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672七絶 16858五律 3724七律 5142五排 30七排 2 7472四言 352六言 1003古體 116867樂府 685 72 928 352辭賦 30琴操 8 193其他 981聯(lián) 1001
共7472,分18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楊廣 569 - 618 一首
元結(jié) 719 - 772 二首
劉禹錫 772 - 842 三首
李商隱 813 - 858 一首
李白 701 - 762 二首
溫庭筠 801 - 866 一首
白居易 772 - 846 二首
羅隱 833 - 909 一首
韋莊 836 - 910 一首
韓偓 840 - 923 一首
令狐楚 766 - 837 一首
伊用昌 一首
何仙姑 一首
馮延巳 904 - 960 五首
劉采春 五首
司空圖 837 - 908 一首
后人偽托 七十六首
湖上酒,終日助清歡。
檀板輕聲銀甲緩,醅浮香米玉蛆寒。
醉眼暗相看。

春殿晚,仙艷奉杯盤。
湖上風(fēng)光真可愛,醉鄉(xiāng)天地就中寬。
帝主正清安。
大歷丁未中,漫叟結(jié)為道州刺史,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欸乃〉五首(作〈欸乃〉五章),令舟子唱之,蓋以取適于道路云(蓋以取適于道路耳)。
(集作偶)存名跡在人間,順?biāo)?/span>與時未安閑。
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
瀧南始到九疑郡,應(yīng)絕高人乘興船。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五色繡團圓,登君玳瑁筵。
最宜紅燭下,偏稱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應(yīng)須贈一船。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集作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楊柳枝(854年) 唐 · 李商隱
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河漢女,玉鍊顏,云軿往往在人間。
九霄有路去無跡,裊裊香風(fēng)生佩環(huán)。
① 唐《禮樂志》曰:“清調(diào)、平調(diào),房中樂遺聲。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會花方繁開,帝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帝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為?’遂命白作《清平調(diào)》詞三章,令梨園弟子略撫絲竹以促歌,帝自調(diào)玉笛以倚曲?!?/div>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
鴛枕映屏山
月明三五夜,對芳顏。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一曰《望江南》,本名《謝秋娘》,李德裕鎮(zhèn)浙西,為妾謝秋娘制。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子猷
籬外清陰接藥闌,曉(一作晚)風(fēng)交戛碧瑯玕。
子猷(一作歿)后知音少,粉節(jié)霜筠謾歲寒。
浣溪沙 其五 唐末至五代 · 韋莊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瑯玕,骨香腰細(xì)更沈檀。
賦山 中唐 · 令狐楚
引用典故:商老 謝公
山,聳峻,回環(huán)
滄海上,白云間。
商老深尋,謝公遠(yuǎn)攀。
古巖泉滴滴,幽谷鳥關(guān)關(guān)。
樹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閑。
江南鼓,梭肚兩頭欒。
釘著不知侵骨髓,打來只是沒心肝,空腹被人謾。
千門萬戶,盡七傾八倒,掘地尋天。
真?zhèn)€玄妙,返作笑胡言。
無為大道人行少,向捏怪途中,有萬千傷感,蜣毬卻做靈丹。
無奈傷嗟最苦,又不知端的,枉棄了家緣。
時間清凈,豈解汞收鉛。
心思意想何曾遣,暫合眼、陰魔作睡纏。
展轉(zhuǎn)越思深,返作讎冤。
誰信無中生有,有中生無,萬派歸源。
按:依托何仙姑,見鳴鶴余音卷六
酒罷歌馀興未闌,小橋清水共盤桓。
波搖梅蕊傷心白,風(fēng)入羅衣貼體寒。
且莫思?xì)w去,須盡笙歌此夕歡。
盡日登高興未殘,紅樓人散獨盤桓。
一鉤冷霧懸珠箔,滿面西風(fēng)憑玉闌。
歸去須沈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坐對高樓千萬山,雁飛秋色滿闌干。
燒殘紅燭暮云合,飄盡碧梧金井寒。
咫尺人千里,猶憶笙歌昨夜歡。
馬嘶人語春風(fēng)岸,芳草綿綿,楊柳橋邊,落日高樓酒旆懸。

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獨立花前,更聽笙歌滿畫船。
日融融,草芊芊,黃鶯求友啼林前。
柳條裊裊拖金線,花蕊茸茸簇錦氈。

鳩逐婦,燕穿簾,狂蜂浪蝶相翩翩。
春光堪賞還堪玩,惱殺東風(fēng)誤少年。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
