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46—708 【介紹】: 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必簡。高宗咸亨元年進士。善五言詩,工書翰,有能名。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歷遷隰城尉、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武則天時,累擢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嶺外。尋召授國子主簿,加修文館直學(xué)士。卒年六十余。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5?—708 字必簡。排行五。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父遷居洛州鞏縣(今河南鞏義)。高宗咸亨元年(670)登進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698),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與同僚不睦,為州司馬周季重等所構(gòu)陷,系獄,將被殺。審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殺季重,當(dāng)即杜并亦被殺。武后聞此,甚加嘆異,召見審言,授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元年(705),因諂附張易之兄弟,為中宗流放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xué)士。景龍二年(708)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杜審言考》對其生平事跡多所考證。審言為杜甫祖父,杜甫詩法深受其影響。審言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晚年與沈佺期、宋之問唱和,對近體詩之形成頗有貢獻。審言今存詩43首,僅兩首古體,五律、五排、七律、七絕諸體有佳作,其中五律尤為量多質(zhì)高,莊嚴典麗。有宋本《杜審言集》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唐詩匯評
杜審言(648?—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類),父遷居鞏縣(今屬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進士第,授隰城尉,遷江陰尉,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尋免歸,武則天召見,拜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部。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xué)士,卒。審言善五言詩,工書翰,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有《杜審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審言詩集》三卷乃后人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共43,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學(xué)士高才命世,凌轢同等,律調(diào)瑯然,極其華茂。然其心靈流暢,不煩構(gòu)結(jié),而自出雅致。曠代高之,以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鳳之丸,不離苞素者也?!妒貧q》篇云:“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薰天”,氣色高華,罕得其比。《藝苑卮言》
杜審言華藻整栗,小讓沈、宋,而氣度高逸,神情圓暢,白是中興之祖,宜其矜率乃爾。藝圃擷馀
杜必簡性好矜誕,至欲“衙官屈、宋”。然詩自佳,華于子昂,質(zhì)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風(fēng),盛哉!詩藪
初唐無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五言則“行止皆無地”、“獨有宦游人”,排律則“六位乾坤動”、“北地寒應(yīng)苦”,七言則“季冬除夜”、“毗陵震澤”,皆極高華雄整。少陵繼起,百代模楷,有自來矣。詩鏡總論
杜審言渾厚有馀。唐詩歸
鐘云:初唐詩至必簡,整矣,暢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詩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簡數(shù)詩,開詩家齊整平密一派門戶,在初唐實亦創(chuàng)作。《詩源辨體》
杜審言五言律體巳成,所未成者,長短兩篇而已。今觀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則五言律體實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審言較沈、宋復(fù)稱俊逸,而體自整栗,語自雄麗,其氣象風(fēng)格自在,亦是律詩正宗。《唐詩緒箋》
五言律詩貴乎沉實溫麗,雅正清遠。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無艱難之患。最不宜輕浮俗濁,則成小人對屬矣。似易而實難。又須風(fēng)格峻整,音律雅渾,字字精密,乃為得體。初唐惟杜審言創(chuàng)造工致,最為可法。《唐律消夏錄》
必簡詩用意深老,措辭縝密,雖極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虛設(shè)。其于射洪,猶班之于史也。后來盡得其法者,唯文孫工部一人。《載酒園詩話又編》
杜必簡散朗軒豁,其用筆如風(fēng)發(fā)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圓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語,亦猶蘇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飲水,略無攢眉蹙額之態(tài)。此僻澀苦寒之對劑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觀。石洲詩話
杜必簡于初唐流麗中,別具沉摯,此家學(xué)所有啟也。三唐詩品
承流散藻,詞非一骨,間有六代遺音,而律詩清柔,無復(fù)陳隋健響,于初唐最為晚派。自誕“衙官屈宋”,殊太過情。乃如“云霞出?!薄ⅰ安菥G長門”,亦自獨辟生蹊,發(fā)為孤秀,以罕見長耳。
五言律詩
帝出明光殿,天臨太液池。
堯樽隨步輦,舜樂繞行麾。
萬壽禎祥獻,三春景物滋。
小臣同酌海,歌頌荅無為。
步輦千門出,離宮二月開。
風(fēng)光新柳報,宴賞落花催。
碧水搖空(一作云)閣,青山繞吹臺。
圣情留晚興,歌管送馀杯。
戚里生昌胤,天杯宴重臣。
畫樓初滿月,香殿早迎春。
睿作堯君寶,孫謀梁國珍。
明朝元會日,萬壽樂章陳。
一年銜別怨,七夕始言歸。
斂淚開星靨,微步動云衣。
天回兔欲落,河曠鵲停飛。
那堪盡此夜,復(fù)往弄殘機。
野興城中發(fā),朝英物外求。
情懸朱紱望,契動赤泉(一作松)游。
海燕巢書閣,山雞舞畫樓。
雨馀清晚夏,共坐北巖幽。
徑轉(zhuǎn)危峰逼,橋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換粳香。
綰霧青絲(一作條)弱,牽風(fēng)紫蔓長。
猶言宴樂少,別向后池塘。
攜琴繞碧沙,搖筆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勝得仙(一作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攢石當(dāng)軒倚,懸泉度牖飛。
鹿麛沖妓席,鶴子曳童衣。
園果嘗難遍,池蓮摘未稀。
卷簾唯待月,應(yīng)在醉中歸。
賞玩期他日,高深愛此時。
池分(一作為)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靜魚偏逸,人閑鳥欲欺。
青溪留別興,更與白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