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4—1032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本名侃,避真宗舊名改,字子正。楊覃從子。太宗端拱二年進士。好學自信,文風質樸。真宗咸平中為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因無所阿附,為權臣丁謂、王欽若所不悅,二十余年不升遷。晚年因朝廷欲矯士大夫文章雕靡之弊,始與陳從易并為知制誥。官終集賢院學士、知亳州。有《大隱集》、《西垣集》、《職林》、《兩漢博聞》。
全宋詩
楊侃(九六四~一○三二),避真宗藩邸諱改名大雅,字子正(《隆平集》卷一四作子政),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士,屢遷知潯州。真宗景德二年(一○○五)由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出知筠、袁二州(《袁州府志》卷六)。后知越、常二州及應天府,以兵部郎中知制誥。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亳州。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有《大隱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等,已佚?!稓W陽文忠公集》卷六一有墓志銘,《宋史》卷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一一
楊大雅,原名侃,避真宗諱改,字子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錢俶歸朝,挈族寓宋州。進士及第,歷新息、鄢陵縣主簿,改光祿寺丞、知新昌縣,徙知潯州。監(jiān)在京商稅,遷秘書丞、太常博士、直集賢院,知筠、袁、越、常等州及應天府,糾察在京刑獄。天圣六年九月以兵部郎中知制誥。居二歲,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亳州,卒。好學篤古,著述頗富,有《原治》十七篇、《大隱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職林》二十卷、《兩漢博聞》二十卷、《家譜》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有傳,又參《宋史》卷二○三、二○四《藝文志》二、三。
五言律詩
送梵才上人歸天臺 北宋 · 楊侃
五言律詩
忽憶幽棲地,千峰秀海濆。
歸心掛飛瀑,高跡指浮云。
塵世宜深遁,詩名畏遠聞。
猶嗟石橋畔,凡圣路岐分(宋李庚《天臺續(xù)集》卷上)。

七言絕句
送陳堯叟 北宋 · 楊侃
七言絕句
馬困炎天蠻嶺路,棹沖秋霧瘴江流。
辛勤為國親求病,百越中無不治州。
⑴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三《廣南西路·靜江府》

五言排律
游梅山寺 北宋 · 楊侃
五言排律
出郭塵路斷,登舟鷲嶺通。
樓臺花嶼上,鐘梵水天中。
石磴班春蘚,松門韻晚風。
莼絲惹輕楫,云錦散遙空。
竹徑連茶塢,山亭對藥叢。
卻輸湖畔叟,朝夕訪支公
⑴ 以上宋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九

七言排律
游龍瑞觀 北宋 · 楊侃
七言排律
泛舟秋水一湖平,入觀松風數(shù)里清。
丹井有泉仙跡在,玉書藏穴禹功成。
步虛夜月千峰靜,投簡春霖萬壑盈。
