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 心之聲為言,言之中理者為文,文之有節(jié)者為詩。故《三百篇》以來,篇無定章 ,章無定句,句無定字,雖小夫室女之謳吟,亦與圣賢歌詠并傳,凡以各言其志而已 。屈、宋變而為騷,班變而為賦。蓋有才者以《三百篇》舊格不足以盡其才,故溢而 為此,其實皆詩也。自《古詩十九首》以五言傳,《柏梁》以七言傳,于是才士專以 五七言為詩。然漢、魏以來,尚多散行,不尚對偶。自謝靈運輩始以對屬為工,已為 律詩開端;沈約輩又分別四聲,創(chuàng)為蜂腰、鶴膝諸說,而律體始備。至唐初沈、宋諸 人,益講求聲病,于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圓之有規(guī),方之有矩,雖圣賢復起, 不能改易矣。蓋事之出于人為者,大概日趨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風會使然 ,故雖出于人為,其實即天運也。就有唐而論:其始也,尚多慣用古詩,不樂束縛于 規(guī)行矩步中,即用律亦多五言,而七言猶少,七言亦多絕句,而律詩猶少。故《李太 白集》七律僅三首,《孟浩然集》七律僅二首,尚不專以此見長也。自高、岑、王、 杜等《早朝》諸作,敲金戛玉,研練精切。杜寄高、岑詩,所謂〔遙知對屬忙〕,可 見是時求工律體也。格式既定,更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圍。然猶多寫景,而未及 于指事言情,引用典故。少陵以窮愁寂寞之身,藉詩遣日,于是七律益盡其變,不惟 寫景,兼復言情,不惟言情,兼復使典,七律之蹊徑,至是益大開。其后劉長卿、李 義山、溫飛卿諸人,愈工雕琢,盡其才于五十六字中,而七律遂為高下通行之具,如 日用飲食之不可離矣。西昆體行,益務數(shù)典,然未免傷于僻澀。東坡出,又參以議論 ,縱橫變化,不可捉摸,此又開南宋人法門,然聲調風格,則去唐日遠也。
各體詩(已見《陔馀叢考》,今又增數(shù)格。) 宋人詩,與人贈答,多有切其人之姓,驅使典故,為本地風光者。如東坡與徐君 猷、孟亨之同飲,則以徐、孟二家故事,裁對成聯(lián);《送鄭戶曹》,則以鄭太、鄭虔 故事,裁對成聯(lián);又戲張子野娶妾,專用張家事點綴縈拂,最有生趣。自是,秦少游 贈坡詩:〔節(jié)旄零落氈餐雪蘇武,辨舌縱橫印佩金蘇秦。〕山谷贈坡詩:〔人間化鶴 三千歲蘇耽,海上看羊十九年蘇武?!辰砸郧泻蠟槟苁?;然以蘇武比坡黃州之謫,尚 可映帶,蘇秦、蘇耽,何為者耶?山谷又有《題郭明甫西齋》云: 東京望重兩并州,(郭伋、郭丹,)遂有汾陽整綴旒(郭子儀)。 翁伯入關傾意氣(郭解),林宗異代想風流(郭泰)。 此不過述其家世,于其人何與耶?
金李俊民有王籌堂壽詩,俱用王家典故二首: 此生但覺醉鄉(xiāng)寬王績,誰謂螭猶北海蟠猛。 處處相迎皆倒屣粲,人人共喜欲彈冠陽。 州應何日懸刀夢浚,山試今朝掛笏看子猷。 仙馭未來緱氏鶴,月明吹徹玉笙寒王喬。
烏衣歷歷是名家,人物于今比晉多。俗論不侵揮塵話衍,壯懷多副缺壺歌郭。 雖無金埒調馬濟,賴有《黃庭》可換鵝羲之。 見說長江欲飛渡浚,那須冰合望滹沱霸。 《詩苑類格》有〔建除體〕一種,以〔建、除、滿、平、定、執(zhí)、破、危、成、收、 開、閉〕十二字冠于句首,此本鮑照所創(chuàng)。又有〔藥名詩〕,王融所創(chuàng),專用藥名嵌 于句中,而不必句首。山谷每好仿之,其《贈晁無咎》,用〔建除體〕,《荊州即事 》八首,用〔藥名體〕。又有《八音歌》贈晁堯民、鄭彥能、徐天隱各一首,金石等 字,亦冠于句首。更有《二十八宿歌贈無咎》,以二十八字嵌于句內,則山谷創(chuàng)體也 。最后《托宿逍遙觀》詩,專用字之偏傍一樣者,綴合成句: 逍遙近道邊皆走字,憩息慰憊懣皆心字。 草萊荒蒙蘢皆草字,室屋壅塵坌皆土字。 僮仆侍偪側皆人字,涇渭清濁混皆水字。 此亦山谷創(chuàng)體。蓋文人無所用心,游戲筆墨,東坡口吃詩亦同此伎,所謂〔為之猶賢 乎已〕,固不必議其纖巧,近于兒戲也。
