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南北朝僧曇瑗(共 1 首) 古體 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陳僧。金陵人。能詩文,以持律稱名于時。陳宣帝時令為大僧正,住光宅寺。瑗每閉關自檢,不預吊慶。著有《十誦律疏》等。
全陳文·卷十八
曇瑗,金陵人,住光宅寺,有集六卷。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金陵人。自幼及長。罔替聽涉。數論時宗。該貫無遺。尤以文華自處。名重京邑。而講席則專師十誦。五眾揖其風猷。士貴從其津濟。有陳之世。莫之與讓。宣帝詔境內之僧受戒。非滿五夏皆參律肆。仍于都輦大寺置場。有司給備衣食。凡監(jiān)撿科舉之職一以委瑗。于是瑗乃搜擢明習辭義者。二十馀人。以敷厥訓。而道器大增?;蛴袑W成告歸。則瑗必召問理事。使無凝滯。而后遣之。由是風俗為變。詔褒美。且升國僧正。住光宅寺。力辭。許之。慶吊齋會悉謝絕。石泉林竹。遇即忘返。每游鐘阜諸寺。攬物懷古。觸興賦詩。與洪偃法師相唱和。太建間。卒于所住寺。春秋八十二。瑗之將終也。謂眾曰。生死對法。凡圣皆纏。自非極位。誰能免者。愿勖進脩。毋淪后有。幸諸梵行。同思此言。道俗嘆其明正。詔依西域法。阇維之。建塔立碑。以垂永久有十誦疏十卷。戒本羯磨疏各兩卷。僧家書儀四卷。別集八卷。行世。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釋曇瑗。未詳氏族。金陵人也。才術縱橫子史周綜。自幼及長以聽涉馳名。數論時宗普經陶述。而威嚴群小不妄登臨。矜持有功頗以文華自處。時或規(guī)諫之者。瑗因擺撥前習。專征鄙倍。弦韋所誥驗于耳目。由是名重京邑。同例欽焉。以戒律處世。住持為要。乃從諸講席專師十誦。功績既著學觀斯張。自爾恒當元宰。鎮(zhèn)講相續(xù)。有陳之世無與為鄰。使夫五眾揖其風猷七貴從其津濟。瑗其有之矣。常徒講眾二百馀人。宣帝下詔國內。初受戒者夏未滿五皆參律肆??捎诙家卮笏聫V置德場。仍敕瑗總知監(jiān)檢明示科舉。有司準給衣食。勿使經營形累致虧功績。瑗既蒙恩詔通誨國僧。四遠被徵萬里相屬。時即搜擢明解詞義者二十馀人。一時敷訓。眾齊三百于斯時也京邑屯鬧行誦相諠。國供豐華學人無弊。不踰數載道器大增。其有學成將還本邑。瑗皆聚徒對問理事。無疑者方乃遣之。由是律學更新上聞天聽。帝又下敕榮慰。以瑗為國之僧正。令住光宅??噢o以任。敕特許之。而棲托不競。閉門自撿。非夫眾集不妄經行。慶吊齋會了無通預。山泉林竹見便忘反。每上鐘阜諸寺偱造道賢。觸興賦詩覽物懷古。洪偃法師傲岸泉石偏見朋從。把臂郊坰同游故苑。瑗題樹為詩曰。丹陵粉葉少。白水黍苗多。浸淫下客淚。哀怨動人歌。春蹊度旅葛。秋浦沒長莎。麋鹿自騰倚。車騎絕經過。蕭條肆野望。惆悵將如何。偃續(xù)題曰。龍?zhí)锪艄试贰7谒Y馀波。悵望傷游目。辛酸思緒多。涼煙慘高樹。濃露變輕蘿。澤葵猶帶井。池竹下侵荷。秋風徒自急。無復白云歌。瑗以太建年中卒于住寺。春秋八十有二。初微疾將現。便告眾曰。生死對法凡圣俱纏。自非極位有心誰免。今將就后世力不相由。愿生來講誨分有冥功。彼我齊修用為來習。不爾與世沈浮未成通濟。幸諸梵行同思此言。終事任量可依成教。言訖端坐如定欻然已逝。道俗悲泣。嘆其神志明正不偶緣業(yè)。有敕依法焚之。為立白塔。建碑于寺。著十誦疏十卷戒本羯磨疏各兩卷僧家書儀四卷別集八卷。見行于世。
古風
續(xù)高僧傳曰:瑗每上鐘阜諸寺。修造道賢。觸興賦詩。覽物懷古。洪偃法師傲寄泉石。偏見朋從。把臂郊坰。同游故苑。瑗題樹為《詩》曰:
丹陽松葉少,白水黍苗多。
浸淫下客淚,哀怨動民歌。
春溪度短葛,秋浦沒長莎。
麋鹿自騰倚,車騎絕經過。
蕭條四野望,惆悵將如何(○續(xù)高僧傳曇傳。《詩紀》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