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63,分4頁顯示   2  3  4 下一頁
七言律詩
送劉禹錫郎中赴蘇州 其一 (831年)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三十年來天下名,銜恩東守闔閭城。
初經咸(一作函)谷眠山驛,漸入梁園問水程。
霽日滿江寒浪靜,春風繞郭白蘋生。
虎丘野寺吳中少,誰伴吟詩月里行。

其二 (831年)
七言律詩
州城全是故吳宮,香徑難尋古蘚中。
云水計程千里遠,軒車送別九衢空。
鶴聲高下聽無盡,潮色朝昏望不同。
太守吟詩人自理,小齋閑臥白蘋風。

送崔約下第歸揚州(823年)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滿座詩人吟送酒,離城此會亦應稀。
春風下第時稱屈,秋卷呈親自束歸。
日晚山花當馬落,天陰水鳥傍船飛。
江邊道路多苔蘚,塵土無由得上衣。

鳳凰樓下醉醺醺,晚出東門蟬漸聞。
不使鄉(xiāng)人治(一作修)驛路,卻將家累宿(一作上)山云。
閑時采藥隨僧去,每月請錢共客分。
縣吏若非三載滿,自知無計更尋君。

送文著上人游越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水石隨緣豈計程,東吳相遇別西京。
夜禪月下袈裟濕,曉上山巔錫杖鳴。
念我為官應易老,羨師依佛學無生。
越中多有前朝寺,處處鐵(一作金)鐘石磬聲。

清晨相訪立門前,麻履方袍一少年。
懶讀經文求作佛,愿攻詩句覓升(一作成)仙。
芳春山影花連寺,獨夜潮聲月滿船。
今日送行偏惜別,共師文字有因緣。

送崔郎中赴常州(841年)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貴是鸰原在紫微,榮逢知己領黃扉。
人間盛事今全得,江上政聲復欲歸。
風起滿城山果落,雨馀穿宅水禽飛。
昔年嘗作毗陵客,石峭泉清天下稀。

送林使君赴邵州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詔書飛下五云間,才子分符不等閑。
驛路算程多是水,州圖管地少于山。
江頭斑竹尋應遍,洞里丹砂自采還。
清凈化人人自理,終朝無事更相關。

引用典故:紫芝
(一作偶)向山中覓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時。
摘花浸酒春愁盡,燒竹煎茶夜臥遲。
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明朝卻欲歸城市,問我來期總(一作自)不知。

送饒州張使君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鄱陽勝事聞難比,千里連連是稻畦。
山寺去時通水路,郡圖開處是詩題。
化行應免農人困,庭靜惟多野鶴棲。
飲罷春明門外別,蕭條驛路夕陽低。

送盛秀才赴舉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五字
重重吳越浙江潮,刺史何門始得消。
五字州人唯有此(一作誰有比),四鄰風景合相饒。
橘村籬落香潛度,竹寺虛空翠自飄。
君去九衢須說我,病成疏懶懶趨朝。

石橋寺里最清涼,聞說茆庵寄上方。
林外猿聲連院(一作曉)磬,月中潮色到禪床。
他生念我身何在,此世唯師性亦忘。
九陌相逢千里別,青山重疊樹蒼蒼。

送源中丞赴新羅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① (一作送源中丞使新羅)。(一作殷堯藩詩)
赤墀賜(一作召)對使殊方,官重霜臺紫綬光。
玉節(jié)在船清海怪,金函開詔拜夷王。
云晴漸覺山川異,風便那(一作寧)知道路長。
誰得似君將雨露,海東萬里灑扶桑。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荊州勝事眾皆聞,幕下今朝又得君。
才子何須藉(一作中)科第,男兒終久要功勛。
江村竹樹多于草,山路塵埃半是云。
新什定知饒景思,不應一向賦從軍。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刻燕然石
東門攜酒送廷評,結束從軍塞上行。
深磧路移唯馬覺,斷蓬風起與雕平。
煙生遠戍侵云色,冰疊黃河長雪聲。
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里是閑名。

惜別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酒闌歌罷更遲留,攜手思量憑翠樓。
桃李容華猶嘆月,風流才器亦悲秋。
光陰不覺朝昏過,岐路無窮早晚休。
似把剪刀裁別恨,兩人分得一般愁。

欲別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山川重疊遠茫茫,欲別先憂別恨長。
紅芍藥花雖共醉,綠蘼蕪影又分將。
鴛鴦有路高低去,鴻雁南飛一兩行。
惆悵與君煙景迥(一作隔),不知何日到瀟湘。

天寒漸覺雁聲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海嶠只宜今日去,故鄉(xiāng)已過十年馀。
發(fā)稀豈易勝玄冕,眼暗應難寫諫書。
閣下群公盡高思,誰能攜酒訪貧居。

寄汴州令狐楚相公(825年)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汴水從今不復渾,秋風鼙鼓動城根。
梁園臺館關東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詩好四方誰敢和,政成三郡自無冤。
幾時詔下歸丹闕,還領千官入閤門。

寄東都分司白賓客(一作居易)(829年) 唐 · 姚合
七言律詩
闕下高眠過十旬,南宮印綬乞離身。
詩中得意應千首,海內嫌官只一人。
賓客分司真是隱,山泉繞宅豈辭貧。
竹齋晚起多無事,唯到龍門寺里頻。


共63,分4頁顯示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