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庾亮之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巨浸不極。
太陰無私。
褰積水之游氣。
睹圓魄之殊姿。
皓皓天步。
蒼茫地維。
泱漾崩騰。
助金波玉浪之勢。
晶熒激射。
當(dāng)三五二八之期。
蓋進(jìn)必以道。
豈出非其時(shí)。
繼傾曦以對越。
擅浮光而在茲。
嗟乎。
空闊之容若彼。
清明之狀如此。
蜃樓旁起。
庾亮之可從。
珠蚌潛開。
異隋侯之所委。
躔次雖游。
風(fēng)濤詎弭。
出霞岸而不遲。
過鰲山而孔邇。
顧兔搖拽。
姮娥徙倚。
將運(yùn)行以故然。
諒滌濯之難揣。
遠(yuǎn)絕昏霾。
回臨津涯。
竟無幽而不燭。
斯冥力而上排。
希逸之賦可稱。
界于斜漢。
元暉之詩有作。
映彼清淮。
未若皎皎初吐。
蒼蒼可階。
葉朝夕以晦朔。
寧望斷而意乖。
奫淪涳洞。
雪翻煙弄。
水族將蟾影交馳。
浪花與桂枝相送。
凝目是遠(yuǎn)。
賞心斯眾。
茍佳景之必存。
孰良辰之不共。
滔滔節(jié)宣。
冉冉徂遷。
循彼萬流。
差廣納而觀海。
推夫兩曜。
候久照而得天。
客有吟想此夜。
淹翔有年。
感浮桴而偶圣。
庶乘槎而逢仙。
亦將覽孤景。
盥洪漣。
聊學(xué)抽毫而進(jìn)牘。
豈追羨魚以臨川。
天將滅漢,天下大亂,奸雄競起以圖霸,豪杰爭馳于良算。
江東有孫權(quán)之強(qiáng)御,關(guān)中有曹公之勇悍。
唯蜀邦之險(xiǎn)阻,付劉璋之闇懦。
伊東海之徐庶,薦孔明于先主。
其人自比管、樂,其跡尚耕于壟畝。
負(fù)霸王之大略,每謳歌于《梁父》。
可以屈就,難以邀取。
若應(yīng)龍之臥淵泉,俟良時(shí)以為風(fēng)雨。
雖吳主之得豹,縱魏君之若虎,儻獲斯人以為用,可以爭強(qiáng)于中土。
劉備乃往詣南陽,雄圖抑揚(yáng),功業(yè)稽遲而憤悱,旌旗侍從以蒼遑。
豈徒賁丘園,聘圭璋,實(shí)欲尊之為謀主而制敵,貴之為尚父而圖王。
一之日驟欲履其閾,肩其墻,殊不知渺若千里之迢遙,浩如重泉之汪洋。
人在其外,如鳣如鮪,如?如魴,不敢游其窟宅,不敢漾其輝光。
乃退而嘆曰:「信先生之道也,如龍之方臥也」。
二之日窺其戶,聞其人,人雖睹而難趨,跡雖邇而難親。
自覺其門若河若海,若潭若津,不得見其最靈,不得測其至神。
又退而嘆曰:「信先生之德也,如龍之未易識也」。
三之日升其堂,入其室,仁干森植,義櫓駢比。
疑波神侍衛(wèi)而洶涌,謂水怪環(huán)周而蹙踖。
見其以道為蹤,以德為跡,以文為鱗而彬彬,以武為鬣而奕奕。
將侔夏后,河漢可御以天飛;
尚類葉公,窗牖初窺其藻質(zhì)。
我于是以兌悅為雨,以巽順為風(fēng),動其倜儻,鼓其英雄。
遂慷慨變攄而崛起,以縱橫籌略而相從。
亮之遇先主也,若龍之得水;
備之得先生也,若云之從龍。
