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古風
杖藜欲訪山中客,空山沈沈澹無色。
夜來飛雪滿巖阿,今日山光映天白。
天高日下松風清,神游八極騰虛明。
欲寫山家本來面,道人活計無能名。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橫深溪。
溪邊亂石當?shù)琅P,古今不許通輪蹄。
前年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三太子修金山,二太子修陰山。)。
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闐復(fù)經(jīng)此。
銀山鐵壁千萬重,爭頭競角誇清雄。
日出下觀滄海近,月明上與天河通。
參天松如筆管直,森森動有百馀尺。
萬株相倚郁蒼蒼,一鳥不鳴空寂寂。
羊腸孟門壓太行,比斯大略猶尋常。
雙車上下苦敦攧,百騎前后多驚惶。
天?!踉谏筋^上,百里鏡空含萬象。
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
河南海北山無窮,千變?nèi)f化規(guī)模同。
未若茲山太奇絕,磊落峭拔加神功。
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
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鐵。
空山靜夜微云作,淡月疏星寒氣錯。
忽見長庚耀太虛,回觀北斗潛寥廓。
乾坤舒慘即時改,宇宙紛綸何所托。
必有機關(guān)默動搖,憑虛反覆相酬酢。
大哉無極玄元道,何者不蒙靈應(yīng)藥。
點化三光轉(zhuǎn)碧空,滋榮萬物開花萼。
騰今跨古未嘗瑰,歷險沖艱殊不弱。
浩浩洪流自激揚,紛紛大化誰斟酌。
混元一氣首興變,無上至尊唯獨惡。
踏碎虛空出沓冥,擘開混沌生揮霍。
陰陽升降作門戶,日月縱橫為鎖鑰。
暑往寒來晝夜分,時通運塞興衰各。
既而上立乾坤鈕,復(fù)乃下鳴師范鐸。
建德隨方料物宜,因時設(shè)教從人樂。
三皇五帝皆宗祖,六道四生咸唯諾。
至圣文才尚發(fā)蒙,猶龍道德何其博。
山深路僻行人少,盡日幽巖聽啼鳥。
無客相陪皓月中,有時獨立青云表。
云表孤吟百邪遠,天涯一覽群山小。
調(diào)高風急韻悠飏,清絕步虛神縹緲。
憶昔重陽泛天角,清吟欲序乾坤樸。
釣拔扶風人不知,測量大海余先覺。
入神妙致應(yīng)難辨,出俗玄談非所學。
返觀今日道崢嶸,始得他年功卓犖。
首及東牟演仁孝,未能化俗開籠罩。
五會軒軒立五名⑴,三州兗兗崇三教。
出神入夢人驚駭,擲蓋投冠予計較。
師居?xùn)|海乃猶龍,馬入西秦還變豹⑵。
⑴ 寧海金蓮登州玉華萊州平等文登七寶福山三光
⑵ 丹陽弘道隆于陜右也大定己丑夏四月余與丹陽等數(shù)人從重陽師自文登如寧海時邁龍泉日氣稍熾師令余等前己執(zhí)傘在后距半里許余忽回顧見傘騰空而超余急返走問之云摶扶搖而上不知其然而然初傘超東北望之冉冉墜于沙間指其方而覓之了無所也時余法眷僉陽子王公隱于東海隅之查山山到文登一百一十里文登到傘起處又七十里傘起乃辰時及晡墮傘陽公庵前柄內(nèi)僉陽子道號往賜之焉僉宇篇韻本無乃師之所撰傘自后查山下翟公家藏之本寧海范明叔家借用者范后知往取之而弗肯予投冠者初師之登城北觀海頭上竹皮冠忽墮水漂去己而復(fù)還僉音竹
白露將殘寒露潔,山家冷淡觀游絕。
樹頭黃葉墜千林,身上麻袍聯(lián)百結(jié)。
舊布重煩七里韨(到城七里也),衲衣復(fù)待三冬雪。
城中豪富各仁慈,庶在磻溪長守拙。
東萊之姑性玄遠,蘊德含章自超拔。
未能撈漉今古原,西出長安載脂牽。
殷勤邀吾于隴山,余時杖策徐東還。
還到長安舊游處,故人不死多蒼顏。
回頭為報姑明取,百歲光陰一寒暑。
速拋家業(yè)違物情,早作閑人伴仙侶。
壸中自游日月長,身外不復(fù)衰殘殃。
跨古騰今別無事,只由大德心開張。
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
萬靈日夜相凌遲,飲氣吞聲死無語。
仰天大叫天不應(yīng),一物細瑣徒勞形。
安得大千復(fù)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
嗚呼天地廣開辟,化出眾生千百億。
暴惡相侵不暫停,循環(huán)受苦知何極。
皇天后土皆有神,見死不救知何因。
下土悲心卻無福,徒勞日夜含酸辛。
顯宗好道富年壯,手筆南華古形狀。
南華去世千載馀,狀貌風格知何如。
只是今人重古道,髣髴氣象加襟裾。
至人胸中本無待,萬竅吹噓任天籟。
楊韓嵇阮心不同,到了各歸于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