自無枝葉分,莫怨太陽偏。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dāng)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rèn)幾人船。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發(fā)黑無緣。
昨日北風(fēng)寒,牽船浦里安。
潮來打纜斷,搖櫓始知難。
偶然樓上捲珠簾,往往長條拂枕函。
恰值小娥初學(xué)舞,擬偷金縷押春衫。
節(jié)候雖佳景漸闌。
吳綾已暖越羅寒。
朱扉日暮隨風(fēng)掩,一樹藤花獨自看。

云鬢亂,晚妝殘。
帶恨眉兒遠(yuǎn)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
當(dāng)今皇帝圣明天。
先倫面對玉階前。
百僚群臣呼萬歲,拜賀圣明天。
旗幡隊伍,共日爭先。
乾符蓋帝光明年。
從此我□出圣賢。
福日百憑南山。
滿口歌揚,情唱快活年。
不管老少盡感歡。
得見君王遑禮拜,恰似卉繞含延。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
恩愛一時間。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二(○○三九)
一只銀瓶子。兩手拴。
攜送遠(yuǎn)行人。福祿安。
承聞黃河長。不信寬。
身上渡明官??峙隆?。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二(○○六四)
卷卻詩書上釣船。
身披蓑笠執(zhí)魚竿。
棹向碧波深處去,幾重灘。

不是從前為釣者,蓋緣時世厭良賢。
所以將身巖藪下,不朝天。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二(○○七五)
喜睹華筵獻大賢。
歌歡共過百千年。
長命杯中傾綠醑,滿金船。

把酒愿同山岳固,昔人彭祖等齊年。
深謝慈憐兼獎飾,獻羌言。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二(○一○四)
失群孤雁獨連翩。半夜高飛在月邊。
霜多雨濕飛難進。暫借荒田一宿眠。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二(○一一二)
□□□□宣。美人秋水似天仙。
紅娘子本住□□。蝶兒終日繞花間。
舉頭聚落秋□□?;谏喜缮彺?。
楊柳枝柔。墮落西番。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二(○一二○)
上闕
□吐萌和□(中闕)日西山(下闕)。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二(○一三七)
新進橋幾是黃檀。
聞道朝來退玉鞍。
不信近人能巧取,天生曲處似龍盤。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四七)
盡喜秋時凈潔天。
愛行尋遍繞宮泉。
才人愿得荷花弄,魚藻池頭爭上船。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五八)
寒光憔悴暖光繁。
推歷今朝是歲元。
宮里玉釵長一尺,人人頭上戴春幡。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六○)
不出閨闈三四年。
卷簾唯見四時天。
如今歌舞渾新法,爭得君王喚眼前。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六三)
上下無怨國中安。
保其社稷鬼神歡。
為作宮室四時祭,容止可法得人觀。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七八)
父母恩重十種緣。
第一懷躬受苦難。
不知是男還是女,慈悲恩愛與天連(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八)
第二臨產(chǎn)足心酸。
命如草上露珠懸。
兩人爭命各怕死,恐怕無常落九泉(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九)
第三母子足安然。
莫忘孝順養(yǎng)殘年。
親情遠(yuǎn)近皆歡喜,冤家懷抱競來看(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
第四血入腹中煎。
一日二升不屢餐。
一年計乳七石二,母身不覺自焦干(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一)
第五漸漸長成年。
愁饑愁渴又愁寒。
干處?;貎号P,濕處母身自家眠(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二)
第六乳哺恩最難。
如餳如蜜與兒餐。
母吃家常如蜜味,恐怕兒嫌腥不餐(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三)
第七洗濯不凈衫。
腥騷臭穢母向前。
除洗不凈無遍數(shù),尚恐諸人有讒言(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四)
第八為避惡業(yè)緣。
躬親負(fù)重驀關(guān)山。
若是長男造惡業(yè),要共小女結(jié)成緣(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五)