所以躍于吳,驟于蜀,帝王其心,日月其目。
張飛、關(guān)羽為吾之股肱,趙云、龐統(tǒng)為吾之爪足。
金鼓為雷霆之威,甲兵為風(fēng)雨之速。
旌旗為飛鬣而常舒,鈇鉞為逆鱗而難觸。
前則飲于渭水,后猶蟠于斜谷。
觀其奮首于魏,施尾于吳,將欲騰躍于秦京與鎬京,窟宅于東都與西都。
然后以燕齊趙魏為河海,以荊襄楚越為江湖。
故得寰中波駭,海內(nèi)鼎沸。
馬超、韓遂之流,袁紹、呂布之類,若蛟螭奔走而喪膽,比魚鱉沈潛而屏氣。
豈謂天賜吳以斗牛之分,賜魏以咸鎬之國,賜我以坤維之地,俾我與鼎分之域。
既天命之所授,豈人謀之能克。
漢江、沱江,亦足宅其西南;
梁山、劍山,亦足門其東北。
方欲修其德,述其職,將上請于閶闔,冀下并于華夷。
變?nèi)种畤鵀樯蠂?,變漢水之池為天池。
復(fù)火德之世祚,續(xù)炎精之絕離。
俄而上帝有命,碧落言歸,劉禪攀髯以何及,譙周仰首以無依。
世靈其神,敵懼其威。
楊儀鳴鼓以震恐,晉宣喪膽以奔馳。
至今岐山之側(cè),渭水之涯,南陽之草木,西土之邊陲,或烈風(fēng)之飄飄,或暴雨之淋漓,猶疑其蜿蜒在晦,而陰騭是司。
觀陣圖者見其規(guī)畫,讀國史者想其形儀。
信奇士之遇主,實(shí)千載之一時(shí)。
按:《春秋》曰「以龍紀(jì)官」,《詩》曰「為龍為光」,此葛亮兮攸宜。
橘賦 北宋 · 吳淑
伊盧橘之夏熟,淪璿星之粹精。
茂彼江浦,繁茲洞庭,揚(yáng)州之貢,蜀郡之英。
既踰淮而為枳,亦度江而作橙。
忠臣之心,既申于楚相;
純孝之感,更見于王靈。
香皮赤實(shí),綠葉素榮。
交甫贈之而著美,陸績懷之而顯名。
若夫雕飾自資,芬芳足貴,吳王納貢,單于荷賜。
交趾既為置守,南越亦云有稅。
闞澤抗表以除籍,楊由占風(fēng)于受饋。
庾亮之貢,已稱于同柢;
僧辯所陳,更驚于共蒂。
別有箕山曉色,羅浮晚香,用之給客,舉以名堂。
江陵致富,比之于千戶;
莊周著論,譬之于百王。
虞愿不取而道顯,桓儼系樹而名揚(yáng)。
亦有裂牙酸酢,撫手華飾。
晏子侍坐而不剖,嚴(yán)遵當(dāng)賜而靡食。
代苦桃而已誤,夢黃衣而更失。
若夫違江洲之暖氣,處玄朔之寒色,彼南土之不遷,諒難成于甘實(shí)。
斯固百越所厭飫,而堯舜不常食也。
國家以上遵古典,下示蒸民,出土牛而應(yīng)候,俾農(nóng)事以知春。
塊然不群,自取授時(shí)之制;
卓爾可象,殊無引重之因。
原夫欲示農(nóng)時(shí),爰陳春祀。
命圬人以備物,俾司存而謀始。
遂合土以為牛,非任重而服軌。
有典有則,成形而既取坤為;
不欹不傾,尚象而爰因脈起。
徒觀天寂然不動,莫與之儔。
雖顯逸風(fēng)之狀,實(shí)非喘月之流。
在泥蟠而著美,豈肉視以包羞。
俯以觀之,異伯陽之皌狗;
逼而察也,殊葛亮之木牛。
于是當(dāng)解凍之嘉辰,乃立春之令節(jié)。
睹其儀之攸序,見斯牛之遂設(shè)。
禮無違者,俾三務(wù)之岡愆;
人必知之,得四時(shí)之有別。
美哉!
