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季陵。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累官集賢殿修撰,歷知饒州、襄陽、贛州,并有惠績,未幾罷。起集英殿修撰卒。有《易三傳》、《西漢南北史左氏綴節(jié)》、《攖寧居士集》。
全宋詩
陳天麟(一一一六~一一七七),字季陵,宣城(今安徽宣州)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三十三(《紹興十八年同年錄》),調廣德縣主簿。二十六年,由太平州教授行國子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二)。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太府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六)。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吏部侍郎(同上書職官五一之二三)。二年,知襄陽府(同上書食貨二一之七)。四年,知鎮(zhèn)江府(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二一、食貨五八之五)。九年,知婺州(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三一)。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贛州(同上書職官七二之一三)。四年,卒。有《攖寧居士集》,已佚。事見《宛雅初編》卷一,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八有傳。 陳天麟詩,據(jù)《宛陵群英集》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共48,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五言律詩
青山道中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田舍雞升屋,山家犬應門。
馬行黃葉路,水繞夕陽村。
老覺貧為累,吾知道可尊。
此行聊復爾,萬事信乾坤。

舟中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湖闊帆風飽,山長眼力疲。
晚涼行進酒,秋色最宜詩。
別意果作惡,虛名難療饑。
此生無住著,投老欲何之。

用梁漕韻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千里岷峨外,三年漢漾西。
急流沖水馬,腐壤伏樗雞。
伐樹驚遭宋,聞韶喜在齊。
何時燈火夜,重與拆紅泥。

舊已元樞幕,今猶大將牙。
恩威伸六詔,封域總三巴。
早晚看鳴佩,軒翔入判花。
不妨乘駟馬,上冢一還家。

其二
五言律詩
冊府推前輩,文場慣主盟。
冀閑收汗血,昆圃出連城。
料想金甌覆,遙知水鑒明。
從今青與紫,四海盡門生。

其三
五言律詩
六轡澄清日,三軍指顧中。
關山都識面,草木尚傾風。
飲馬伊吾北,回鑾澗水東。
廟謨應富有,傾倒莫匆匆。

旌德道中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山邑無郵傳,農夫半甲兵。
石橋橫斷岸,草徑入荒城。
聞道甘泉駕,將臨細柳營。
風塵何日靖,留眼看升平(以上同上書卷五)。

偶作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蹇步青云晚,疏慵白發(fā)多。
生涯聊爾耳,功業(yè)定如何。
坐與此君語,誰攜歡伯過。
向來湖海氣,老矣付煙波(同上書冊六頁三九四六)。

后林寺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涼飔發(fā)遠軔,殘暑促歸輪。
山色不厭客,蟬聲強聒人。
功名塵外累,身世醉中真。
更上高樓望,何峰可卜鄰。

過雙梅草堂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一識園林勝,知君有遠心。
看林延野色,臥日只空林。
山水閑中領,詩書靜處深。
秋光度林際,留得半庭陰(清鄭沄乾隆《杭州府志》卷二五)。

深塢寺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古寺深深陰,籃輿得得來。
三休登隴首,百轉入巖隈。
喬木千章老,鳴泉萬石哀。
無人同此趣,獨為少徘徊。
⑴ 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四作壑

福田寺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市前朝寺,何年古佛廬。
上方分勝業(yè),小筑寄幽居。
坡隴青相接,川原綠自如。
攲眠聽秋雨,懷抱稍虛徐。
⑴ 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四作遠

茅殿寺 南宋 · 陳天麟
五言律詩
伊昔高人隱,誅茅此殿陰。
丹青妙輪奐,香火閟幽深。
朝市有遷換,溪山無古今。
蕭齋午睡覺,攲枕一長吟。
⑴ 以上清宋敩乾隆《寧國府志》卷三三

七言律詩
桂子風高瑞靄浮,曉來無處不歡謳。
共懷襦褲歌廉范,更指龜蒙祝魯侯。
風月莫辜三十詠,星霜行閱八千秋。
皇家正重惟良寄,袞服歸公正黑頭。

其二
七言律詩
朱輪畫戟擁高牙,散作棠陰十萬家。
漸向瑤階對紅藥,長傾玉斝壽黃花。
仙風自是騎鯨客,逸興行飛犯斗槎。
誰為淮南門下客,愿隨雞犬上云霞。

霜點螭坳侍紫皇,高文大冊玉鏘鏘。
傳家信有青袍物,當代爭推古戰(zhàn)場。
故國未應窮地脈,難兄先已破天荒。
相逢若話情親事,分我朝回滿袖香。

憶舊 南宋 · 陳天麟
七言律詩
西湖當日雨如絲,尚記移家去國時。
發(fā)短自憐今種種,印懸那得更累累。
身如烏鵲空三匝,家似鷦鷯寄一枝。
萬事此心俱不計,尚容開口細論詩。

遲遲春永晝如年,芳草池塘屬惠連。
一笑誰云今易得,四并須信古難全。
山圍錦繡將軍樹,云遏笙歌刺史天。
不向風光共流轉,恐辜柳絮與榆錢。
⑴ 自注:四并乃當日景。是日,太守陳公亦出郊,往來山中。

東皇送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無。
爆竹舊聞驅罔象,傳杯今怕飲屠蘇。
暗中石火頻過眼,忙里銀絲欲上須。
不解玉堂供帖子,雙扉聊與換桃符。

又次前韻 南宋 · 陳天麟
七言律詩
積陰元自宅幽都,昨夜東風一掃無。
玉殿仙班搖雜佩,銀罌御膳染香酥。
柳縈翠帶方眠眼,梅褪紅妝已露須。
拭目太平知有日,兩宮勤儉過祥符(以上同上書卷七)


共48,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