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709七絶 17246五律 3816七律 5261五排 30七排 2 7499四言 353六言 1019古體 119900樂府 696 72 928 352辭賦 30琴操 8 193其他 981聯(lián) 1001
十一安
陰平  [中間] 關(guān) [衣冠] 竿 [觀看] 穿 [地名] 毿 [參考] [同暄、煊,又人名馮煖] [占卜] [濺濺,水疾流貌] 擔(dān) [負(fù)也] 監(jiān) [流入也] 篿 [綸巾] [扁舟] 縿 [與浛同。沈也] [更多…]

陽平  [艱難] 環(huán) 綿 團(tuán) 權(quán) 便 [安也] 聯(lián) 藍(lán) 嚴(yán) [引也] [研究] 沿 黿 [可汗] 篿 孿 骿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繁體或異體字:
拼音:zān  韻部:侵、覃

〈名〉
    (形聲。從竹,賛(zǎn)聲。古文字形,象針形頭飾形。本義:簪子。古人用來插定發(fā)髻或連冠于發(fā)的一種長針) 同本義又如:簪冕(冠簪與冕服);簪紱(簪,冠簪;紱,絲制的帽帶);簪裾(古時顯貴所穿著的服飾);簪纓縉紳(比喻仕宦之人)
〈動〉
  • 插戴在頭上
  • 又如:簪朵(猶簪花,戴花);簪掛(簪花掛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帶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習(xí)俗,于重陽節(jié)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 連綴
    •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秲x禮·士喪禮》
  •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喪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結(jié)為夫婦);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為席。形容生活艱苦)
康熙字典古文:兂??

  • 廣韻》側(cè)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音?。 (侵韻)
  • 首筓也?!?a target='_blank'>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又??也,因形名之也。
  •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 (覃韻)
  • 義同。
  •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对]》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 (感韻)
  • 》朋盍簪。王肅讀。
  • 又徂官切。 (寒韻)
  • 》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 集韻》或作??、篸。
  • 考證:〔《易·豫卦》《註》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 謹(jǐn)照原文註改疏。求改來。
説文解字   俗兂從竹從朁。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首筓也。竹部曰。筓、簪也。二字爲(wèi)轉(zhuǎn)注。古言筓。漢言兂。此謂今之兂卽古之筓也。古經(jīng)無簪字。惟易豫九四。朋盇簪。鄭云。速也。實寁之假借字。張揖古今字詁、??作撍。埤蒼云。撍、疾也。寁??撍同字。京作撍。經(jīng)文之簪、古無。釋爲(wèi)筓者。又士喪禮。復(fù)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衣于裳。注云。簪、連也。然則此實鐕之假借字。金部曰。鐕可以衣箸物者。凡經(jīng)典此二簪字外、無言簪者。從兒。匸象形。此非相與比敘之匕。乃象兂之形也。兂必有岐。故又曰叉。俗作釵。釋名曰。叉、枝也。因形名之也。篆右象其叉。左象其所抵以固弁者。側(cè)琴切。七部。俗兂。今俗行而正廢矣。從竹。從朁。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