土者五行之本,牛者六畜之宗。
何瑩蹄之成象,假聚壤以為容。
爰殊木偶,匪類泥龍。
用還非于薦廟,義實(shí)本于勸農(nóng)。
庖刃如投,破塊之虞是切;
寧歌或叩,擊壤之名可從。
五色爰資,一毛靡落。
其用也待時(shí)而動,其制也因人而作。
規(guī)模乍設(shè),想覆簣以無虧;
丹閕俄施,諒衣繒而有若。
是何觀形象以雖著,考動靜而則無。
耕耘自我以無爽,先后因茲而不逾。
候日土圭,信方斯而異類;
翔風(fēng)石燕,實(shí)并此以殊途。
盛矣哉!
標(biāo)祀典而聿脩,稽舊章而罔忒。
觀其形,雖類于角立,賾其本,爰符于土德。
所以示諸溥率之民,俾常勤于力穡者也。
白云樓 北宋 · 張俞
七言絕句
城上新開百尺樓,白云人伴白云留。
山川半倚三吳勝,江漢常吞七澤流。
【校注】 (1)百尺樓:指黃鶴山頂?shù)哪蠘?,又稱白云樓?!遁浀丶o(jì)勝》:“南樓,在郡治正南黃鵠山頂,后改為白云閣。元祐間知州方澤重建,復(fù)舊名?!薄段洳尽す袍E》:“南樓在黃鵠山嶺,名白云樓,宋元祐知州方澤建,非武昌庾亮之南樓?!?(2)白云人:作者自謂。 (3)三吳:泛指吳地山水。 (4)七澤:云夢七澤。此處泛指楚地湖澤。
⑴ 同上書卷六七《荊湖北路·鄂州下》
步瀛橋賦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步瀛橋者,槃川中市橋也。
先是略彴規(guī)模,可以徒不可以輿。
夏四月,洪水嚙岸,橋遂奔溪,往來者有褰裳之嘆。
伯父樵叟慨然出獨(dú)力新之。
有椽泥之木,有中流之柱,有架穴之梁,又構(gòu)屋三間于其上。
長五丈許,東西廣九尺,中間廣丈有四。
曲欄坐凳,如其長而兩之。
涂以丹雘,黻以青黃,視舊規(guī)增,百倍不啻。
且扁以今名,曰:「吾以望吾鄉(xiāng)之俊彥也」。
始于開慶元年五月,越七日落成。
妷次焱喜而為之賦,其詞曰:
客有登步瀛之橋,賦步瀛之景者,率爾而歌曰:「槃川之山兮蒼蒼,槃川之水兮泱泱。
嗟惟槃川之人兮深厲淺揭,孰為槃川之津兮徒杠輿梁」。
猗與樵叟,慨然心目,知濡尾之無利,閔滅頂之非福。
乃掄材而畫楮,乃鳩工而戒仆。
乃鞭下海之石,乃架石鹽之木。
乃下杙兮椽泥,乃植楹兮構(gòu)屋。
財(cái)吾囊中之財(cái),粟吾廩中之粟。
寧樸其屋而華其橋,蓋侈于眾而儉于獨(dú)。
東坡之犀帶無所受,金閨之寶錢無所取。
儻不能篤拯溺之心,未有能為中流之砥者也。
觀夫玉鯨長脊兮隱隱,金鰲巨背兮隆隆。
浮波心兮百丈之龜,臥水面兮千尺之虹。
檐牙兮插漢,閣道兮行空。
直欄橫檻兮乃左乃右,朱甍碧瓦兮自西自東。
初疑為百尺樓兮則靡梯靡磴,又疑為萬斛舡兮不帆不蓬。
長嘯兮可制嗥獺于西向之穴,拂劍兮可斃蒼蛟于馮夷之宮。
