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傅自得(共 4 首) 辭賦 4 作品不分行

辭賦
惟仁風之遠暢兮,舉萬物以咸遂。
彼動植之微類兮,悉陶冶于一氣。
翩翩其飛,森森其萃。
覃百年之雨露兮,非期月之能致。
翹肖形于造化兮,固妍丑而不齊。
跂行喙息與根荄芽甲兮,皆不出于范圍。
天工妙于賦物兮,又賦之于毫素。
抑造化之不遺物兮,于筆端而咸睹。
笑朝披而夕落兮,何暫榮而易落。
哀朝王而莫死兮,豈歲寒之可托。
觀其墜翼爭枝,蟻策勛也。
壤丸決去,螂息轉也。
膩粉雙舞,蝶夢回也。
細要孤飛,蜂衙罷也。
經(jīng)緯錯陳,蛛能巧也。
封疆角立,蝸方爭也。
碎金委地,楚芳殘也。
碧玉倚籬,甘蕉偃也。
秋色慘淡,秋風蕭騷,翳此數(shù)物,猶能自保。
彼陽春之載敷,宜群物之并育。
何金行之凄廩,尚鮮鮮其未戮。
嗟夫!
沕潏曼衍,湛恩汪濊。
滲漉九有,旁魄萬類。
斯靈臺之昆蟲,而太和之行葦也。
有盛有衰,物理則然。
雖生生之不窮,而常慮肅殺之終不免也。
恃其成而不戒其敗者必墮,安其榮而不思其悴者終危。
因物化之若此,悟人事之當知。
恨生世之不早,闕微臣之箴規(guī)。

山水明秀,邑稱劍江。
于其中而擇勝,建杰閣之巍卬。
黃簾綠幕之閉,牙簽玉軸之藏。
出則連車,入則充梁。
是書也,非有酸咸甘旨之可啖,醷濫滫髓之可嘗也。
然而古今嗜之者,飲則過于醪醴,嚼則美于稻粱。
既咀其華,又漱其芳。
或欣然而廢食,雖終日而不忘。
以其怡神者,有黃奶之目;
以其旨美者,有雋永之題;
以其說心者,舉芻豢以為比;
以其用之不竭者,至謂五谷不能以庶幾。
是皆有得于書味,而其深淺醇駁,則未能一概而周知。
書之類也,百種千名。
言之立也,異軌多歧。
隨吾所取,往往而有。
至其合圣道之與否,則如十指之難齊。
絺章繪句,抽黃媲白,味則美矣,而不適于用。
譬之雞肋,雖勤抉剔,而不足以療饑。
老氏之清虛,釋氏之超詣,味則高矣,而不協(xié)于極。
猶蝤蛑瑤柱,食之爽口,終不免動氣而嚬眉。
申、商刑名之學,儀、秦縱橫之說,味則奇矣,而用之有害。
猶河鲀野菌,才一下咽,而腐腸裂胃之患,已隨之矣。
惟《中庸》之誠,《魯論》之孝弟,《大學》之德,《孟子》之仁義,食之有益而無損,咽之有信而無疑。
可以澤膚,可以充腹。
終朝不食,則枵然不知其所為。
正猶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
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鮮能知之者,所以為凡民之所歸也。
泉谷先生博極群書,屬饜正味,立朝則奏對偉然,出守而治行卓爾。
有大人格君之業(yè),得君子愛人之義。
味書之效,蓋已試矣。
雖然,萬皋稽古,未有經(jīng)籍之傳;
良弼典學,豈待文史之富。
而道貫百代,功高千祀,蓋旨不在于語言,妙多離于章句。
故默識者通融,心潛者理悟。
儻專泥于筌蹄,亦何得于魚兔?
泉谷先生義理厭飫之馀,掩卷默坐之次,顧以此語,為仆思之。