第九遠(yuǎn)行煩惱緣。
一回見出母于先。
父母心中百計較,眼中流淚似如泉(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六)
第十憐憫無二般。
從頭咬取指頭看。
十指咬著無不痛,教娘爭忍兩般憐(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七)
憂愁煩惱道場邊。
逢人即道損容顏。
且母懷躬十個月,常怕起臥不安然(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八)
兒行千里母行千。
兒行萬里母于先。
一朝母子再相見,猶如破鏡卻團圓(菩薩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一九)
洗濯第六遇天寒。
腥膿不凈阿娘看。
十指凍來疑欲落,阿娘日夜轉(zhuǎn)焦干。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二七)
⑴ 孝順樂。孝順樂。孝順阿耶娘。孝順樂。
遠(yuǎn)行第九切心酸。
兒行千里母心牽。
只見母心隨兒去,不見兒身在母前。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三○)
⑴ 孝順樂。孝順樂。孝順阿耶娘。孝順樂。
太子初學(xué)道。曾作忍辱仙。
五百外道廣遮攔。修道幾經(jīng)年(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六一)
金錢不自用。買花獻佛前。
瓶中涌出五枝蓮。仙人生喜歡(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六二)
阿藍(lán)從城出。仙人速近前。
買花設(shè)誓舍金錢。愿得宿因緣(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六三)
將花供養(yǎng)佛。兩枝在肘邊。
光明毫相照諸天。法雨潤心田(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六四)
好道變泥水。如來涌清泉。
付法掩泥不將難。受記結(jié)因緣(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六五)
太子生七日。摩耶欲歸天。
姨母收養(yǎng)經(jīng)七年。六藝有三端(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六六)
耶輸焚香火。太子設(shè)誓言。
三世共汝結(jié)姻緣。背我入雪山(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七三)
不念買花日。奉獻釋迦前。
買花設(shè)誓舍金錢。言約過百年(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七四)
寂凈青山好。猛獸共同緣。
崚嶒石閣與天連。藤蘿繞四邊(釋迦牟尼佛)。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七九)
道場乞請暫時間。
至心聽贊五臺山。
毒龍雨降如火海,文殊鎮(zhèn)壓不能翻(佛子。大圣文殊師利菩薩。佛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九一)
大周東北有五臺山。其山高廣與天連。
東臺望見琉璃國。西臺還見給孤園(佛子。大圣文殊師利菩薩。佛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九二)
北臺東腳有駱駝巖。密覆盤回屈曲連。
有一天女名三昧。積米如山供圣賢(佛子。大圣文殊師利菩薩。佛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四○五)
金剛窟里蜜流泉。
佛陀波利里中禪。
一自入來經(jīng)數(shù)載,如今直至那羅延(佛子。大圣文殊師利菩薩。佛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四○六)
誰知此地卻回還。
淚下沾衣不覺斑。
愿身死作中華鬼,來生得見五臺山。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四四三)
常持念,不曾言。
不忙不急不曾閑。
性透河沙三界外,共你眾生絕往還。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四五六)
金色三十二。八十相好圓。
誓于苦海作舟船。運載得生天。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
十二部諸經(jīng)贊。流在閻浮間。
明人速悟轉(zhuǎn)讀看。盡得出三關(guān)。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一)
正向閻浮化。波旬請涅盤。
口中發(fā)愿不為言。臥在跋提邊。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二)
慈父雙林滅。魔強轉(zhuǎn)更圓。
眾生苦海入本源。誰是救你愆。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三)
佛則歸圓寂。何日遇法山。
猶如孩子沒耶娘憐。宿在苦海邊。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四)