述記賀知章手筆,題詩元相國聲名。
結廬野客前溪住,采朮幽人絕頂行。
杉檜影侵山殿冷,星辰光逼醮壇明。
降仙臺畔看云過,射的潭邊聽鶴鳴。
樵客多聞逢異事,洞天都不遠重城。
林閒窗戶塵難到,衣上煙嵐暮自生。
不待照湖天子賜,欲將長往換浮榮。

辭賦
有賦家者流,欲馳名于當世,思著詠于神州。
忽念前古,深懷景慕。
誦《二京》于張衡,覽《兩都》于班固。
于是輟卷意慚,閣筆心伏,讓而謂臣:「請書簡牘」。
臣辭不獲已而謂之曰:「子讀二子之賦,而知兩漢都邑之制、宮殿之麗,而未知大宋畿甸之美、政化之始也。
予幸得職采風謠,官參儒雅。
千里之郊圻是巡,八使之軺車斯假。
若夫大邑名城,神皋沃野,畫地可記,濡毫可寫。
至于宮禁之深嚴,予未聞也;
都城之浩穰,眾所睹也。
是故彼述其內,予言其外。
蓋萬分之舉一,難盡述而備載。
昔者唐綱不振,國鼎將遷,俄梁室之革命,啟浚都而應天。
既觀法于左崤右隴,亦取則于西澗東瀍。
大矣雄圖,昭然圣謨。
謂陳留天下之沖要,謂大梁海內之膏腴。
漢祖得之,則齊楚之敵敗亡相繼,咸就擒而即誅;
梁王守之,則七國之師不敢西向,盡為馘而為俘。
實王氣之長在,宜萬世而作都也。
莫不廣封溝,設險固。
襄平割宋之美田,戴邑裂曹之沃土。
滑分屬邑之二城,陳減太康之萬戶。
潁川之鄢陵、扶溝,滎陽之中牟、陽武。
咸命落編民于州籍,升地圖于天府。
故得雄臨九州,陋視三輔。
經營歷于五代,法則垂于萬古。
皇宋之受命也,太祖以神武獨斷,太宗以圣文誕敷。
平江表,破蜀都,下南越,來東吳,北定并汾,南取荊湖。
是故七國之雄軍,諸侯之陪臣,隨其王公,與其士民,小者十郡之眾,大者百州之人,莫不去其鄉(xiāng)黨,率彼宗親,盡徙家于上國,何懷土之不聞。
甲第星羅,比屋鱗次,坊無廣巷,市不通騎。
于是有出居王畿,掛戶縣籍,興產樹業(yè),出賦供役者矣。
豈比夫秦遷戶口于咸陽,漢徙豪杰于陵邑,魏將實于河南,驅冀民而是入也!
今圣上之在東宮也,尊以皇儲,尹茲京邑。
視政之初,民訟云集,莫不察之以情偽,辯之以曲直。
發(fā)伏禁奸,親剸繁劇。
既而桴鼓不鳴,豪右歛跡,吏不敢欺,民用懷德。
若乃龍樓曉出,奉法謹身,教民以事父也;
親拜師傅,降禮國儲,教民以事師也。
公退則侍講在前,出入則四賓是翼,尚老尊學,與民為則。
是時王畿之內,易俗移風。
以至正南面,居域中,由內及外,化行令從。
是君上德惠素立,而政教早崇也。
若乃銳旅百營,高城千雉,孫武教陣,吳起撫士。
其齊如林,其猛如虎。
手擊利劍,足張彊弩。
躍馬奪槊,投石拔距。
入則訓練,出無征戰(zhàn)。
身閑賞厚,家有馀羨。
是故擁彊兵,衛(wèi)近甸,如大郡雄藩,為屏為翰者且有九縣
天設二渠,曰蔡曰汴。
通江會海,縈畿帶甸。
千倉是興,萬庾是建。
杜預主計,劉晏司漕。
何貢何輸,吳粳楚稻。
月致百萬,猶責其少。
漢之太倉,積粟紅腐。
使彼粒而計之,未及我斗量之數(shù)。
成王之庾,萬箱以供,未若我千艘往來,運江淮而無窮。
是故備九年之儲,充六軍之給。
當津處要,山積云入者復有五邑
若乃總戎者貴領專城,宰邑者上應列星。
簿既資高,尉亦秩清。
率兵守戍者五鎮(zhèn),統(tǒng)騎分巡者兩路(府界東西兩路各置都同巡檢二人。)。
城皇之外,游徼四布(京城四面巡檢各一人。)
桓桓八臣,是警是護
郊原膴膴,春草萋萋。
邊烽不警,牧馬爭嘶。
廄空萬櫪,野散千蹄。
陂閑牧南,沙平走西(中牟已西地廣沙平,尤宜牧馬。)。
一飲空川,一龁空原。
去如霧散,來若云連。
地廣馬多,古未有焉。
若乃任土出于民心,獻芹比于古俗。
園茄早實,時果先熟。
瓜重南門,筍宜脩竹。
鬻于市兮利既兼倍,進于君兮恩必沾沐。
時或戴勝降桑,螻蟈未鳴。
野人登麥以先至,蠶婦貢絲而已成。
別有襄陵之桃,陽夏之柿,朱櫻宜于谷林,丹杏出于尉氏。
其或陽鄉(xiāng)千樹之梨,扶樂千樹之栗,比封千戶之侯,亦何讓于昔日!