宜琴兮宜棋,宜酒兮宜詩。
宜錦鞍兮躍馬,宜雅歌兮投壺。
使晉武見之兮,杜預(yù)不得為巧;
使秦皇尚在兮,神人不得為奇。
若乃鴨綠水兮鱗鱗,鵝黃花兮妍妍。
岸芷芬芬兮汀蘭郁郁,荇帶長長兮柳眉娟娟。
步斯橋也,可以挹杜若之洲,可以溯桃花之源。
龜魚兮蔭瓦,蟬蜩兮鳴槐。
筼筜解籜,芙蓉試花。
步斯橋也,可以沉朱仲之李,可以浮東陵之瓜。
淵貯玉鑒,波印金鉤,月兮此橋,何必庾亮之樓;
漁蓑入畫,鶴氅明眸,雪兮此橋,何必子猷之舟。
若乃煙雨空濛,云霞出沒,海上之鷗不驚,濠中之魚自適。
萃四時(shí)之佳趣,供一橋之景物。
然則琴高之乘魚,采仁之石跡,儻游此橋,當(dāng)為踧踖。
此所以登步瀛之橋,如登步瀛之洲。
泠泠乎跨鯨汗漫,飄飄乎騎鶴揚(yáng)州。
樵叟兀然而坐,逌然而笑曰:「噫!
客賦步瀛之景則善矣,客述步瀛之義則未也。
昔唐太宗立文館兮,登瀛洲之名始立;
自張大魁首多士兮,步瀛之詩始傳。
今吾之扁橋也,匪為神仙之荒唐,蓋為功名之軒豁。
慨惟槃川,夙號儒林。
藹文風(fēng)于三市兮,夜檠朝牖;
普教雨于四方兮,佩劍攜琴。
將后來之穎秀,挹前哲之清芬。
一步兮奏棘闈之凱,再步兮策蘭省之勛。
穩(wěn)步兮臚唱楓宸,高步兮玉堂金門。
蓋自山林布衣,而一旦紆紫懷金,有似乎肉身凡骨,而一旦駕鶴驂云。
故吾即步瀛以名吾鄉(xiāng)之橋,實(shí)揭步瀛以望吾鄉(xiāng)之人。
吾老矣,袖利涉之手,卷宏濟(jì)之心。
爰詔枌榆之朋友,及爾階庭之郎君,因吾扁題之意,知吾期待之深也。
嗟夫!
相如題柱,志于駟馬車;
子房取履,志于王者師。
將為好官兮名相,非夫步瀛兮其孰致之。
且烏知今日之橋非蜀之曲星橋,而橋上之書無漢之黃石書」?
客于是斂足避席,頓首趨隅曰:「昔子產(chǎn)為鄭國之相兮,無博濟(jì)之術(shù),有婦寺之仁。
伊樵叟為山中之相兮,有溱洧之濟(jì),無乘輿之恩。
彼有其勢而仁則狹,此無其位而恩則深。
請移此柱石廊廟,津梁吾民,且以領(lǐng)袖我步瀛之人也」。
于是主賓抵掌一飲一石,行道之人三嘆三息。
空山學(xué)仙子,乘鸞煙霧濕。
夜深吹洞簫,聲斷鳳凰泣。
佳人去后不歸來,寒云古路迷黃埃。
當(dāng)年舊事總陳跡,回首此意千古空崔嵬。
杉松弄影□仙蓋,玉宇寥寥浮爽塏。
洞門無鎖晝不扃,云窗雪浪聲澎湃。
短世茫茫赴急流,功名誤我三十秋。
人間俯仰竟何補(bǔ),便欲對此乘虛舟。
登高探異物,夢魂皆髣髴。
凜然心肺開,肝膽忽突兀。
中有一人眉發(fā)奇,不言不笑看晴霏。
芙蓉為裳云為衣,三花樹下容巍巍。
隔水微茫相對久,贈予靈芝飲予酒。
拍手相從入紫霞,不覺麻衣濕寒溜。
忽然而去不復(fù)應(yīng),山云叫斷無人聽。
