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82七絶 435五律 15七律 15 69四言 8六言 36古體 1184樂府 25 1 48 10辭賦 7 7其他 88聯(lián) 101
共69,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3 下一頁
(續(xù)上)
梁清標 1620 - 1691 一首
王洪 1379 - 1420 一首
舒位 1765 - 1815 一首
黎簡 1748 - 1799 一首
嚴元照 1783 - 1817 一首
余上泗 一首
葉調元 六首
奕繪 1799 - 1838 一首
弘歷 1711 - 1799 一首
得輿 一首
易順鼎 1858 - 1920 一首
林麟焻 一首
梁啟超 1873 - 1929 一首
樊增祥 1846 - 1931 一首
沈善寶 1808 - 1862 一首
熊璉 一首
董祐誠 1791 - 1823 一首
薛約 一首
郁永河 一首
鄭文焯 1856 - 1918 一首
錢大昕 1728 - 1804 一首
陳維崧 1631 - 1688 二首
顧光旭 1731 - 1797 一首
近現(xiàn)代
周岸登 1872 - 1942 一首
張克家 一首
清明候,細雨曉風和。
樹里青簾春醞美,水邊紅袖麗人多。
處處醉顏酡。
五月瞿塘無客過,黃陵廟前春水多。
但使黃金隨處有,任他湖海足風波。
狗耳苕亭綰髻螺,鬼竿影里兩婆娑。
明珠薏苡偏相似,腸斷征蠻馬伏波。
按:龍苗種有四,一曰狗耳龍家,在廣順州康佐司。男子束發(fā)而不冠,婦人辮發(fā),螺髻上指,如狗耳形。春時立木于野,謂之鬼竿,男女旋躍而擇配。衣以五色藥珠為飾,貧者代以薏苡。
① 有客問是灘者,作三絕句,擬諸竹枝以貽之。
蓬頭歷齒醉渾脫,蟹眼瞠瞠絮伏波。
石作肉林江瀉酒,醒人偏許浪花多。
疏香閣,窗下費摩娑。
過眼煙云成悵惘,傷心香艷半消磨。
淚比玉蜍多。
百折長裙拂地拖,穿絲挑錦似云羅。
細抽禾稈編花履,逞得風流異樣多。
按:狆家婦人裙,多至二十余幅,細折彩文,皆其自織;履用布,亦編稻草為之。
楚人嫁女利為羅,不管新郎鬢發(fā)皤。
要戴金珠穿錦繡,更無妯娌與公婆。
按:習俗如此,內政所以不修。
行棧官人最軟和,每逢生意巧張羅。
局中明白旁人昧,說話由來橘子多。
按:各行皆有隱語,米市尤甚,俗謂之“打橘子”,疑『譎』字之訛。
臨喪無復淚滂沱,白布頭巾腳后拖。
殉葬衣冠都草草,棺中只有石灰多。
臨喪無復淚滂沱,白布頭巾腳后拖。
殉葬衣冠都草草,棺中只有石灰多。
洗衣切莫付貧婆,綻石粗砂把垢磨。
明垢雖除陰垢甚,男女衣褲一盆搓。
按:凡洗衣,褂褲八文,長衫加倍,看似乾凈,實則污穢不堪。
男人不及女人多,十里長街似織梭。
此往彼來驅不散,甲頭終日受奔波。
按:每店必有一人,或十余人,大半婦孺,吵鬧不堪。
瓶花供,佛手與頻婆。
國色雖將心領略,清香更許手摩挲,佳境不能多。
凍解明湖漾綠波,新蒲回雁識春和。
六橋一帶誰渲染,借得蘇堤畫意多。
纏腳梳頭雇六婆,賺錢還讓惰民多(惰民婆,即賣婆也。)。
珠花翠飾為長業(yè),全仗青年話語和。
嶺南觀劇賦竹枝詞四首 其三 (丙午)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略點胭脂暈頰渦,更添眉黛襯秋波。
儂家自有真顏色,卻笑名優(yōu)傅粉多。
日斜沙市趁墟多,村婦青筐藉綠莎。
莫惜籌花無酒盞,人歸買得小紅螺。
臺灣竹枝詞 清末民國初 · 梁啟超
郎搥大鼓妾打鑼,稽首天西媽祖婆。
今生夠受相思苦,乞取他生無折磨。
按:臺人最迷信所謂天上圣母者,亦稱為媽祖婆,謂其神來自福建,每歲三月迎賽若狂。
望江南 其五 清末民國初 · 樊增祥
都門好,三伏亦清和。
晝不逢蠅冰力厚,夜無須蠟電功多(近有電燈。)。
無汗?jié)褚铝_。
風一陣,漸漸扇微和。
楊柳煙開青似染,池塘水暖綠生波。
疑是鏡新磨。
日如梭。月如梭。
但覺流光鏡里過。漸看雙鬢皤。

愁也磨。病也磨。
涼夜西風吹薜蘿。模糊秋夢多。
江南好,九點碧煙多。
天馬朝云輕似黛,鳳凰秋色淺于羅。
鬟影認香螺。
乾隆丙午(1786)、丁未(1787)間,臺灣林逆滋事。雖閱邸報傳聞異詞,覆檢《臺灣縣志》閱之,因得備稔其風土之異,遂作〈臺灣竹枝詞〉二十首。越二十年,而家云廬出宰斯邑,續(xù)修《縣志》。志成,郵歸付梓,余得預校讎之役。因檢原稿,附入末卷。不揣固陋,用質纂輯諸公。
潮生魚扈得魚多,生小江頭狎水波。
但愿終年風信少,七鯤身里掛魚蓑(廖振富編校)
① 此組詩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
覆額齊眉繞亂莎,不分男女似頭陀。
晚來女伴臨溪浴,一隊鸕鶿蕩綠波
⑴ 編者按:「繞」,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擾」。
⑵ 編者按:「似」,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作「以」。
⑶ (作者注:「半線以北,男女皆剪發(fā)覆額,狀若頭陀。番婦無老幼,每近日暮,必浴溪中。」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董天工《臺海見聞錄》)。(許俊雅編校)
八尺龍須方錦,幾重鳳尾香羅。
蕉云一枕新涼展,昨夜小窗多。

歌力最宜酒殢,睡香還比花和。
無端夢見年時事,紅暈上梨渦。
水面懸芎香餌多,撅頭船子曬漁蓑。
斜陽一帶平蕪岸,依舊淞江落葉波。
⑴ 白居易望海詩震澤平蕪岸淞江落葉波
花田三月黎人多,珠江無風春自波。
商丘憶,綺席笑顏酡。
脆滑韭芽黃勝靨,松圓粔籹白于羅。
扶路酒人多。
江南好,行樂未蹉跎。
繡嶂街前天似水,香花橋畔月如梭。
山色上樓多。
汁染青衫映綠波,春神無賴強張羅。
驪駒也識人腸斷,拗折鞭絲贈恨多(以上五首牛松卿韻。)。
朝中措 其二 近現(xiàn)代 · 張克家
那堪拍膝嘆蹉跎。
粲粲鬢毛皤。
大長蠻夷趙尉,饒他歲月如梭。

鋸人夾板,請君入甕,老子婆娑。
充戶常流碧血,何知柱國閻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