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3 下一頁 明(續(xù)上) 梁清標 1620 - 1691 一首王洪 1379 - 1420 一首 清 舒位 1765 - 1815 一首黎簡 1748 - 1799 一首 嚴元照 1783 - 1817 一首 余上泗 一首 葉調元 六首 奕繪 1799 - 1838 一首 弘歷 1711 - 1799 一首 得輿 一首 易順鼎 1858 - 1920 一首 林麟焻 一首 梁啟超 1873 - 1929 一首 樊增祥 1846 - 1931 一首 沈善寶 1808 - 1862 一首 熊璉 一首 董祐誠 1791 - 1823 一首 薛約 一首 郁永河 一首 鄭文焯 1856 - 1918 一首 錢大昕 1728 - 1804 一首 陳維崧 1631 - 1688 二首 顧光旭 1731 - 1797 一首 近現(xiàn)代 周岸登 1872 - 1942 一首張克家 一首 | 清明候,細雨曉風和。 樹里青簾春醞美,水邊紅袖麗人多。 處處醉顏酡。 狗耳苕亭綰髻螺,鬼竿影里兩婆娑。 明珠薏苡偏相似,腸斷征蠻馬伏波。 按:龍苗種有四,一曰狗耳龍家,在廣順州康佐司。男子束發(fā)而不冠,婦人辮發(fā),螺髻上指,如狗耳形。春時立木于野,謂之鬼竿,男女旋躍而擇配。衣以五色藥珠為飾,貧者代以薏苡。 疏香閣,窗下費摩娑。 過眼煙云成悵惘,傷心香艷半消磨。 淚比玉蜍多。 臨喪無復淚滂沱,白布頭巾腳后拖。 殉葬衣冠都草草,棺中只有石灰多。 臨喪無復淚滂沱,白布頭巾腳后拖。 殉葬衣冠都草草,棺中只有石灰多。 瓶花供,佛手與頻婆。 國色雖將心領略,清香更許手摩挲,佳境不能多。 凍解明湖漾綠波,新蒲回雁識春和。 六橋一帶誰渲染,借得蘇堤畫意多。 纏腳梳頭雇六婆,賺錢還讓惰民多(惰民婆,即賣婆也。)。 珠花翠飾為長業(yè),全仗青年話語和。 略點胭脂暈頰渦,更添眉黛襯秋波。 儂家自有真顏色,卻笑名優(yōu)傅粉多。 江南好,九點碧煙多。 天馬朝云輕似黛,鳳凰秋色淺于羅。 鬟影認香螺。 ① 此組詩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 覆額齊眉繞⑴亂莎,不分男女似⑵頭陀。 晚來女伴臨溪浴,一隊鸕鶿蕩綠波⑶。 ⑴ 編者按:「繞」,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擾」。 ⑵ 編者按:「似」,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作「以」。 ⑶ (作者注:「半線以北,男女皆剪發(fā)覆額,狀若頭陀。番婦無老幼,每近日暮,必浴溪中。」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董天工《臺海見聞錄》)。(許俊雅編校) 商丘憶,綺席笑顏酡。 脆滑韭芽黃勝靨,松圓粔籹白于羅。 扶路酒人多。 汁染青衫映綠波,春神無賴強張羅。 驪駒也識人腸斷,拗折鞭絲贈恨多(以上五首牛松卿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