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2692七絶 22921五律 12981七律 23268五排 1302七排 239 3915四言 531六言 416古體 7927樂府 666 65 362 233辭賦 49琴操 15 84其他 501聯(lián) 509
共501,分16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無名氏 一首
佚名 九首
侯瑾 一首
劉楨 ? - 217 一首
張衡 78 - 139 一首
秦嘉 一首
蔡邕 133 - 192 一首
魏晉
傅玄 217 - 278 一首
應(yīng)璩 191 - 252 一首
成公綏 231 - 273 一首
無名氏 十四首
述異記曰:始皇二十六年。童謠云。
阿房阿房亡始皇(○述異記下。)。
長樂未央,貴比侯王。
⑴ 周之貞主修民國十八年刊《順德縣志》卷一五《金石略》
《史記》曰:是時(shí)天子方好自擊熊彘。馳逐野獸。相如上疏諫之。鄙諺曰云云。言雖小可以喻大。愿陛下幸察。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⑴ ○《史記》司馬相如傳。《漢書》司馬相如傳?!队[》四百九十五?!疱职?。《史記》袁盎傳云。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漢書》盎傳載此無坐字?!栋滋钒艘稘h書》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又《御覽》三百九十三引《漢書》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三國志》薛綜傳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似此諺原為四言四句。相如所引既不全。且似已加刪改也。而今本《漢書》作七言??忠嘟?jīng)后人刪落。
《史記》曰:鄙語云云云。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應(yīng)侯。王剪為秦將。夷六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歿身。彼各有所短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白起王剪傳贊。)。
《漢書》曰:王吉子駿。成帝欲大用之。出駿為京兆尹。試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至駿皆有能名。故京師稱曰:
前有趙張。后有三王。
⑴ ○《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贊。又王吉傳?!稌n》三十九?!额惥邸妨??!栋滋范弧!段倪x》十潘安仁《西征賦》注?!队[》四百九十五?!对娂o(jì)》五作三王。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⑴ ○《后漢書》宋弘傳?!队[》百五十二、八百五十四、四百九十五。又五百十七引謝承《后漢書》、七百一引東觀《漢記》。
襄陽耆舊傳曰:黃穆。字伯開。博學(xué)。為山陽守。有德政。弟奐。字仲開。為武陵太守。貪穢無行。武陵人諺曰:
天有冬夏,人有二黃。
⑴ ○《御覽》二十二。又四百九十二作武陵人歌。
《后漢書》曰: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人。姿貌短陋。而博學(xué)洽聞。為儒者所宗。故京師為之語曰:
五經(jīng)從橫。周宣光。
⑴ ○《后漢書》本傳?!栋滋范??!队[》六百十五引東觀《漢記》。
華嶠《后漢書》曰:劉愷為太常。論議常引正大義。諸儒為之語曰:
難經(jīng)伉伉。劉太常。
⑴ ○《類聚》四十九?!栋滋菲呤?。《御覽》二百二十八?!对娂o(jì)》九作劉太常。
帶我瓊瑤佩,飧我沆??漿。
⑴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類書殘卷神仙門。
述志詩 東漢 · 侯瑾
嫫母升玉堂(○《初學(xué)記》十。)。
東漢末 · 劉楨
玄云起高岳,終朝彌八方。
⑴ ○《書鈔》一百五十?!额惥邸芬弧?/div>
東漢 · 張衡
衡作舞賦。系此。
驚雄逝兮孤雌翔。臨歸風(fēng)兮思故鄉(xiāng)。
⑴ ○《類聚》四十三?!冻鯇W(xué)記》十五。
答婦詩 東漢 · 秦嘉
哀人易感傷(○《文選》二十三七哀詩注。)。
初平詩 東漢 · 蔡邕
暮宿河南悵望。天陰雨雪滂滂