魏泰《臨漢詩話》:〔楊察謫守信州,餞之者十二人,察于筵上作詩以謝,皆用 十二故事。其詩曰: 十二天之數(shù),今宵座客盈。位如星占野,人若月分卿。 極醉巫山側,聯(lián)吟嶰琯清。他年為舜牧,協(xié)力濟蒼生。
梅圣俞詩有全平全仄者,如〔月出斷岸口〕是也。趙秉文亦仿之: 末伏暑尚在,雨點落未落。夢覺起視夜,缺月掛屋角。
殘星橫斜河,晨雞號天風。幽人窗中眠,紗廚明秋空。 麻知幾有疊語詩: 蚩蚩蠢蠢何等民,矯矯亢亢內守貞。昂昂藏藏獨異俗,落落莫莫不厭貧。 歸歟歸歟且糊口,鳳兮鳳兮德衰久。樂云樂云無弦琴,命乎命乎一杯酒。 匪鶉匪鮪故為藏,避言避世必也狂。至大至剛秣吾馬,爰清爰凈修我堂。 用之舍之時所系,晉如摧如寧復計!暖然凄然任春秋,優(yōu)哉游哉聊卒歲。
詩以古人姓名藏句中 《葉石林詩話》:〔王荊公有詩云: 老景春可惜,無花可留得。莫嫌柳渾青,終恨李太白。 以古人姓名藏句中,實屬創(chuàng)見。〕按權德輿詩云: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位勢。年紀信不留,馳張良自愧。 樵蘇則為愜,瓜李斯可畏。不顧榮宦尊,每陳農畝利。 家林類巖巘,負郭躬斂積。忌滿寵生嫌,養(yǎng)蒙恬勝智。 疏鐘皓月曉,晚景丹霞麗。澗谷永不諼,山梁冀無累。 頗符生肇學,得展禽尚志。從此直不疑,支離疏世事。 則唐人已有此體矣。
雙聲體 東坡有口吃詩〔故居劍閣隔錦官〕一首,又〔郊居江干堅關扃〕一首,使口吃者 讀之,必噴飯也。然此本雙聲體,史繩祖《學齋拈嗶》載唐人姚合《洞庭蒲萄架詩》 云: 葡藤洞庭頭,引葉漾盈搖。皎潔鉤高掛,玲瓏影落寮。 陰煙壓幽屋,濛密夢冥苗。清秋青且翠,冬到凍都凋。 是唐人已有此體,非坡創(chuàng)也。
藥名體 《溫公詩話》:〔陳亞嘗以藥名入詩:風雨前湖夜,軒窗半夏涼?!顿浧蛴曜云?僧》云:不雨若令過半夏,定應曬作葫蘆巴。又詠《上元夜游人》云:但看幾家牛領 上,十家皮沒五家皮?!?/p>
詩病 詩有一首中用重韻者。 任彥升《哭范仆射》一詩三押〔情〕字, 沈云卿〔天長地闊〕一詩三押〔何〕字, 王維〔暮云空磧〕一首兩押〔馬〕字。 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 〔青〕、〔白〕二字,一首中重出?!毒懦蓪m避暑》三四〔衣上〕、〔鏡中〕,五六 〔林下〕、〔巖間〕,句法亦重出。岑嘉州〔云隨馬〕,〔雨洗兵〕,〔花迎蓋〕, 〔柳拂旌〕,一首中句法亦重。 王世懋《藝圃擷馀》張謂《別韋郎中》詩,八句中五地名。 盧象《雜詩》,八句中四地名。 王昌齡《送朱越》一絕,四句中四地名。 孟浩然《宴榮山人池亭》律詩,七句中用八人姓名。 田藝衡《香宇詩談》謝惠連詩 屯云蔽層嶺,驚風涌飛流。零雨潤墳澤,落雪灑林丘。 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六句句法相似。 張正見詩 含香老顏駟,執(zhí)戟異揚雄。惆悵崔亭伯,幽憂馮敬通。 王嬙沒胡塞,班女棄深宮。六句中引用六古人。 王世懋、都穆、田藝衡皆以為今人詩若此,必厭其重復,在古人正不若是拘也。然究 是詩中之病。若李太白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非后人 所能模仿也。駱賓王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時。芳杜湘君曲,幽蘭楚客詞。 二聯(lián)中用四典,亦不見其重疊,此又剪裁之妙。
古人句法,有不宜襲用者。白香山〔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蓋脫 胎于〔東家流水入西鄰〕之句,然已遜其醞藉。梅圣俞又仿之為〔南嶺禽過北嶺叫, 高田水入低田流〕,則磨牛之踏陳跡矣,乃歐陽公誦之不去口。黃山谷又仿之為〔野 水自流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歸〕,周少隱《竹坡詩話》亦謂其〔語意高妙〕,而不 知愈落窠臼也。邵長蘅《西湖詩》〔南高云過北高宿,里湖水出外湖流〕,亦同此病 。
