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辨析:煦 遇韻,去聲 (xù):音姁?!墩f文》烝也。《玉篇》熱也。
煦 麌韻,上聲 (xǔ):音詡。《禮·樂記·煦嫗釋文》煦徐音況甫反。
煦
拼音:xù
韻部:遇
〈形〉
(形聲。從火,昫(xū)聲。本義:溫暖;暖和)- 同本義
-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溫潤也。——《說文》
- 煦,溫也?!稄V韻》
- 煦而為陽春,散而為霖雨?!?span id="zhndzxc" class='label'>宋·王禹稱《送柴侍御赴闕序》
- 晨煙暮靄,春煦秋陽。——顏延之《陶征士誄》
又如:煦風(fēng)(暖風(fēng);和風(fēng));煦潤(溫暖滋潤)
- 和樂的樣子
- 傷夷受煦?!?span id="pomcsfw" class='label'>柳宗元《為裴中丞賀克東平赦表》
又如:煦愉(溫煦,和悅);煦濡(溫和;惠愛)
〈名〉
〈動〉
- 撫育 。如:煦物(養(yǎng)育萬物);煦育(撫育;養(yǎng)育);煦養(yǎng)(愛撫;撫育)
- 受雇為人勞動
- 故姜牙賣煦無所售,而見師于文武?!?span id="uvlbz8o" class='label'>晉·葛洪《抱樸子》
- [眼睛] 轉(zhuǎn)動
煦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烝也。方言。煦煆、熱也。乾也。吳越曰煦煆。按熱廣雅作??。誤。樂記注曰。以氣曰煦。一曰赤皃。日部曰。昫、日光出溫也。按昫煦古通用。煦葢日出之赤色。一曰??潤也。首一義足兼之。文??注引韓詩章句。煦、暖也。從火。昫聲。香句切。古音在四部。廣韻又況羽切。方言注讀如州吁之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