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容成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雜縣寓魯門,風(fēng)暖將為災(zāi)。
吞舟涌海底,高浪駕蓬萊。
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陵陽丹溜容成揮玉杯。
姮娥揚(yáng)妙音,洪崖頷其頤。
升降隨長煙,飄飖戲九垓。
奇齡五龍,千歲方嬰孩。
燕昭無靈氣漢武仙才。
亹亹容城,敷氣致柔。
得一在昔,含光獨(dú)游。
道貫黃庭,伯陽仰儔。
玄化之門,庶幾可求。
天贊 南朝宋 · 何承天
四言詩
軒轅改物,以經(jīng)天人。
容成造歷,大撓創(chuàng)辰。
龍集有次,星紀(jì)乃分。
君以宮唱。寬大而謨明。
臣以商應(yīng)。聞義則可行。
有熊為政。訪道容成
殷湯受命。委任于阿衡。
忠其敬事。有罪不逃刑
誦其箴諫。言之無隱情。
有剛有斷。四方可以寧。
既頌既雅。天下乃升平。
專精一致。金石為之開。
動(dòng)其兩心。妻子恩情乖。
茍利社稷。無有不盡懷。
昊天降佑。元首唯康哉。
⑴ ○庾子山集七?!稑犯娂肥??!对娂o(jì)》百十九。
述圣賦 隋末唐初 · 謝偃
臣聞立極著紀(jì)之初。
辟乾開歷之始。
上所以分垂象曜。
下所以疆括地里。
惟大人之有作。
越百代而孤峙。
飛五位以龍奮。
騰九萬而鵬起。
曩者炎運(yùn)將終。
鼎命云絕。
四溟波駭。
八維幅裂。
羽檄交馳。
邊烽并。
長星夜掃。
陣云朝結(jié)。
莫不望壁壘以靡旗。
對轅門而亂轍。
故得百城冰潰。
千里煙滅。
固靈命之有在。
乃慷慨而投袂。
驅(qū)八駿以雷擊。
馭六飛而電逝。
騰星劍以外倚。
振云鋒而高彗。
既后事而先謀。
亦先勝而后制。
兵有臨而必剋。
功無往而不濟(jì)。
龜策葉以符兆。
人神應(yīng)而合契。
諒包頊以駕軒。
實(shí)孕皇而育帝。
足以光燭千祀。
足以祚隆萬世。
于是戢兵偃武。
銘功紀(jì)績。
采三代之逸經(jīng)。
刊八方之遺籍。
搜隱遁于林藪。
訪棲遲于巖石。
然后調(diào)玉律以定時(shí)。
測金儀而考?xì)v。
符洛下之前驗(yàn)。
容成之絕跡。
若夫流惠澤于瀛表。
被仁風(fēng)于區(qū)外。
窮八際以來庭。
踰九譯而浹會(huì)。
莫不削衽而崇禮樂。
解辮而襲冠帶。
參兩曜以齊明。
混二儀以稱大。
信一人之致感。
實(shí)萬方之攸賴。
圣皇以令葉先甲。
時(shí)惟仲春。
乃整法駕。
馭華輪。
六軍雷動(dòng)。
萬乘星陳。
臨濁河以北眷。
指清洛而東巡。
乃升云闕。
俯天津。
朝萬國。
禮百神。
琛贐咸集。
要荒畢臻。
夫其地也。
據(jù)三川以設(shè)險(xiǎn)。
憑四闕而作固。
總奔湊于八方。
測圭影于中度。
既定鼎于周業(yè)。
亦克昌于漢祚。
望嵩巒之邐迤。
臨崤坂之回互。
所以仰葉辰象。
所以俯清天步。
若夫削靈巖以表闕。
疏清派而為池。
極皇居之壯麗。
窮大廈之宏規(guī)。
抗修廊之窈窕。
屬輦道而逶迤。
夕霞臨而錯(cuò)落。
晨光照而陸離。
至如云觀晨開。
風(fēng)亭夜敞。
回長飆于輕翼。