咸壤宜北鄉(xiāng)之羊,野蓑美東邑之豕。
魚鱉鳧雁之盛,西有陂兮萬頃;
菱芡蓮藕之美,東沿堤兮百里。
其或仲冬之月,禮尚進鮮,介麇素出于逢澤,狡兔復多于梁園。
乃命萊田于虞人,選徒于司馬。
四校畢陳,六飛夙駕。
何千乘萬騎之馳騁,滿四通五達之郊野。
西或過于圃田之藪,東或出于平臺之下。
乃有孟賁之徒,烏獲之類,袒裼而來,叱咤而至。
搏虎兕,擊熊豕,玄豹逆曳,白狐生致。
復有負羽從獵之人,控弦伏獸之士。
落孤雁于馬首,貫雙雕于云里。
然猶示之以三驅之仁,寬之以一面之網。
不使獸殫于下,禽盡于上。
何長楊之獵,自謂于禽多;
云夢之畋,敢誇其地廣哉!
圖書載詳,境土斯見。
開封則漢志之名邑,今二赤之首冠;
祥符則天書之降年,易新名于舊縣。
??秸之入,斯為近甸。
若乃百萬眾之分營,十二市之環(huán)城,囂然朝夕,異彼郊坰。
其東則有汴水之陽,宜春之苑。
向日而亭臺最麗,迎郊而氣候先暖。
鶯囀何早,花開不晚。
瞻太一之清宮,壯先朝之命工。
構宇煙霞之外,出俗囂塵之中。
效仙人之樓居,慕老氏之玄風。
青青道邊,千畝何田。
端拱之初,藉于此焉。
黛耜一執(zhí),青史千年。
登蓼堤以東望,見高臺之百尺。
居道之南,在岡之北,下有廣場,可馳可逐。
我皇帝初即寶位,大閱軍旅,親乘戎輅,習戰(zhàn)于此。
士馬秋勁,甲胄晨整。
上憑軾以將觀,眾無嘩而是聽。
列八陣之形,申三令之語。
肅將帥,嚴部伍。
頗、牧授之以方略,韓、彭進之以旗鼓。
失軍容者戮以徇眾,有勇敢者賞而裂土。
彼上林之馳射,驪山之講武,豈可同日而語哉!
其南則有崇崇清壇,肅肅齋宮。
卜是吉土,龜從筮從。
永奉禋祀,郊見昊穹。
燔柴展禮,萬世無窮。
別有景象仙島,園名玉津。
珍果獻夏,奇花進春。
百亭千榭,林間水濱。
珍禽貢兮何方,怪獸來兮何鄉(xiāng)?
郊藪既樂,山林是忘。
則有麒麟含仁,騶虞知義。
神羊一角之祥,靈犀三蹄之瑞。
狻猊來于天竺,馴象貢于交趾。
孔雀翡翠,白鷴素雉,懷籠暮歸,呼侶曉去。
何毛羽之多奇,罄竹素而莫紀也。
忽斷苑墻,又連池籞。
介族千狀,沙禽萬類,盡游泳而往來,或浮沈而出處。
柳籠陰于四岸,蓮飄香于十里。
屈曲溝畎,高低稻畦。
越卒執(zhí)耒,吳牛行泥
霜早刈速,春寒種遲。
舂紅粳而花綻,簸素粒而雪飛。
何江南之野景,來輦下以如移?
