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分4頁顯示 2 3 4 下一頁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蒼馬 龍媒 七萃 相星
七萃和鑾動,三條葆吹回。
相星環(huán)(一作還)日道,蒼(一作臣)馬近龍媒(古詞歌,臣馬蒼)。
咫尺天顏接,光華喜氣來。
自慚衰且病,無以效涓埃。
① 此樹吳人不識,因予嘗玩,乃得此名。
此樹吳人不識,因予嘗玩,乃得此名。
玉蕊天中樹,金閨昔共窺。
落英閑舞雪,密葉乍低帷⑴。
舊賞煙霄遠,前歡歲月移。
今來想顏色,還似憶瓊枝。
⑴ 內署沈大夫所居門前有此樹,每花落,空中回旋久之,方集庭際。大夫草詔之月,皆邀予同玩
引用典故:芙蓉客
丞相鳴琴地,何年閉(一作黯)玉徽(房公以好琴聞于四海)。
偶因明月夕,重敞故樓扉。
桃柳溪空在,芙蓉客暫依⑴。
誰(一作唯)憐濟川楫,長與夜舟歸。
⑴ 《南史》:“安陸侯與王仲寶長史庾杲之書稱:‘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div>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彈冠 棄繻生
白首過遺廟,朱輪入故城。
已慚聯(lián)左揆,猶喜抗前旌。
曳履忘年舊,彈冠久要情。
重看題壁處,豈羨棄繻生。
蟬蛻遺虛白,蜺飛入上清。
同人悲劍解,舊友覺衣輕。
黃鵠遙將舉,斑麟儼未行。
惟應鮑靚室,中夜識琴聲。
引用典故:不知有漢 上賓
后學方成市,吾師又上賓(今茅山宮觀道士并是先生弟子)。
洞天應不夜,源樹秪如春(此并述桃源事)。
棋客留童子⑴,山精避直神⑵。
無因握石髓,及(一作分)與養(yǎng)生人。
⑴ 瞿山童即先生弟子,桃源得仙人棋子,載在傳記
⑵ 先生初至茅山,童子觸法坐有聲,先生疑山神所為。書符召至之,其靈異如此矣
引用典故:紫芝 綺皓 嚴遵
綺皓巖中石,嘗經伴(一作坐)隱淪。
紫芝呈(一作馀)幾曲,紅蘚閟千春。
聊用支琴尾,寧惟倚病身。
自知來處所,何暇問嚴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