凝濃露于仙掌。
沈落月于璧臺。
掛奔星于珠網(wǎng)。
羅紈飄而散馥。
環(huán)佩動(dòng)而流響。
垂密葉于綺窗。
散飛花于翠幌。
復(fù)有天池濛汜。
以嬉以游。
鼓輕枻。
漾仙舟。
蔭喬木。
鏡清流。
魚鳥陵亂。
蘋藻沈浮。
控飛梁以架迥。
列層閣以環(huán)洲。
漬檀欒之修竹。
映迢遞之危樓。
風(fēng)未生而葉動(dòng)。
景將昃而光收。
若夫瑞草奇色。
祥樹嘉名。
霏紅曜紫。
垂緗拖青。
或玲瓏于玉砌。
或點(diǎn)綴于金楹。
交九衢而結(jié)影。
分四照以開榮。
浥朝露而逾馥。
帶晨風(fēng)而更輕。
于是登崇觀以周覽。
辟層軒而遐矚。
樹含嶺而共青。
草帶原而同綠。
俯八纮而非遠(yuǎn)。
顧千里而為局。
飛霞斂而復(fù)舒。
輕煙斷而還續(xù)。
既神怡以情暢。
乃遣累而思足。
聆天籟之晨響。
想鳳簫之夜聲。
窺叢云之朝散。
思鶴蓋之后清。
捐大位而不寶。
脫萬乘而為輕。
訪真人于姑射。
問至理于廣成。
志眇眇以遐顧。
心遙遙而上征。
踐太微之崇閣。
辟閶闔之天扃。
拖紅旗于絳闕。
翼芝蓋于紫庭。
咀靈(一作沖)氣而還壽。
吸元液以駐齡。
若夫北瞰太行。
南臨少室。
積峰遠(yuǎn)而逾翠。
重巖隱而復(fù)出。
乍郁律以干霄。
又岧峣而槩日。
松翳空而難辨。
鳥翔高而易失。
屬天下之無事。
聊逍遙以自逸。
方欲登日觀以摐金。
覽云亭而佇蹕。
于是凝圣情以遠(yuǎn)慮。
思成敗于終古。
美揖讓于有虞。
壯成功于大禹。
恥用兵于中冀。
鄙窮戰(zhàn)于丹浦。
每有違于汝弼。
恒知失而思補(bǔ)。
乃命促苑囿。
散積聚。
改制度。
易規(guī)矩。
削侈麗于樓臺。
崇質(zhì)素于階宇。
仁好生而必遂。
德無貰而不輔。
習(xí)嘉禮于玉帛。
和大樂于鐘鼓。
上可以降集偫瑞。
下可以安懷率土。
惟圣作之可觀。
實(shí)萬物而斯睹。
顧微臣之庸朽。
濫叨選于詞林。
恒戒盈以獻(xiàn)賦。
每規(guī)過而進(jìn)箴。
幸天地之覆載。
欣日月之照臨。
豈窺天而識象。
寧測海而知深。
徒望云以考澤。
空就日而傾心。
漸九皋而戢翰。
望天路以揚(yáng)音。
美皇運(yùn)之方永。
嗟頹齡之遽侵。
顧鴻恩之未答。
徒頌德以長吟。
九成宮頌(668年3月) 初唐 · 王勃
四言詩
臣聞在天垂曜。璿宮列乾象之墟。在地班形。珠闕鎮(zhèn)坤靈之野。洎夫三精軿運(yùn)。即寥廓而為宮。九圣旋游。遍洪荒而可宅。則有瑤房玉室。昆山分大帝之庭。金屋銀臺。滄海濯元元之宇。豈非神明其道。騁仙轡于無垠。浩蕩其居。示清都于不宰。若夫扃牖六合。奔走八神。占日月而揆山川。駕陰陽而法天地。非圣人其孰能與于此乎。至若文開遁甲。仇峰城蒼后之躔。樂奏鈞天。峒嶺駐黃軒之駕。業(yè)融環(huán)堵。下姑射而尋真。道濟(jì)巖廊。望衡山而展覿。斯則三階遍下。唯臨布政之宮。六位時(shí)乘。未睹巡方之館。其后兩龍齊騖??弓傟Y而同嬉。八駿高驤。指瑤池而結(jié)興。殷風(fēng)不競。砂邱雄別館之娛。秦道無章。云閣絢殊庭之賞。于是功虧大壯。頌闕祈招。豐屋同亡。危辀繼及。遂使來年候跡。名山為縱觀之場。并海遵河。沃野盡行宮之地?;侍煺鹋谏仙n。黎氓慟哭于下土。