⑴ ○《文選》二十新亭渚別范零陵詩注。又《文選》二十六酬王晉安詩注引上一句。又《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文選》三十八為范尚書讓吏部尚書第一表注。各引上句。并作蔡邕詩序。○逯案。選注引此或作詩序。若爾則此非六言詩。乃詩序之殘文。
七哀詩 西晉 · 傅玄
杳杳三泉室,冥冥玄夜(○《書鈔》九十二。)
山風(fēng)寒折骨,目面盡生瘡。
⑴ ○《書鈔》百五十六作應(yīng)璩詩。《御覽》三十四作新詩。
誰謂鬼無知,杜伯射宣王(○《水經(jīng)注》渭水注。)。
日暮途且遠(yuǎn),游子悲故鄉(xiāng)(○《白帖》十。)。
魏氏春秋曰:宗室曹囧上書曰:語曰云云。囧冀以此論感悟曹爽。爽不能納。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評(píng)注。)。
魏志曰:邢颙。字子昂。太祖辟為冀州從事。時(shí)人稱之。
德行堂堂邢子昂。
⑴ ○《三國志》邢颙傳。《詩紀(jì)》十九作邢子昂歌。
《蜀志》曰: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xiāng)里為之諺曰云云。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⑴ ○《三國志》馬良傳。《御覽》四百九十五。
趙王倫為亂。謠曰云云。言小人在位者眾。
金章滿箱。尚不可長。
⑴ ○《文選》三十八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呂延濟(jì)注。
趙錄曰:晉幽州牧王浚。矜豪日甚。不親政事。所任皆苛刻小人。棘嵩、朱碩貪橫尤甚。北州童謠曰:
府中赫赫朱邱伯,十囊五囊入棘郎。
⑴ ○《十六國春秋》十二。又《詩紀(jì)》四十四作棘郎謠。引郎一韻?!稌x書》王浚傳引郎一韻。《書鈔》百三十六、《御覽》七百四并引王隱《晉書》引郎一韻。
后趙錄曰:張樓。陽平人也。為臨水長。嚴(yán)政酷刑。殘忍無惠。時(shí)人苦之。為之謠曰:
陽平張樓頭如箱。見人切齒劇虎狼。
⑴ ○《十六國春秋》二十二后趙錄?!队[》四百六十五引后趙錄。
毛詩草木蟲魚疏曰:遼東梁水魴。特肥而厚。尤美于中魴。故其鄉(xiāng)語曰:
居就糧。梁水魴。
⑴ ○毛詩草木蟲魚疏下。《御覽》九百三十七引毛詩疏。事類賦魚賦注引詩疏義。王荊文公詩箋注四。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曰:巴東三峽。謂廣溪峽、巫峽、西陵峽也。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宜都山川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一百許里。山水紆曲。林木高茂。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行者聞之。莫不懷土。故漁者歌曰: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⑴ ○《水經(jīng)注》江水注?!段倪x》十二江賦注、《御覽》五十三并引盛弘之盛弘之《荊州記》。樂府詩八十六?!对娂o(jì)》四十三。
拾遺記曰:張華為九醞酒。若大醉。不可叫笑搖蕩。令人肝腸消爛。俗人謂為消腸酒?;蛟拼季瓶蔀殚L宵之樂。兩說同則事異也。閭里歌曰云云。言耽此美酒。以悅一時(shí)。何用保守靈而取長久。
寧得醇酒消腸。不與日月齊光(○拾遺記九。)。
《晉書》曰:苻堅(jiān)時(shí)長安有此謠。堅(jiān)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shí)不食。乃植桐竹數(shù)十萬株于阿房城以待之。沖小字鳳凰。至是。終為堅(jiān)賊。入止阿房城焉。
鳳凰鳳凰止阿房。
⑴ ○《晉書》苻堅(jiān)載記。魏書慕容煒傳?!额惥邸钒耸艘赜??!队[》九百五十六。《樂府詩集》八十九。《詩紀(jì)》四十四。
《晉書》曰:尹氏。李玄盛后。玄盛之創(chuàng)業(yè)也。謀謨經(jīng)略。多所毗贊。故西州諺曰:
李尹主敦煌。
⑴ ○《晉書》涼武昭王李率盛后尹氏傳。
① 磚銘全文為“永嘉五年辛未子孫昌皆侯王”。原按:永嘉磚,嘉慶七年番禺蔡長青得于廣州聚龍岡,凡三十馀塊,藏順德溫遂之家。
子孫昌,皆侯王。
東晉“□□□□廣州蒼梧廣信侯”墓,在肇慶黃崗大路田村坪石崗,近年挖掘出土墓磚,磚之平面陰刻云“□□□□廣州蒼梧廣信侯也”,磚側(cè)陽文銘云“泰寧三年太歲在乙酉五月壬申立大吉昌”,磚之另一側(cè)陽文銘云:
吉且陽,宜侯王。
⑴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肇慶黃崗大路田村坪石崗出土東晉泰寧三年墓磚銘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