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澄

相關人物:共 18 位
共 10 首
蠅賦 北魏 · 元順
余以仲秋休沐,端坐衡門,寄想琴書,托情紙翰,而蒼蠅小蟲,往來床幾,疾其變白,聊為賦云:
遐哉大道,廓矣洪氛。
肇立秋夏,爰啟冬春。
既含育于萬姓,又芻狗而不仁。
隨因緣以授體,齊美惡而無分。
生茲穢類,靡益于人。
名備群品,聲損眾倫。
欹脛纖翼,紫首蒼身。
飛不能回,聲若遠聞。
點緇成素,變白為黑。
寡愛芳蘭,偏貪穢食。
集桓公之尸,居平叔之側。
亂鳴雞之響,毀皇宮之飾。
習習戶庭,營營榛棘。
反覆往還,譬彼讒賊。
膚受既通,譖潤罔極。
緝緝幡幡,交亂四國。
于是妖姬進,邪士來,圣賢擁,忠孝摧。
周昌拘于牖里,天乙囚于夏臺。
伯奇為之痛結,申生為之蒙災。
《鴟鸮》悲其室,《采葛》懼其懷。
《小弁》隕其涕,靈均表其哀。
自古明哲猶如此,何況中庸與凡才。
若夫天生地養(yǎng),各有所親。
獸必依地,鳥亦憑云。
或來儀以呈祉,或自擾而見文。
或負圖而歸德,或銜書以告真。
或天胎而奉味,或殘軀以獻珍。
或主皮而興禮,或牢豢以供神。
雖死生之異質(zhì),俱有益于國人。
非如蒼蠅之無用,唯構亂于蒸民(《魏書·任城王附傳》)。
圣歷囗勤政,瑤圖慶運長。
壽宮開此地,仙駕緲何鄉(xiāng)。
風斷清笳調(diào),云愁綠旆揚。
上升知不恨,弘濟任城(一作成)。
大師諱熙怡。姓曹氏。桂陽人也。舊勛前烈。垂休積慶。史氏詳之矣。夫真如不遠。其要在乎無垢。妙理不深。其要在乎見性。本于真實。畼于虛空。俾聆芳咀潤。孜孜請益。則大師之教也。大師體識深靜。風度端敏。受具戒于南岳。修律儀于東林。常趺坐一室。而四方學者。差肩繼踵。發(fā)此柔軟。納其歸依。嘉言玉振。微文冰釋。故崇德雅美。臨壇持法。垂五十年。嘗以至德初隸東林寺。居耶舍塔院。數(shù)逾二紀。而信心長者。懷甘奉贄。紛然并進。監(jiān)廚守藏。不遑祗受。既而悉歸精舍。頒于眾僧。大師率門人。布衣糲食而巳。故推巳以見相。因相而歸空。搜閱精微。鉆研旨要。常若背悶。而針石不能及也。故中夜累嘆。有神人撫背。殊形駭物。斯須乃去。自知窮討經(jīng)論。切磋心要。加以律儀端靜。受持勤至。感通之應。固難盡書。至于山鹿歸仁。林鳥效祉。大師之室。不足駭也。大歷五年。躋五老峰。望彭蠡。臨瀑布。乃構凌云精室。為經(jīng)行之地。旁引泉竇。以滌塵垢。近躡松壑。以求清涼。丹崖云岫。勢若屏牖。然趨風望景。攀危輦重。翼如而至者。難以數(shù)計。積十馀年。乃止大林精廬。杖屨衣巾。屏居一室。行住坐臥。無非道場。乃淬法刃。燃慧炬。俾夫恂恂圍繞者。割其縛。導其迷。洗然而自得也。貞元中。歸東林戒壇院。以為吾道巳成。吾教巳行。十二年丙子歲秋七月二十七日。召門弟子曰。吾隨化還。須臾寂滅。僧臘五十。報齡七十一。州閭赴吊。道路銜悲。宗師既沒。法教疇依。蓮沼蕪涸。禪林凋折。以其年八月十四日。遷座于香谷原。從人欲也。大師精貫六藝。旁達百氏。常與故太師魯國公顏真卿故丞相天水趙公憬故鄭滑節(jié)度兼御史大夫范陽盧公偫今吏部侍郎宏農(nóng)楊公于陵為參禪之侶。幽鍵洞發(fā)。宏言兩得。門人法粲道鏡道寧道深道琛道建利??等。并三明繼軌。四禪紹跡。緣起皆泯。空有兩詮。卜商傳闕里之教。龍樹演迦維之法。其旨一也。咸以夙承甘露。愿勒貞珉。銘曰。
演暢微妙,經(jīng)行道場。
昭昭大師,啟迪無方。
孰云虛空,不可思量。
普滌緣念,永清心地。
異物幽贊,靈鳥效瑞。
景行如存,追思不匱。
白日在水,澄虛則明。
至人臨池,無垢則清。
信而不渝,沖而不盈。
宛彼堂廡,空留法象。
門人紹德,禪燈繼朗。
式播芳塵,以慰瞻仰。
傳家奕葉桂蓮枝,學士庭中更白眉。
起鳳詞高名早著,屠龍藝亢數(shù)還奇。
清心映玉群儕伏,美疹沉綿二豎欺。
三世游從如一夢,憐才感舊涕橫垂。