雪擁冬苗,雨滋夏穗。
當新麥以時薦,故清蹕而親至。
輦從千官,郊陳萬騎,既觀穫以云罷,亦宴犒而后已。
其西則有池鑿金明,波寒水殿。
鹢首萬艘而壓浪,虹橋一道而通輦。
太液無濫觴之深,靈沼有潢污之淺。
時或薰風微扇,晴瀾始暖,命樓舡之將軍,習昆明之水戰(zhàn)。
天子乃駐翠華,開廣宴,憑欄檻于中流,瞰渺茫于四面。
俄而旗影霞亂,陣形星羅。
萬棹如風而倏去,千鼓似雷而忽過。
則有官名佽飛,將號伏波。
驤江中之龍,避船下之戈。
黃頭之郎既眾,文身之卒且多。
類虬龍而似蛟蜃,駭鯨鯢而走黿鼉。
勢震動于山岳,聲沸騰于江河。
別有浮泛傀儡之戲,雕刻魚龍之質,應樂鼓舞,隨波出沒。
鑾輿臨賞以盡日,士庶縱觀而踰月。
彼池之南,有苑何大,既瓊林而是名,亦玉輦而是待。
其或桂折天庭,花開鳳城,則必有聞喜之新宴,掩杏園之舊名。
于是連鑣上苑,列席廣庭。
蓋我朝之盛事,為士流之殊榮。
一派如飛,通槽架虛,越廣汴湍流之上,轉皇城西北之隅。
貫都注御溝之口,轉漕通廣濟之渠。
京索導源而于彼,金水名河而在茲。
其北則瑞圣新名,含芳舊苑。
四方異花,于是乎見;
百囀好鳥,于是乎聞。
十洲得景,三島分春。
延廄之設,是名天駟。
伐大宛以新求,涉渥洼而遠致。
群驅八駿,隊數(shù)十驥。
雖挽粟之千車,乃嘗秣之一費。
彼沙臺之崔嵬,聳佛剎之千尺。
罔阜連延于西南,原田平坦于東北。
何沙海之飛揚,忽到此而止息?
莫不地多賢士,代出異人,何干旄之孑孑,向浚郊而云臻?
雖梁多于長者,非安國而不聞。
過信陵之祠宇,想英風而若存。
何侯嬴之白首,尚抱關于夷門?
遇公子之好賢,忽枉駕而咨詢。
既同載而過市,謁隱屠而駐輪。
果嘉謀之斯得,救邯鄲而義伸。
奪晉鄙之十萬,終自將而卻秦。
設守冢而奉祀,值漢皇之東巡。
若乃過陳留之故邑,訪地名之所因。
蓋二留之分別,彼彭城而此陳。
昔赤帝之起義,會子房而于此。
始錫賢于上天,終受封于茲地。
既萬戶以建侯,亦千年而崇祀。
千屯北縣之郛郭,三月南河之廛市。
何飛梁之新遷,患橫舟之觸柱?
今之雍丘,古曰杞國。
民厚風俗,土繁貨殖。
縣之西郊,山曰谷林。
其或花迎野望,煙禁春深。
景當妍麗,俗重登臨。
移市景日,傾城賞心。
幄幕蔽野,軒蓋成陰。
暮而忘歸,樂不絕音。
既同歡于萬室,罔惜費于千金。
厥篚織文,出于襄邑。
池濯錦以為名,蜀有江而焉及?
復有咸平大縣,我宋新建。
因紀年以命號,詔將作而營繕。
公宇之制,甲于畿甸。
中有大川,通阛帶阓。
貫都邑而北來,走江湖而南會。
何客棹之常喧,聚茶商而斯在。
千舸朝空,萬車夕載,西出玉關,北越紫塞。
徵尉氏之名,本大夫之邑,蓋鄭國之上田,俾獄官而世襲。
何彼樂郊,今為畿地?
爰有仁木,應乎嘉瑞。
二棠合生,雙榆連理。
槐獨秀而通枝,木異類而同氣。
良宰畫圖而來聞,大尹飛章而奏異。
莫不召虎殿之宿儒,集麟閣之名士,驗彼祥經,考乎信史。
表六合之一家,而帝德之光被也。
加以地多藪澤,利有蒲魚。
晴瀾望皛陂之色,山水觀惠民之渠。
乃有楫師炭商,交易往復。
素衣化緇,漆身同色。
行舟則夏瞻云雨,售貨則冬禱雪霜。
經宋樓而關征既薄,歷朱曲而市稅有常。
潺潺洎溝,渙渙洧水,入鄢陵而碧截原田,過扶亭而清映閭里。
珍貨奔馬欄之道,豪俠聚建雄之市。
彼東昏之舊城,易美號于新室。
似興廢之有時,而圖讖之預出。
何以明而代昏,符作畿于圣日?
考城之人,舊俗剛毅,鄉(xiāng)出勇夫,里多壯士。
椎埋為奸,任俠尚氣,睚眥必報,杯間刃起。
今為畿民,禮束化被。
暴虎之徒,聞義則畏。
南徂太康,淮陽甚邇。
地宜瑯玕,家有蒼翠。
城過兩扶,溝踰二備。
地既成于上田,人不趨于末利。
桑成陰而春繁,棗結實而秋美。
問中牟之耆民,嘆魯恭之仁宰。
何三異之善政,有千年之遺愛?
