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94,分74頁顯示 上一頁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頁 明(續(xù)上) 殷岳 1603 - 1670 一首毛奇齡 1623 - 1716 一首 江源 1438 - ? 一首 汪時(shí)元 一首 汪樞 一首 汪道昆 1525 - 1593 一首 沈一貫 1531 - 1615 三首 沈義 1475 - ? 一首 沈天孫 一首 沈宜修 1590 - 1635 一首 沈紹心 一首 湛若水 1466 - 1560 六首 潘希曾 1476 - 1532 一首 潘氏(裘致中妻) 一首 王世懋 1536 - 1588 一首 王九思 1468 - 1551 二首 王夫之 1619 - 1692 一首 王守仁 1472 - 1528 三首 王廷陳 二首 王微 一首 | 跛羊游泰巔,狂夫阻折柳。 平陂何足論,觸忌者多垢。 相彼野云鶴,空天彼所有。 仆仆塵土間,反覆共曹偶。 無事此瘁攝,安得冀長壽。 香山七十翁,所會(huì)非舊友。 君今對(duì)飲者,尚有元共柳。 天王重民生,專城肯輕授。 一郡茍非人,民日就疲疚。 是以宵旰憂,孜孜簡賢守。 邵君沐殊渥,良吏稱領(lǐng)袖。 君學(xué)古董賈,胸羅廿八宿。 君政古龔黃,身先化民陋。 千里息夜析,甘棠蔭清晝。 無論五褲歌,豈但兩麥秀。 他時(shí)赴明詔,民乃更借寇。 愿言保終始,德音流宇宙。 遺愛擬峴山,山石為君鏤。 高車惠文冠,君恩一何厚。 致身三十年,奄忽成白首。 俠少自紛紛,談天辨有口。 公車朝上書,相印夕懸肘。 夫子避豪賢,逡巡大夫后。 譬彼列星明,升沉依北斗。 杞人豈其愚,天墜亦時(shí)有。 或言天無墜,有墜墜當(dāng)久。 或言數(shù)茍及,死亡十而九。 相牽入黃壚,誰復(fù)論好丑。 眼見女媧氏,煉石補(bǔ)柱朽。 憶昔十三馀,倚床初學(xué)繡。 不解春惱人,惟譜花含蔻。 十五弄瓊簫,柳絮吹粘袖。 挈伴試秋千,芳草花陰逗。 十六畫蛾眉,蛾眉春欲瘦。 春風(fēng)二十年,脈脈空長晝。 流光幾度新,曉夢(mèng)還如舊。 落盡薔薇花,正是愁時(shí)候。 無情未發(fā)前,可欲已發(fā)后。 借問靜趣時(shí),此趣更誰受。 寶瓶應(yīng)北斗,北斗不酌酒。 若酌入瓶中,可以獻(xiàn)萬壽。 中書吾廷介游蘭溪,亦游白沙,質(zhì)直而靜,有作圣之基,濁世自清,浩然長游,欲求致仕,時(shí)有不敢,即乞養(yǎng)病,遂得致仕。嘻,廷介之去,所得多矣;次泉之留,所愧多矣。雖然古之人出也有求,處也有修。今之多修者,患淺不患深,患小不患大。由其靜以養(yǎng)其直,充其大以究其深,然則次泉所望于廷介者至矣。作“我或求珷玞”四章兼右二義焉。 我或求珷玞,人或畀璚玖。 非不愛璚玖,向人難啟口。 啟口恐吠聲,聽聽國多狗。 無極我之先,大塊我之后。 問我是何物,見之亦無有。 紛紛形跡間,聚散詎能久。 天與錦繡心,豈無錦繡口。 既有錦繡口,豈無錦繡手。 信手摘星辰,開襟見珠斗。 重登白玉堂,經(jīng)緯羅戶牖。 上天抉云漢,五色天章就。 愿開廣大胸,點(diǎn)綴周官后。 小司馬胡用甫、大行人李子良為予言泰和省元陳子昌積之賢,且請(qǐng)賦詩壽其家君蘊(yùn)齋翁焉。予未識(shí)陳子之面,因二子之言而知有陳氏子矣。既而胡、李二子以省元來謁予客邸,道其家君之賢,蓋古所謂壽耇者也。予雖未識(shí)翁面,然而見陳氏之子,斯知其家君矣。二子者以陳氏子問予所以為壽親之道,且出其壽圖,有九老焉。予曰:“以九老而壽,不亦可乎。老壽之?dāng)?shù)元得八十,三元各得一百六十,合九老共得千六百有二十焉,是亦可以壽矣?!痹唬骸拔匆玻粍t以無窮壽可乎?”曰:“可?!薄昂沃^無窮?”曰:“無窮者,道也。道者,與宇宙一者也。宇宙一,斯無算矣。陳子能以此道體于其身,以壽其家君,壽親之至者也,九老云乎哉?!蹦藶橹x詩一章,俾持歸以侑壽觴焉。其詩曰: 兩生扣我門,請(qǐng)為陳翁壽。 開圖見九老,個(gè)個(gè)皆耆舊。 三元百八十,共祝千六有(葉)。 我壽元無窮,充塞彌宇宙。 混沌在我前,長庚在我后。 持以壽陳翁,可傳不可受。 不疾亦不徐,憤捷看下手。 弱水幾清淺,蟠桃詎三就。 下視南極星,日月雙丸走(壬辰中秋廿一日。)。 滁山偶為醉翁有,終古亭臺(tái)屹不朽。 澗泉清淺碧玉流,石刻盤拿老蛟走。 巒回樹翳日色遲,仰視卓午忽己酉。 吁嗟翁醉何時(shí)醒,更上翁亭酹翁酒。 桃葉度作歌,桃核持作酒。 與君壽千秋,安期下為友。 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后。 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 我足復(fù)荊榛,雨雪更紛驟。 邈然思古人,無悶聊自有。 無悶雖足珍,警惕忘爾守。 君觀真宰意,匪薄亦良厚。 我游楚二岳,蔗味還在口。 但恨少室花,一枝難入手。 襄鄧接中原,戰(zhàn)鏃古來有。 君過南陽廬,抱膝人存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