(huán)外知音少,阮籍途窮旨趣低。
應(yīng)有世人來覓我,水重山疊幾層迷。
平戎 唐 · 趙嘏
七言律詩
① 時(shí)諫官諭北虜未回,天德軍帥請(qǐng)修城備之。
引用典故:云梯
邊聲一夜殷秋鼙,牙帳連烽擁萬蹄。
武帝未能忘塞北,董生(一作仲舒)才足使膠西。
冰橫曉渡胡兵合,雪滿窮沙漢騎迷。
自古平戎有良策,將軍不用倚云梯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一醉曾將萬事齊,暫陪歡去便如泥。
黃花李白墓前路(一作草),碧浪桓彝宅后溪。
九月霜中隨計(jì)吏,十年江上灌春畦。
莫言春盡不惆悵,自有閒眠到日西。
失意何曾恨解攜,問安歸去秣陵西。
郡斜楊柳春風(fēng)岸,山映樓臺(tái)明月溪。
江上詩書懸素業(yè),日邊門戶倚丹梯。
一枝攀折回頭是,莫向清秋惜馬蹄。
王先生不別而去 唐 · 趙嘏
七言律詩
仙翁歸袖拂煙霓,一卷素書還獨(dú)攜。
斸藥滿囊身不病,抱琴何處鶴同棲?
沾衣盡日看山坐,搔首殘春向路迷。
樹樹白云幽徑絕,短船空倚武陵溪。
游南雁蕩 中唐 · 路應(yīng)
七言律詩
雁蕩峰高豈易梯,筇鞋極處與天齊。
蟾宮隱隱步將到,日駕亭亭手可提。
織女支機(jī)堪索石,仙翁花雨不沾泥。
詩懷到此清如許,欲向銀河蘸筆題。
(見周喟《南雁蕩山志》卷七《詩外編》引陳玭《嘉靖南雁蕩山志》)(按:路應(yīng)詩及小傳皆承張靖同志錄示。)
梁園皓色月如圭,清景傷時(shí)一慘悽。
未見山前歸牧馬,猶聞江上帶征鞞。
鯤為魚隊(duì)潛鱗困,鶴處雞群病翅低。
正是四郊多壘日,波濤早晚靜鯨鯢。
客亭門外路東西,多少喧騰事不齊。
楊柳惹鞭公子醉,苧麻掩淚魯人迷。
通宵塵土飛山月,是處經(jīng)營夾御堤。
頃刻知音幾存歿,半回依約認(rèn)輪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