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曰:是時(shí)天子方好自擊熊彘。馳逐野獸。相如上疏諫之。鄙諺曰云云。言雖小可以喻大。愿陛下幸察。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⑴。 ⑴ ○《史記》司馬相如傳。《漢書》司馬相如傳?!队[》四百九十五?!疱职?。《史記》袁盎傳云。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漢書》盎傳載此無坐字?!栋滋钒艘稘h書》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又《御覽》三百九十三引《漢書》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三國志》薛綜傳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似此諺原為四言四句。相如所引既不全。且似已加刪改也。而今本《漢書》作七言??忠嘟?jīng)后人刪落。 《史記》曰:鄙語云云云。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應(yīng)侯。王剪為秦將。夷六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歿身。彼各有所短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白起王剪傳贊。)。 《漢書》曰:王吉子駿。成帝欲大用之。出駿為京兆尹。試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至駿皆有能名。故京師稱曰: 前有趙張。后有三王⑴。 ⑴ ○《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贊。又王吉傳?!稌n》三十九?!额惥邸妨??!栋滋范弧!段倪x》十潘安仁《西征賦》注?!队[》四百九十五?!对娂o(jì)》五作三王。 襄陽耆舊傳曰:黃穆。字伯開。博學(xué)。為山陽守。有德政。弟奐。字仲開。為武陵太守。貪穢無行。武陵人諺曰: 天有冬夏,人有二黃⑴。 ⑴ ○《御覽》二十二。又四百九十二作武陵人歌。 《后漢書》曰: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人。姿貌短陋。而博學(xué)洽聞。為儒者所宗。故京師為之語曰: 五經(jīng)從橫。周宣光⑴。 ⑴ ○《后漢書》本傳?!栋滋范??!队[》六百十五引東觀《漢記》。 華嶠《后漢書》曰:劉愷為太常。論議常引正大義。諸儒為之語曰: 難經(jīng)伉伉。劉太常⑴。 ⑴ ○《類聚》四十九?!栋滋菲呤?。《御覽》二百二十八?!对娂o(jì)》九作劉太常。 魏志曰:邢颙。字子昂。太祖辟為冀州從事。時(shí)人稱之。 德行堂堂邢子昂⑴。 ⑴ ○《三國志》邢颙傳。《詩紀(jì)》十九作邢子昂歌。 《蜀志》曰: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xiāng)里為之諺曰云云。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⑴。 ⑴ ○《三國志》馬良傳。《御覽》四百九十五。 趙錄曰:晉幽州牧王浚。矜豪日甚。不親政事。所任皆苛刻小人。棘嵩、朱碩貪橫尤甚。北州童謠曰: 府中赫赫朱邱伯,十囊五囊入棘郎⑴。 ⑴ ○《十六國春秋》十二。又《詩紀(jì)》四十四作棘郎謠。引郎一韻?!稌x書》王浚傳引郎一韻。《書鈔》百三十六、《御覽》七百四并引王隱《晉書》引郎一韻。 后趙錄曰:張樓。陽平人也。為臨水長。嚴(yán)政酷刑。殘忍無惠。時(shí)人苦之。為之謠曰: 陽平張樓頭如箱。見人切齒劇虎狼⑴。 ⑴ ○《十六國春秋》二十二后趙錄?!队[》四百六十五引后趙錄。 毛詩草木蟲魚疏曰:遼東梁水魴。特肥而厚。尤美于中魴。故其鄉(xiāng)語曰: 居就糧。梁水魴⑴。 ⑴ ○毛詩草木蟲魚疏下。《御覽》九百三十七引毛詩疏。事類賦魚賦注引詩疏義。王荊文公詩箋注四。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曰:巴東三峽。謂廣溪峽、巫峽、西陵峽也。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宜都山川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一百許里。山水紆曲。林木高茂。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行者聞之。莫不懷土。故漁者歌曰: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⑴。 ⑴ ○《水經(jīng)注》江水注?!段倪x》十二江賦注、《御覽》五十三并引盛弘之盛弘之《荊州記》。樂府詩八十六?!对娂o(jì)》四十三。 拾遺記曰:張華為九醞酒。若大醉。不可叫笑搖蕩。令人肝腸消爛。俗人謂為消腸酒?;蛟拼季瓶蔀殚L宵之樂。兩說同則事異也。閭里歌曰云云。言耽此美酒。以悅一時(shí)。何用保守靈而取長久。 寧得醇酒消腸。不與日月齊光(○拾遺記九。)。 《晉書》曰:苻堅(jiān)時(shí)長安有此謠。堅(jiān)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shí)不食。乃植桐竹數(shù)十萬株于阿房城以待之。沖小字鳳凰。至是。終為堅(jiān)賊。入止阿房城焉。 鳳凰鳳凰止阿房⑴。 ⑴ ○《晉書》苻堅(jiān)載記。魏書慕容煒傳?!额惥邸钒耸艘赜??!队[》九百五十六。《樂府詩集》八十九。《詩紀(jì)》四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