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宮不陋。茨山可仰。祈誠東岳。唐帝復(fù)衢室之尊。用饗西岐。天子合鈞臺之運(yùn)。得其道也。蓋有存焉。國家梯霄架極。罄域裁基。纂高邱白云之裔。郁函都紫氣之兆。宸扉既辟。一宇宙而來王。圣箓潛躋。貳乾坤而作帝。高祖天旗夜立。制黃馬而先驅(qū)。太宗日馭晨飛。驂綠螭而首出。雖立極承祧之業(yè)。進(jìn)燭前文。而重光累洽之符。歸功下武。陛下承靈太乙。踵睿登三。星虹沓祉。電虬發(fā)慶。丹書碧篆。神符煥河洛之文。玉斗珠衡。天骨挺皇王之表。用能舍桐圭而宣匕鬯。肅玉籍而揖宗祧。寫靄九天。騰景萬里。御風(fēng)雷七曜于上。博臨之功顯。用山川六府而下。輔相之宜得。元宮密運(yùn)。敷造化于靈襟。黃屋神凝。創(chuàng)經(jīng)綸于寶思。鳳闈宵靜。陰靈宣玉閫之華。鶴禁朝趨。離象峻銅樓之景。川分帝子。控鯤壑而疏源。岳動(dòng)天孫。擁熊山而列鎮(zhèn)。其化成也如彼。其強(qiáng)干也如此。猶乃停旒正室。儼纊中軒。玉階匪泰。金門為險(xiǎn)。停虹旃于月澗。岳瀆生光。飛鶴蓋于煙皋。江湖動(dòng)色。桃溪逸彥。塞丹井而歸風(fēng)。松磴遺英。斬元關(guān)而奉制。位兼河海。九卿參巨濟(jì)之功。道合星辰。三事郁經(jīng)天之象。朱轓緝化。泣故老于中溪。墨綬宣風(fēng)。繞春童于上陌。王化之基已洽。天工之代有序。建銅儀而測曜。象緯齊懸。按璿璣而書云。禎氛謺舉。祥嗈十二。紫鹓調(diào)夏谷之音。大禮三千。赪蛇應(yīng)黃鐘之曲。蠶功順令。業(yè)著于青裳。蜃磨迎春。恩周于黛耜。黃砂靜讞。爽鳩興頓足之悲。丹石銷冤。神獬輟摧鋒之計(jì)。詠時(shí)和于帝壤。動(dòng)植咸驩。歌道泰于華封。昆蟲自樂。星墟列將。輝玉節(jié)而長驅(qū)。天策神兵。下金壇而決勝。橫麾赤坂。蔥山成不戰(zhàn)之郊。命繳青邱。桃野見其亡之兆。煙馳火徼。勵(lì)珠產(chǎn)而移琛。雪騖冰洲。駕瑤溪而納贐。乾坤徑復(fù)。載遵赤縣之封。曦望環(huán)周。未出黃圖之域。故夫含吐萬物。至功也。制乎八表。大業(yè)也。一陰一陽。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圖也。用能使天不愛寶。地不藏珍。日月五行。風(fēng)云四序。龍章鳳彩。舄奕于郊墟。黃鉉紫玉。磊砢于坰圃。集靈風(fēng)于翠箑。浴甘露于朱英。澤馬飛鑣。山輿結(jié)轍。殊徽狎至。祥書竭東郭之毫。累譯同歸。朝冊盡南山之竹。然后瑤壇備物。陳帝服而展皇儀。后室疇庸。登太山而小天下。功宏事畢。狹廣宙而三遷。風(fēng)舉云搖。歷神都而一憩??歼z基于汶上?;实溆谘椭小9饪傉轮鸺o(jì)。嗣乾封之寶歷。大矣哉。升中作睿。握四海而為尊。則大斯模。肇三宮而配永。憑太室而高視。靈壇八百。坐明堂而恭已。諸侯一萬。時(shí)既貞矣。襄城辭訪道之游。功既成矣。元圃頓尋仙之駕。由是南宮奏議。和元禁而成章。西土謳歌。指皇輿而佇眷。咸以珍臺靚穆。陽靈開避暑之宮。清序鈞調(diào)。景福制追涼之殿。然則高棟深宇。威神之大節(jié)也。順氣發(fā)生。巡游之大功也。況乎石城金室。偏興井鬼之區(qū)。珠藪瑤池。宛在秦豳之境。