旴江以辛卯八月融風告災,越明年,伐材鳩工,鼎建郡治,麗譙雄峙,得制度豐約之中。
竊伏惟念立壺植箭而晝夜分,鳴角伐鼓而昏昕定,一郡耳目在焉,非如登眺遠覽、窮賞玩以自適者比。
昔魯作閟泮,史形歌頌,蓋以其所作上有補于國,下有益于民也,是以序而賦之:
環(huán)江山之佳麗兮,有雄樓之突兀。
曾日月之幾何兮,儷規(guī)范之崇崛。
新斯人之觀瞻兮,鎮(zhèn)千里之寧謐。
羌孰紀而頌之兮,抽秘思之秒忽。
于時牛犢帶佩,螳猬斧鋒。
四野沸騰,初息阻訌。
天跳地踔,四起融風。
祼斝不祼,樓觀為空。
盡繁華于一眣,莽蕭條于四封。
幸天惠以仁侯,提一郡以摩撫。
逮政通而人和,汔無斁以無惡。
乃相巨材,乃營故址,乃命工師,乃建定制。
儉不得陋,宏不得侈。
稱侯國之規(guī),宜邦君之治。
棼橑岋嶪,欞檻堅致。
晝下漏于抗爽,夜鳴鉦于虛敞。
角凌霜以騰音,鼓逐風而震響。
豈非賓餞有法,天時于焉正邪?
聽休有時,郡政于焉修邪?
作止有候,民事于焉節(jié)邪?
駕受有式,兵籍于焉制邪?
東望則長川喧虺,趨我城郭,云樹參差,月波瀺灂。
南望則巨石峙立,偉然下闞,狡麑蹲踞,髬髵攫啖。
西望則奇峰插天,刻削巀嶭,白露晨縈,紅曦夕抹。
北望則超超九逵,直走京畿,郊原蒼莽,亭驛紛披。
蓋今之麥熟禾秀,芒芒布野,昔之霜露荊棘而傷心者也。
今之上棟下宇,翚飛烏革,昔之瓦礫糞壤而劌目者也。
登斯樓者,亦有思乎?
巨杗細桷,巍峨穹隆,屹若特立,非夸其雄。
斲削摩礱,黝堊髹赤,舉以法故,非侈其飾。
出入是門,必肅必恭,冰食葛制,爰端汝躬,反側陷阮,化為春融,則增秩賜金,可以紀功。
出入是門,俛怍仰愧,囊帛匱金,祇為私計,四民失業(yè),五兵猶試,則前車之覆,厥鑒亦邇。
是用斟酌民言,式警有位,尚聽茲哉,以福千里。

提刑、寶謨、常卿千峰陳公,書諗予曰:「子昔為泉谷徐公賦味書閣,吾得其文讀之,喜其旨深而辭暢也。
今吾治一堂,置書數(shù)千卷,扁曰『訓畬』,子為我暢厥旨,可乎」?
仆乃復于公曰:「昌黎平生名節(jié)偉特,如疏佛骨,撫鎮(zhèn)州,死生且不計,于富貴何有?
《誨子》諸篇,類皆有羨于榮祿;
《勉符》一詩,以經(jīng)訓為菑畬,是矣。
然究其三致意者,不過公相皂隸之殊,居第輿馬瑣細之事,識者疑焉。
今公三登于朝,再以直去,咫尺禁從,抗章固辭,豈汲汲富貴歟」。
公曰:「子弗聞乎,賦詩斷章,予取所求。
今夫義理之腴,稻粱之甘似之;
學問之勤,耕耨之力似之。
吾之命名,是之取爾,豈曰朝種夕穫,為榮名利祿計邪」。
仆曰:「旨哉」!
乃援筆以賦。
其辭曰:
惟鴻濛之肇開兮,風氣以異。
有龜龍之特出兮,載籍由起。
六七圣人,隨時以制。
妙造化之機緘兮,極上蟠而下際。
羌人事之萬端兮,貫一理而在是。
《易》探消長之幾,《書》紀帝王之治,《樂》感其和,《禮》別其劑。
《詩》具美刺之章,《春秋》嚴褒貶之旨。
仁義道德之所從出,而正脩平治之要,皆由此其推也。
千峰陳公心醉六經(jīng),學該百氏,掇英取華,既已發(fā)于事業(yè),見于議論,以震一世矣。
相彼寓居,巋然樓宇,據(jù)高面勝,開牖洞戶,挹旴水于襟懷,納軍山于指顧。
草木之華滋蔥茜,曉夕之煙霏吞吐。
乃建庭階,乃飾屏著,幾席儼若,簽度得所。
熟潢緗素之前陳,綠幕黃簾之珍護。
名以百計,卷以千數(shù)。
上則庶幾平棘清豐之儲,下亦可與荊田亳祁而并騖。
豈無金匱石室,汗青信史,亦有炙轂雕龍,百家諸子。
悉不見稱,惟經(jīng)是主。
蓋指南設而東西不迷,明鑒照而妍丑無誤。
合乎經(jīng)者,必盡心焉;
戾乎經(jīng)者,吾所不取。
此所以表群經(jīng)而摘「訓畬」以名斯堂也。
雖然,吾嘗聞之矣,明經(jīng)取青紫,其志固甚?。?div id="wueq2ho"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4_1303965_comment'>
教子勝籯金,其諭亦已卑。
惟下帷發(fā)憤,潛心大業(yè),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乃純?nèi)逯鶠椤?div id="fucuw6g"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6_1303965_comment'>
故義貴于集,不可為宋人揠苗以助長;
仁在乎熟,不可使五谷之不如荑稗。
規(guī)規(guī)然其守肯播肯穫之戒,廩稟乎其畏不稼不穡之譏。
行無越思,當如農(nóng)夫之有畔;
播種而耰,當識同然于此心之微。
謹無春耕其丘,有何時實栗之嘆。
謹無豚蹄壺酒,有穰穰滿家之祈。
嚅嚌道真,涵泳圣涯。
如是則公相之尊,輿馬之盛,昌黎之所以望符者,有所不暇計;
而義方之訓,端有在此而不在彼者。
以士希賢,以賢希圣。
居公之堂,讀公之書。
尚其勉旃,圣賢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