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詩紀》云。選詩拾遺作魏時童謠。云見五行志。 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 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臺⑴。 王子年拾遺記曰:文帝所愛美人薛靈蕓。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絕世。咸熙中。文帝選良家子女。以入六宮。常山太守習谷以千金寶賂聘之以獻。至京師。帝以文車十乘迎之。道側(cè)燒石葉之香。未至數(shù)十里。膏燭之光。相續(xù)不滅。車徒咽路。塵起蔽于星月。又筑土為臺。基高三十丈。列燭于臺下。遠望如列星之墜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銅表。高五尺。以志里數(shù)。故行者歌曰:○逯案。拾遺記小說家言。未可盡信。又咸熙乃陳留王年號。魏文帝不能以此時選納嬪妃。姑從《詩紀》。附此備考。 ⑴ 此七字是妖辭也。銅表志道是土上出金之義。以燭置臺下則火在土下之義。漢火德王。魏土德王?;鸱僚d。土上出金。是魏滅而晉興之兆。晉以金王也?!鹗斑z記七?!短綇V記》二百十七二?!对娂o》十九。 《晉書》曰:慕容寶嗣位。以慕容德為都督冀、兗六州諸軍事。鎮(zhèn)鄴。會魏師入中山。寶山奔于薊。時有謠云云。于是德之群臣勸德僣號稱元。 大風蓬勃揚塵埃。八井三刀卒起來。 四海鼎沸中山頹。惟有德人據(jù)三臺⑴。 ⑴ ○《晉書》慕容德載記。《詩紀》四十四。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同上)。 疊扇放床上,企想遠風來。 輕袖拂華妝,窈窕登高臺(同上)。 發(fā)亂誰料理,托儂言相思。 還君華艷去,催送實情來(同上)。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 誰云君子賢,明達安可能。 乘云招松喬,呼噏永矣哉! 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廢共鯀,重華為之來。 仲父獻誠言,姜公乃見猜。 臨沒告饑渴,當復何及哉! ① 《詩紀》云。一云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fā),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yīng)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⑴。 ⑴ ○本集二?!冻鯇W記》二十八。文苑英華三百二十二。萬花谷后三十二作何遜詩。《詩紀》八十三。又《類聚》八十六引梅、開、臺、來四韻。 江風凌曉急,鉦鼓候晨催。 幸息榜人唱,聊望高帆開。 聯(lián)村倏忽盡,循汀俄頃回。 疑是傍洲退,似覺前山來。 將與圖南競,誰云勞溯洄⑴。 ⑴ ○本集?!额惥邸范?。文苑英華二百八十九?!对娂o》八十八。 與子如黃鵠,將別復徘徊。 經(jīng)過一柱觀,出入三休臺。 共擒云氣藻,同舉霞紋杯。 佳人每曉游,禁門恒晚開。 欲寄一言別,高駕何由來⑴。 ⑴ ○《類聚》二十九。文苑英華二百四十七。《詩紀》八十七。 武關(guān)設(shè)地險,游客好邅回。 將軍天上落,童子棄繻來。 揮汗成云雨,車馬飏塵埃。 雞鳴不可信,未曉莫先開⑴。 ⑴ ○《類聚》六?!冻鯇W記》七?!对娂o》百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