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季同(1851~1905),字敬如,福建侯官人。同治八年(1869)肄業(yè)于福建船政學(xué)堂,習(xí)法語。十二年(1873)朝議擬派使駐西洋各國,船政大臣沈葆楨保以都司,偕洋員日爾格游歷歐州。十三年(1874)歸,升參將,并加副將銜。十四年(1875)起,隨李鳳苞使各國,為翻譯,后朝廷交涉多委之。光緒十年(1884)隨劉銘傳來臺,先為幕僚,后為副將。二十一年(1895)臺撫唐景崧請其署臺灣布政使,獻(xiàn)改民主國之策,為獨(dú)立自守計。臺灣民主國成立,以為外務(wù)大臣,介法人求各國承認(rèn)自主,皆不答。謀初定,唐無堅守志,遽遁。陳季同率駕時等四輪船赴兩江呈繳。內(nèi)渡后橋居上海。庚子(1900)拳匪事起,建議東南互保之約,成。三十一年(1905)卒于金陵,時主官報、翻譯兩局。著有《三乘槎客詩文集》十卷、《廬溝吟》一卷、《黔游集》一卷及法文書數(shù)種〖參考:(1)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印:《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12月增訂再版。(2)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shè)委員會,2004年5月。〗?! £惣就械跖_灣七律四首,見連橫《臺灣詩乘》,今據(jù)以移錄。(吳福助撰)
七言律詩
金錢卅兆買遼回,一島如何付劫灰。
強(qiáng)謂彈丸等甌脫,卻教鎖鑰委塵埃。
傷心地竟和戎割,太息門因揖盜開。
聚鐵可憐真鑄錯,天時人事兩難猜⑴。
⑴ (此詩又載王松《臺陽詩話》)。(吳福助編校)
鯨鯢吞噬到鯤身,漁父蹣跚許問津。
莫保屏藩空守舊,頓忘唇齒藉維新。
江山觸目囚同泣,桑梓傷心鬼與鄰。
寄語赤崁諸故老,海桑歷劫亦前因(吳福助編校)。
臺陽非復(fù)舊衣冠,從此威儀失漢官。
壺嶠居然成弱水,海天何計挽狂瀾。
誰云名下無虛士,不信軍中有一韓。
絕好湖山今已矣,故鄉(xiāng)遙望淚闌干(吳福助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