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辨析:僂 麌韻,上聲 (lóu):音縷。僂句。《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宥韻同。
僂 尤韻,平聲 (lǚ):音樓。《說文》尪也?!读鶗省非骋病e作瘺。
僂 宥韻,去聲 (lóu):僂佝,短丑貌。麌韻同。
僂繁體或異體字:僂
拼音:lóu
韻部:尤、麌、宥
僂
- 1. 〔~儸〕a。干練;機(jī)靈。b。指綠林或盜賊的部下、仆從。
- 2. 〔佝(僂))~〕見“佝1”。
拼音:lǚ
韻部:麌
〈動〉
(形聲。從人,婁聲。本義:彎腰)- 同本義
- 僂,尩也。——《說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僂是為強(qiáng)后。此字本訓(xùn)背曲。
- 僂者不袒。——《禮記·問喪》
- 見疴僂者?!肚f子·達(dá)生》
- 行步俯僂。——《漢書·蔡義傳》
- 再命而僂?!?a href='https://cnkgraph.com/Writing/1231884'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左傳·昭公七年》
- 僂巫跛覡?!盾髯印ね踔啤?/li>
- 正考父一命而傴(曲背),再命而僂(彎腰),三命而俯,循墻而走,孰敢不軌!——《莊子·列御寇》
- 同行則僂身自卑?!逗鬂h書·鄧后傳》
又如:僂背(弓著背);僂僂(弓身貌。形容恭順);僂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僂步(駝著背走路);僂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僂身(彎下身子);僂俯(彎下身子,表示恭敬)
- 泛指彎曲
〈名〉
- 駝背的人
-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歐陽修
- 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豆攘簜鳌?/li>
〈形〉
僂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厄也。大徐本作尩也。非是。尩與僂異疾。小徐本作厄也。近是。科厄、木節(jié)也。厄與僂雙聲。人背之僂。有似木之科厄。晉語注曰。戚施、僂人也。左傳昭四年注。僂、肩傴也。穀梁傳跛僂並言。管子云??嗨?。多尩與傴人。然僂不得訓(xùn)尩明矣。公羊傳。夫人不僂。不可使入。何云。僂、疾也。齊人語。夫人稽畱。不肎疾順公。荀卿書亦兩言僂訓(xùn)疾。按此爲(wèi)婁之假借字。婁卽屢。與驟通。驟訓(xùn)數(shù)。亦訓(xùn)疾?!鹩职创笮熳??也。葢?是曲脛之名。引伸爲(wèi)曲脊之名。所以?必釋爲(wèi)?曲脛?wù)?。由其字作?。從大而偏曲其足。故二疾不妨同名。下文曰周公韤僂。葢?者亦得謂之僂。周公之脛不無少曲。疑大徐本爲(wèi)長。甲戌二月重訂。從人。婁聲。力主切。古音在四部。周公韤僂。韤者、足衣。韤僂者、由足背高隆然如背之僂也。未聞出何書。或言背僂。周公背僂見荀卿、白虎通、論衡諸書。白虎通云。傳曰。周公背僂。是爲(wèi)強(qiáng)後。成就周道。輔於幼主。僂後主爲(wèi)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