是中誰讀黃庭經(jīng),耳邊忽度瑯瑯聲。
醉筆題新詩,戲拈爛墨澆淋漓。
西山紅日忽已失,新月夜上橫蛾眉。
兩袖天風(fēng)清九竅,歸去恐為神鬼笑。
興懷不盡下山來,洞口巖花羞自照。
日夕歷城闉,回策步林囿。
北眺邯鄲道,南瞻太行岫。
幽泉激清瀾,荒薄森長秀。
曠野零飛藿,重巖響哀狖。
徬徨含遠(yuǎn)志,眄睞展遐覯。
燕趙負(fù)豪略,土風(fēng)夙所究。
廉頗守長平,秦人卻西寇。
李牧出雁門,北馬避南狩。
疇曩遘運(yùn)會,匠者顧微陋。
謬升朝右位,濫陪群彥后。
質(zhì)非荊山璞,雕飾良已厚。
中區(qū)增震蕩,邊鄙多斥候。
投跡依帷幄,短策非可售。
仰恧昔賢軌,嘉惠自難副。
斯言豈虛作,亮之惟朋舊。
去國風(fēng)塵日①,還家煙樹時(shí)。
勝游踏遍處,何似此樓奇。
題詩羨崔顥②,揮麈慕元規(guī)③。
徘徊憶今古,惆悵重遐思。
【校注】 (1)去國句:去國,離鄉(xiāng)。風(fēng)塵,喻宦途奔波。 (2)崔顥:顥,原作“灝”,誤。 (3)揮麈句:麈,獸名,俗稱四不象。其尾可制拂塵,故稱拂塵為麈或麈尾。晉人清談時(shí),常揮動麈尾以為談助,故亦稱清談為揮麈。元規(guī),東晉庾亮之字。亮好老莊之學(xué),善談?wù)?。?zhèn)守武昌時(shí),常與幕僚高談闊論。 首二句概括了作者風(fēng)塵仆仆的宦途生涯,作者也因此而有機(jī)會游覽了各地勝景。結(jié)尾二句,失意悵惘之情,溢于言外。
逖矣湖海西頭。節(jié)度為重。美哉形勝一面。營府攸新。象葉棟隆。威增閫制。蓋惟水營。永革古馬。傳稱姑蘇。千萬堞金墉周遭。紛照耀于波底。十三邑水師管領(lǐng)。聽號令于帆前。體以國恩。右湖心腹。顧其地勢。內(nèi)浦咽喉。梯航畢湊于東南。實(shí)是江淮之要路。臺隍遠(yuǎn)枕于夷夏。奚但荊楊之上流。朝廷之威武遠(yuǎn)揚(yáng)。青冥黃鉞。將軍之壁壘動彩。紫閣丹樓。眷玆??政之軒。乃是運(yùn)籌之幄。年則深歲則久。罅漏之牽補(bǔ)孔艱。風(fēng)不蔽雨不遮。瓦墁之毀畫滋甚。肆以俸祿之特割。奚有院宇之增修。翚如斯鳥如斯。寧復(fù)枝柱之為患。輪焉也夐焉也。始喜榱題之改觀。岸頭煙村。莫非魚鱗之次第。港口云棹。盡是龍?bào)J之奔騰。寒山寺中。楓葉漁火之隱映。黃鶴樓上。梅花玉笛之清泠。風(fēng)月南樓。昔聞庾亮之閒詠。裘帶清漢。今見羊祜之暇游。窗臨六海之鮫鯨。清波載晏。庭趍列縣之雁鶩。仁化遠(yuǎn)宣。遂為歡謠。乃申善頌。
兒郎偉,拋梁東,隔戶先看海日紅。
知是城門初放鑰,角聲繞出曉山中。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