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共46,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劉逸生(1917—2001)原名劉日波,香山縣(今中山市)沙溪鎮(zhèn)溪角人。1938年8月考入香港《星島日報》當校對、編輯。1939年考入香港中國新聞學院學習,開始接觸進步思想。1942年任佛山第五中學語文教員。1943年赴梧州任《言報》編輯主任。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到廣州《晨報》當編輯主任,是年底轉任香港《正報》副總編輯。1949年任香港《華商報》編輯。解放前著有通俗讀物《“國大”演義》。就這樣,他從排字工人、校對員開始,經(jīng)過長期的艱苦自學,終于成為著名的編輯、詩人和研究古典文學的專家。詞學圖錄
劉逸生(1917-2001) 一名日波。廣東中山人。1938年畢業(yè)于香港中國新聞學院。任職報界,暨南大學新聞系教授。有《唐詩小札》、《宋詞小札》、《唐人詠物詩選》、《龔自珍己亥雜詩注》、《龔自珍詩選》、《微型詩品》、《劉逸生詩詞》。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板墻圍作授書廳,門對平波萬頃青。
贄敬區(qū)區(qū)持紫蟹,赤身猶帶浪花腥。
咿啞三五集漁童,課本親書字不工。
寫到鰱鳙鱸鱖句,真疑筆畫疊重重。
蹀躞長街失喜逢,移時執(zhí)手語難窮。
頭顱好在家何在?曾在西環(huán)斷壁中。
曲橋輕浪散驪珠,虹影山光共入湖。
小雨初收群鶩散,落霞榭北片云孤。
金粉秦淮夢太嬌,泊然漓水異南朝。
書生老大輸筋力,也助船娘蕩一橈。
堤上龍舟水欲平,布帆婀娜燕身輕。
巡檐乍歇蕭蕭雨,粘壁蝸痕細細升。
滿院繁英日腳斜,白楊弱柳影交加。
半弓屋角墻邊地,多種高粱少種花(自注:大連民居有此小景。)。
荊公垢面贊書詩,那識何郎傅粉姿。
捫虱高談王景略,千秋同是帝王師(辨奸論系偽作。)。
遠山骨立近山低,亙古荒原半筑畦。
坡上青稞坡下麥,一層色彩一云梯。
石磴回環(huán)踏不窮,連柯接葉掩蒼空。
行人身在碧波底,只少游魚撥尾紅(自注:黃獅寨山路陡險林木蔽翳。)。
萬感由來不易當,書生玩世亦成狂。
牢騷本是人人有,壓下牢騷更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