遇我后之盛明,西朝拜于園陵。
瞻路隅之靈廟,想前史之嘉名。
祭以上公之禮,爵以太師之榮。
若夫八澤、九溝、二池、(青陽、蓮藕。)三固,周流原野,表界境土。
指萬勝以遙觀,見斗門之雙注。
吸驚浪以橫來,絕長堤而可懼。
其始也,患彼決溢,利其填閼。
溉萬頃之陂澤,變終古之舄鹵。
盡若膏腴,咸通耒耜。
有若決漳灌鄴旁之田,鑿涇沃關內之土。
然后疏導入白溝之流,會同為漕渠之助。
彼梁固之在東,亦派分于波勢
沿流有一舍之遙,則水無寸差之異。
何一啟而一閉,常若合于符契?
始注陂而雷聲,終入渠而駟逝。
散濁浪以澄沙,廣良田而濟世。
指陽武以北邁,涉博浪之長沙。
岡斷續(xù)以千疊,塵飛揚而四遮。
人迷途而莫辨,鳥投樹以何賒。
策不進兮我馬,輪欲埋兮何車。
過戶牖之名鄉(xiāng),乃曲逆之舊里。
何分社之稱平,已宰國而有志。
經計相之里中,思張蒼之善算。
屈柱史以事秦,榮列侯而佐漢。
宜二賢之靈祠,歷千古而輝煥。
西望河流,襟帶二邑。
高岸山立,回灣箭急。
蟻壤憂漏,沖決莫救。
基根相扶,萬柳千榆。
輿梢畚土,常設備禦。
建營置卒,轉粟實庾。
堅彼金堤,鑒乎前古。
秋防夏捍,守以朝暮;
冬計春修,役均編戶。
岸艤連航,兵屯兩渡。
阻浩浩之波,扼憧憧之路。
北棹謳晨,南帆落暮。
唯奸是防,非利是務。
右倚太行,橫絕云霧。
夫雍阻二崤之險,洛憑九河之固。
方之于是,彼若平路。
過濮水之長渠,經封國之舊域。
寥落兮桐牢之亭,湮沒兮黃池之跡。
何昔也明誓重重,諸侯于此以會同;
今也京邑翼翼,四方于此以取則?
涉長垣之涂,歷古衛(wèi)之境。
城有婦姑之名,人慕孝慈之行。
嘉孔子之入蒲,先宰予以觀政;
美大家之東征,復農田而發(fā)運。
若乃南瞻潘里,北指蘭岡,樹新文于二碑,易美號于兩鄉(xiāng)。
因東封之行幸,感瑞應之非常。
忽有鶴唳,降于穹蒼。
丹頂未辨于煙際,玉羽已穿于仗旁。
九其數(shù),象君道之體陽;
再而降,符帝運之重光。
何德動于上天,而道盛于前王也如是哉」!
客既聞臣之說,而知漢以宮室壯麗威四夷,宋以畿甸風化正萬國。
彼尚侈而務奢,此歌道而詠德。
乃曰:「使孟堅可作,平子再生,讀子之賦,不敢復談于漢京也」。
⑴ 尉氏、咸平、陳留、雍丘、襄邑、太康、考城、東明、陽武也。
⑵ 陳留、雍丘、襄邑、尉氏、咸平也。
⑶ 建雄、義聲、園城、馬欄、萬勝鎮(zhèn)皆置甲士防守,有使臣掌領之。
⑷ 謂東西兩路洎京城四面巡檢使臣共八人也。
⑸ 汴河已南縣邑長陂廣野,多牧放之地。
⑹ 《圖經》有八澤:清口澤、管澤、雁澤、蓼澤、淳澤、卑澤、龍澤、滑澤也。
⑺ 九溝謂醋溝、鸛鳥溝、青陽溝、泥溝、蓼溝、渡沒溝、丈八溝、浮家溝、白馬溝也。
⑻ 潘固、朱固、鄭固也。按《圖經》,取高阜堅固為名也。
⑼ 梁固斗門在萬勝鎮(zhèn)東三十里,景德四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