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琯朗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歡攜鷗侶踏溪塍,來叩山扃藥犬應(yīng)。
小徑碧滋春草色,秀峰晴展翠眉棱。
清光透影池邊月,密葉障風(fēng)樹里鐙。
消受蕭閒好良夜,酒酣馀興尚飛騰。
屈首蟲魚瑣細箋,懶非禪誦拙非仙。
只因不與時宜合,錯被人呼作李顛。
瘦骨撐衣傲夕陽,看君行樂與君商。
一條拄杖無人管,著個樵青也不妨。
百年多病臥江城,不役心兵役酒兵。
便乞陳村三百斛,與君談藝到天明。
家猷國憲一編儲,六代才華百琲珠。
他日招真開別館,頭銜仍是列仙儒。
趙北口行宮四疊舊作韻 其一 (乾隆甲辰)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素心在崇樸,踵事戒增妍。
行館憩依舊,新詩韻疊前。
得閒因筆點,過節(jié)罷燈懸。
庚子甲辰換,窗中下水船。
匣衍重華五十載,揩摩偶一試茶煎。
心馳猶憶侍筵日,手賜曾經(jīng)舞勺年。
示儉緬知誨崇樸,中規(guī)欣看制從圓。
西來玉器雖頻見,起愛敬寧如此焉。
⑴ 我藏之皇祖宮予皇考所賜物皆制匣重華昔日所居室也
至避暑山莊即事得句(乾隆癸卯)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詄蕩宏開麗正門,山莊佳氣郁朝暾。
永言后序常心注(昨歲作避暑山莊后序敬述恭紀皇祖建此山莊所以詰戎綏遐崇樸愛物之義并皇考圣訓(xùn)后世子孫當(dāng)習(xí)武木蘭毋忘親書家法以此明白宣示既以自戒仍敬告我后人并此文懸于殿壁以示目擊心存),敬睹前題此目存。
設(shè)曰昔年如昨日,敢忘圣祖愛愚孫。
茲來駐蹕將臨沈(以八月十六日由此啟程往盛京謁陵),景仰王基示奕昆。
按:予三次往盛京謁祖陵言念開創(chuàng)之艱實切悲仰今老矣恐不能再往因撰吉于今秋攜皇子等一往既申素悃兼以示舊基造命之始欲我子孫常思祖宗創(chuàng)業(yè)之不易于萬斯年永保天命也
⑴ 入麗正門宮門懸避暑山莊額皇祖御筆也
永恬居敬題(乾隆甲寅)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兩字奎文日月光(永恬居三字乃皇祖御書),分明垂訓(xùn)義皇皇。
詎惟山水怡性趣,要在旰宵勵政常。
幸矣內(nèi)安及外靖,戒之拓土與開疆。
永恬奕葉斯勤守,后序申言慎莫忘(愛物皇祖建此山莊所以詰戎綏遐崇樸之意至為深遠及予居此不敢眈山水之樂而忘敬后序天法以自祖勤政惠民柔遠定邇諸大端所以作者既戒并告后世子孫無忘見壬皇祖及予之深意詳寅避暑山莊后序)。
題彭元瑞所撰皇極殿鐙聯(lián)(嘉慶丙辰)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八柱鐙聯(lián)元瑞彭,豫教屬句十年成。
東西南北方隅列,左右后前次第呈
詰武敷文勤實政,撫遐惠近戒虛名(聯(lián)中所臚皆予御極五十年以前實事如平定西域兩金川諸武功編輯四庫全書定禮樂開恩榜諸文治與夫恩禮鴻臣綏徠藩部除漕蠲租省方施惠諸大典至于劭農(nóng)課量勤政單心繩祖武以敕幾戒民風(fēng)而崇樸鉅細臚陳均非虛語以視乾清宮鐙聯(lián)明代翰臣等點綴鐙節(jié)星橋火樹徒侈諛詞者實巽今制遠甚予所有取者意存崇實不騖虛名一再題詞猶初志也)。
恐難符愿竟如愿,頌以為規(guī)燭照明。
⑴ 乾清宮鐙柱每歲臘月廿四日樹柱懸聯(lián)除夕收聯(lián)換鐙以慶歲迎韶其聯(lián)詞乃明代之舊丙午年于寧壽宮皇極殿仿制既成命內(nèi)廷翰臣撰擬鐙聯(lián)彭元瑞屬藁呈進蓋事貴豫立時乃省成溯丙申始脩寧壽宮十年而制鐙柱越丁未題以詩己酉以予開年八旬萬壽初立柱綴聯(lián)至今丙辰距撰詞時又十年矣
⑵ 鐙柱八面各綴一聯(lián)其詞中首字以南前北后東左西右屬對標明四隅亦各以其方位排列次第井井巧不涉佻深堪嘉予
⑶ 前題詩時予年七十七歲計至丙辰歸政猶有八年因有雙撐寶柱輝皇極虔祝天恩待八年之句彼時雖自覺精力尚健而敕幾敷政惟慮年臻耄耋或有豫怠惟日孜孜益加自勉今幸荷昊慈竟符所愿每至寧壽宮閱視鐙聯(lián)在元瑞本實事為頌詞而予視之不啻進陳規(guī)語矣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