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選項
精確匹配
只顯示相關詩句
位置
任意
詩題
詩句
上下句
律中聯(lián)句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第4句
第5句
第6句
第7句
第8句
第
任意
1
2
3
4
5
6
7
字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任何朝代
先秦
秦
漢
魏晉
南北朝
隋
唐
宋
遼、金、元
明
清
近現(xiàn)代
當代
體裁
所有
絕句
律詩
排律
五絕
七絕
五律
七律
五排
七排
五言律絕
七言律絕
詩
詞
散曲
古風
五言古風
七言古風
樂府
古風、樂府
騷
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
偈、頌
聯(lián)
其他
韻部
所有
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一先
二蕭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
一董
二腫
三講
四紙
五尾
六語
七麌
八薺
九蟹
十賄
十一軫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銑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馬
二十二養(yǎng)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寢
二十七感
二十八儉
二十九豏
一送
二宋
三絳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霽
九泰
十卦
十一隊
十二震
十三問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諫
十七霰
十八嘯
十九效
二十號
二十一個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徑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艷
三十陷
一屋
二沃
三覺
四質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藥
十一陌
十二錫
十三職
十四緝
十五合
十六葉
十七洽
東冬
董腫送宋
江陽
講養(yǎng)絳漾
支微齊灰(半)
紙尾薺賄(半)寘未霽泰(半)隊(半)
魚虞
語麌御遇
佳(半)灰(半)
蟹賄(半)泰(半)卦(半)隊(半)
真文元(半)
軫吻阮(半)震問愿(半)
元(半)寒刪先
阮(半)旱潸銑愿(半)翰諫霰
蕭肴豪
筱巧皓嘯效號
哿個
佳(半)麻
馬卦(半)祃
庚青蒸
梗迥敬徑
有宥
寢沁
覃鹽咸
感儉豏勘艷陷
屋沃
覺藥
質陌錫職緝
物月曷黠屑葉
合洽
詩文庫
唐
僧慧能
(共 19 首)
五絕
3
古體
5
六言
1
偈
10
作品不分行
偈頌
偈
其一
初唐 ·
慧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二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見敦煌本《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按:
《全唐詩續(xù)補遺》卷二收惠能偈一首,原出于法海本《壇經》,與敦煌本異,今重錄。)
臨滅偈
(題擬)
初唐 ·
慧能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示法達偈三首
其一
初唐 ·
慧能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其二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fā)。
其三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長御
白牛車
。
示智通偈
初唐 ·
慧能
自性具三身,發(fā)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
永無迷。
莫學
馳求
者,終日說菩提。
示智通偈
初唐 ·
慧能
大圓鏡智
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于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示智常偈
初唐 ·
慧能
不見一法存無見,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
顯現(xiàn)
。
示志誠偈二首
其二
初唐 ·
慧能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