明燈照里燃。說者便升遷。
修行潔凈果周圓。必定往西天。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七)
時當(dāng)?shù)谖灏?。邪法現(xiàn)人間。
眾生命盡信邪言。不解學(xué)參禪。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八)
化生童子見飛仙。
花落空中左右旋。
微妙歌音云外聽,盡言極樂勝諸天。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四(○六二三)
二更仰面碧霄天。參次眾星前。
月明夜□□周旋。□□□□□。
諸女彩樓畔。燒取玉爐煙。
不知牽牛在那邊。望得眼睛穿。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八○二)
三月季春春極暄。
忽念遼陽愁轉(zhuǎn)添。
賤妾思君腸欲斷,君何無行不歸還。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八一五)
十一月仲冬冬嚴(yán)寒。幽閨猶坐綠窗前。
戰(zhàn)袍緣何不開領(lǐng)。愁君肌瘦恐嫌寬。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八二三)
十二月季冬冬極寒。晝夜愁君臥不安。
枕函褥子無人見。忽憶貞君愁□□。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八二四)
十月孟冬冬漸寒。
為君搗練不辭難。
莫怪裁衣不開領(lǐng),愁君肌瘦恐嫌寬。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八三四)
三十堂堂六藝全。
縱非親友亦相憐。
紫藤花下傾杯處,醉引笙歌美少年。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八九二)
一十花枝兩斯兼。
優(yōu)柔婀娜復(fù)嬮孅。
父娘憐似瑤臺月,尋常不許出朱簾。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
五十連夫怕被嫌。
強相迎接事嬮孅。
尋思二八多輕薄,不愁姑嫂阿家嚴(yán)。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四)
三十三。開筵美酒正初含。
彎弓直向單于北。仗劍仍過瀚海南。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一二)
三十三。武略文章陌上談。
十月角弓鳴塞北。五花駿馬獵城南。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二二)
三十精通法論全。
四時無暇復(fù)無眠。
有心直擬翻龍藏,豈肯因循過百年。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六六)
六十人間置法船。
廣開慈諭示因緣。
三車已立門前路,念念無常勸福田。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六九)
八十雖存力已殘。
夢中時復(fù)到天關(guān)。
還遇道人邀說法,請師端坐上金壇。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七一)
九十之身朽不堅。
猶蒙圣力助輕便。
殘燈未滅光輝薄,時見迎云在目前。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七二)
四更遷。定慧雙行出蓋纏。
了見色空圓凈體。澄如戒月瑩晴天。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一○三八)
四更夜月偏,乘云到雪山。
端身正坐欲向前。
坐禪延。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一○四九)
便即喚車匿,分付與衣冠。
將吾白馬卻歸還。
傳我言。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一○五一)
城傍獵騎各翩翩。
側(cè)坐金鞍調(diào)馬鞭。
胡言漢語真難會,聽取胡歌甚可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七(一五一○)
金河一去路千千。
欲到天邊更有天。
馬上不知時歷變,回來未半早經(jīng)年。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七(一五一一)
丈夫氣力全,一個擬當(dāng)千。
猛氣沖心出,視死亦如眠。
彎弓不離手,恒日在陣前。
譬如鶻打雁,左右悉皆穿。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七(一五一三)
一只黃鶯薄天飛??罩辛_網(wǎng)嗟長懸。
喚取家中好恩眷。嘆人言。
高意郎君勞敬縛。忽然得奪旋高天。
悔不當(dāng)初人心負(fù)。奉你兩個沒因緣。
按:敦煌歌辭總編補遺(補○○四)
箏笛相和聲沸天。
更將新曲入繁弦。
為聽十拍黃花酒,打折一條白玉鞭。
按:敦煌歌辭總編補遺(補一一二)
沖波棹子橛頭船,青草湖中欲暮天。
看白鳥,下長川,點破瀟湘萬里煙。
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尊有酒,坐無氈,拋下漁竿踏水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