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 宋南渡后,北宋人著述,有流播在金源者,蘇東坡、黃山谷最盛。南宋人詩文, 則罕有傳至中原者,疆域所限,固不能即時流通。今就金源諸名人集考之:密國公完 顏璃有〔只因苦愛東坡老,人道前身趙德麟〕之句;張仲經有《移居學東坡》八首; 文伯起《小雪堂詩話》載坡詞數(shù)十首;孫安常并有東坡詞注;高士談有《次韻東坡定 州立春》詩,又集坡詩贈程大本;趙秉文有《跋東坡石鐘山記墨跡》,又和東坡《謫 居三適詩》;張子羽有《次韻東坡跋周昉欠申美人》詩;王若虛因人言文首東坡,詩 首山谷,乃作四詩正之;劉從益有《和東坡守歲》詩;李屏山有《題東坡赤壁風月笛 圖》,又謂東坡為〔文字禪〕,山谷為〔祖師禪〕;喬扆有〔獨誦隔林機杼句〕,則 并及東坡之方外友參寥矣;趙秉文《除夜》詩云〔小坡著號是前身〕,則更及于坡之 子叔黨矣;李豸《得第》詩云: 姓名偶脫孫山外,文字幸為坡老知。誰念三生李方叔,欲將殘喘寄爐錘。 則并及坡之門下士李豸矣。而尤服膺坡、谷者,莫如元遺山。如《琴辨》一首,引谷 詩云:〔袖中正有南風手,誰為聽之誰為傳?〕又引坡詩云:〔琴里若能知賀若,詩 中應合愛陶潛。〕《毛氏千秋錄序》又引坡文云:〔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尺z 山又特選蘇詩為《東坡雅》,序而傳之。并樂府亦傾倒備至,謂〔東坡圣處,非有意 于文字之工,乃不得不然之為工也?!骋姟缎萝帢犯飞踔撂K、黃字跡,亦所矜賞 ,謂〔二公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寶,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見《跋蘇黃帖》是遺山之于蘇、黃,可謂染神刻骨矣。至南宋理學詩文諸名流,則流 播于金源者甚少。趙秉文詩有〔忠言唐介初還闕,道學東萊不假年〕,是北人已有知 呂東萊也。元遺山作《張良佐墓銘》,謂良佐得新安朱氏《小學》,以為治心之要; 又李屏山嘗取道學書就伊川、橫渠、晦庵諸人所得而商略之,是北人已有知朱子也。 《歸潛志》又謂屏山最愛楊萬里詩,曰:〔活潑刺底,人難及也?!呈潜比瞬⒅袟?誠齋矣。獨陸放翁與朱子、誠齋同時,而金源諸名人集中,無有言及者。蔡元定、李 仁甫、王伯厚諸人,亦不見北人集中也。
古今詩互有優(yōu)劣 〔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本李嘉祐詩,王摩詰添〔漠漠〕、〔陰陰〕四字 ,論者謂倍覺生動。今甲子歲,梅雨連旬,低田俱成巨浸,余亦用此二句云:〔但見 水田飛白鷺,不聞夏木囀黃鸝。〕雖踵故事、拾唾馀,而形容雨多水大光景,似宛然 在目。王荊公詩〔名譽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壺頭〕,〔谷口〕、〔壺頭〕,自以 來屬對工巧。昨歲畢秋帆總督湖、廣,值流賊俶擾,發(fā)兵剿捕,未奏凱而歿,余挽詩 云:〔羊祜惠猶留峴首,馬援功未竟壺頭?!巢惶亍矋s首〕、〔壺頭〕成聯(lián),而〔羊 祜〕、〔馬援〕姓名,亦屬佳對;且切合時事,開闔俯仰,情馀于文,以視先得句而 后安題者,亦似過之。李空同《詠十六夜月》云:〔清虧桂闕一分影,寒落江門數(shù)尺 潮?!钞敃r京師士大夫,莫不傳誦,然江潮十六七八最盛,何得反云〔落〕?且詩雖 刻劃,終覺黏皮帶骨,無渾脫之致。余少時客中《八月十六夜對月》詩云:〔佳節(jié)又 看今歲過,清光還似昨宵多。〕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