癸巳季夏。家弟少章與李濟仲(仁溥),天祥。會石泉肄舉業(yè)。游息之暇。探韻聯(lián)句。成四十韻。奇語錯落。有韓孟遺韻。余讀而喜之。適李國材見到。攜余游石泉。仍約聯(lián)句。就次其韻。萬侄過去續(xù)二韻。仲章追至得五韻。未及卒篇。乘夕投書院。金天成及其侄(景澯)元澄,金(光國)士能。各得一二韻。余及國材畢押篇成。遂成山間一故事。濟仲,少章,天祥三人。以入前作不與焉。是歲七夕。天章書。
步出林木表,境當山水交(天章)。
厓懸有危石,峽束無平郊(國材)。
跳波象振鷺,沸潴疑藏蛟(天章)。
絕景恍仙窟,芳躅憶書巢(國材)
憑虛峻砌聳,抗空危梁拋(天章)
巖開劃禹斧,岸斷坼羲爻(萬)。
時移萃風雨,歲久馀荊茅(天章)。
僉謀協(xié)蓍筮,重構?蘚髾(國材)。
疏泉出細竇,累石補仄坳(萬)。
層楹納月印,廣檐卻雨捎(天章)。
春流漲桃浪,夏熱遜竹颵(國材)。
楓酣錦映壑,雪擁瑤堆庖(天章)
樵肩山晝脫,詩眼閣夜敲(國材)。
蔬朝軟滿筥,魚夕腥分苞(仲章)
樽澄汎蛆蟻,網(wǎng)密排蟏蛸(天章)。
幽賞探水石,高言轢嵩崤(國材)
品物自殊種,儒禪亦同胞(仲章)。
唱酬雜古律,張弛間諷嘲。
披襟意豁豁,脫冠頭磽磽(天章)。
自足聽淙瀨,何煩奏絲匏(仲章)
聚散劇萍梗,起滅等漚泡。
長源啟遠派,茂根擢高梢。
緬懷溯遺澤,盛德鎮(zhèn)浮譊。
高山競攀仰,大玉絕瑕謷。
何由繼弓冶,庶免姍斗筲(天章)。
詩書宜嚼胾,道義且飫肴(國材)。
誠維啟關鑰,敬是澄河膠(天章)。
素位安本分,玄縡搜大包(國材)
群聚修敦睦,互勉滌漓淆(仲章)。
秉彝物有則,好懿天所教(天章)。
學壇思豎幟,名場貴鳴鐃(仲章)。
冰銷欲萌動,山摧怒氣哮(國材)。
堅車待戒轄,悍馬急揮鞘(天章)。
復符膺恒服,迷涂指勇咬(國材)。
浮榮笑雞肋,實理悅豢炰(景澯)。
發(fā)軔從卑邇,禔躬謹忽抄(士能)。
閒情分野鶴,幽事共林麃。
此意政蕭散,俗語莫喧呶(天成)。
輔仁比鶼翼,為善趁雞嘐(天章)。
名須有實效,莫如流空嗃(國材)
題乾清宮所藏五硯(乾隆壬子) 清 · 弘歷
乾清兩(東西)暖閣,書案披二酉。
案各陳名硯(乾清宮東暖閣書案陳晉玉蘭堂硯一西暖閣書案陳晉王廞璧水硯一高案陳元澄泥龍珠硯一),染翰三代久。
茲五乃散置,較向覺自丑。
爰命薈于一,漆匣藏珍玖。
多福(一福漢磚多硯)欽斂錫,是用為之首。
九芝(二九宋端石芝硯)并次之,恰與蘭為友。
荷葉(三端宋石荷葉硯)宜夏凈,睿思(四東宋睿思閣硯)實宋有。
翠云松花玉,書屋陪予舊(葉)。
拭目觀故人,慚在斯誠厚。
長言紀顛末,龍賓庶不負。
五合擬過庭,更恧揮毫手。
⑴ 是三硯皆圖初所有每一濡毫式欽手澤
⑵ 五翠松花江玉云硯
⑶ 是硯乃松花江玉予即位以前所用雍正壬子曾為長歌
李西平晟 清 · 張晉
七言律詩
孤軍支掛竟能存,蕩滅群兇奉至尊。
天實生公為社稷,帝猶念舊到兒孫。
結歡延賞難消怨,獨理元澄解報恩。
地下老臣應感泣,一封手詔慰忠魂。
覺海性元澄,云何泡沫聚。
境界風所吹,虛壑自相鼓。
認漚豈全潮,識流匪異體。
誰為達觀者,真源亦無取。
水性本無泡,激流遂聚沫。
即異成貌狀,消散歸虛豁。
君子識根本,安事勞與奪。
愚俗駭變化,橫復生欣怛。
四峨山 現(xiàn)當代 · 邵祖平
大峨山振峨眉儀,二峨綏桃實仙異。
三峨遠飲青衣光,四峨淡掃夾江翠。
夾江諸山勢秀遠,競學四峨照鏡麗。
中峨花冠去不顧(四峨一名花山。),翠羽明珰耀天帔。
山耶人耶兩不分,以山為人姿絕媚。
今朝我躡花蛇足(花蛇,溪名。),洗馬溪頭緩按轡。
吉行卌里今少十,取女諸姜當取季。
杖頭錢作聘錢來,一笑山靈莫予詈。
雙崖離立南天門,一徑石氣青虹霽。
山巔危閣禮觀音,孤僧瓶花自獻替。
自訴老病不開堂,白日深林走魑魅。
石筍拔地羅紺玉,女蘿成幄伏鼪猬。
門折開秋樓苑高,夭邪失路方瞳瞇。
學道人來李元澄,遺蛻名山藏石匱(巴縣人李元澄獨身來此修持,死葬此山。)
百年神駒一電瞥,仙洞藏春幾千歲。
金頂錫瓦浮市囂,僧伽齷齪令人誶。
何當幽棲昵此峰,以易占之得歸妹。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