應(yīng)雷軿而出豫。蒼帝其時(shí)。面炎馭而思和。朱明不遠(yuǎn)。雖涂吟野忭。黎元忻望幸之符。而屈已從人。天子下勞謙之詔。候離宮而從宴。尚惕三危。清近縣而移鑾。猶詳再駕。以為三十六所。帝劉非舜禹之心。四十二宮。全趙異成康之歷。詠荊臺而夕厲。思蒲坂而晨凝。方奉后天之期。俯順觀風(fēng)之請。萬靈禔祉。三辰合慶。姬文考筮。容成奏日。千旌鳳轉(zhuǎn)。儼鏤象而星陳。萬騎龍嘶。伐靈鼉而曉徹。靜帷宮于綠野。肅帳殿于黃街。奔欃槍而走陸梁。陳浮靈而侯明月。前驅(qū)電竦。下列缺于騰鞭。后乘雷驚。起豐隆于驟轂。瓊戈晝?yōu)?。太陽疲轉(zhuǎn)日之鋒。玉劍宵翻。懸象暗沖星之氣。天旋霧散。岳運(yùn)川回。林兵護(hù)野。方神啟路。黃麾紫蓋。雜真氣而西浮。云動(dòng)神行。背封巒而右指。吐霧馳風(fēng)。以臻夫九成宮。禮也。爾時(shí)峰橫地乳。景戴天糜。分閬井而圖基。蔭秦星而耀阯。靈墟寶藏。代興雍之間。峻阜長岑。謺鎮(zhèn)岐梁之域。丹溪碧洞。吐納虹霓。灌柏叢篁。騰遷雨露。獲秦馀于故兆。地?cái)M林光。訪周舊于遺風(fēng)。山連水滸。前趨劍棧。玉壘千尋。傍望斗城。金墉萬仞。架陰邱而北走。境瞰鄜祠。分沓嶂而西馳。涂交隴坂。仙都密邇。猶連上苑之扃。靈宮巋然。直透崇岡之曲。即喬基于澗道。利在斯干。固拱木于虞衡。規(guī)同匪日。彌峰跨谷。層城萬轉(zhuǎn)。庇險(xiǎn)乘危?;乩人淖?。山祇盡石。出徼道而終年。風(fēng)伯贏糧。半長途而中宿。架千樓而致極。爛若神扶。羅萬戶而窺天。巍如化立。離堂早照。皦日籠光于綺寮。合殿宵深。歸云納影于重廡。珉房砥室。畫栱相望。綠岫紅巖。雕櫳間出。元熊蚺?。俯棟宇而危心。青鳥歸飛。仰欞軒而墜翼。轉(zhuǎn)飛檐于秀?。上出重冥。蔭反宇于回溪。下臨無地。紅葩紫的。垂倒井而披文。金鎖銀鋪。接重扃而炫色。儼鉤陳于漢陌。泰階非遠(yuǎn)。設(shè)陛戟于煙莊。仙梯可陟。華珰璧散。掛明月于崇朝。密網(wǎng)珠連。落奔星于已曙。丹梁發(fā)秀。彩沓虹文。皓壁凝鮮。光涵蜃氣。銅龍對霤。接飛泉而瀑流。鐵鳳連甍。溯還飆而佇立。雖南纏統(tǒng)序。北室開榮。凜勁氣于叢楹。起凄風(fēng)于洞穴。踆烏失轡。出澗戶而無光。金兔低輪。下山扉而變色。陰庭阻夏。祝融無竊據(jù)之因。邃屋乘春。顓頊定忘歸之策。飛廉扣響。超北闕而神寒。屏翳收津。跼南端而股戰(zhàn)。蒼蒼八桂。白露為霜。落落千松。元陰昧景。金人列陛。來危砌而思裘。玉女窺窗。伏曾巒而請纊。陽秋代駕。不凋仙囿之華。天地為爐。未解幽陵之凍。至若氣清乾步。景霽山維。棲翠靄于崇榮。列朱霞于復(fù)榭。瓊枝累道。移綴文?。碧樹周阿。光瑤鏤檻。靜簾帷而洞啟。穆羽相和。肅坻堮而天臨。纖塵不動(dòng)。宸儀有晬。蓬萊與城闕俱榮。偫后多歡。蘿薜共簪裾合賞。巖花落砌。綴龍扆而成文。嶂葉交軒。拂鸞旗而追影。爐峰轉(zhuǎn)靄。香傳玉幾之風(fēng)。石瀨鳴湍。響入銅壺之水。乃有陵陽駕鶴。奉丹墀而稱臣。子晉吟鸞。下青蒲而謁帝?;ш?。傅說恭命于東廂。昴宿低芒。庭堅(jiān)奉職于西序。三臺九署。云端極目。霓裳鳳髻。闕下相尋。張良臥疾。攀赤松而有地。綺季來朝。歌紫芝而忘返。若夫功成旰食。道濟(jì)宵衣。漢宮追聽覽之馀。堯殿得巡來之隙。霞登月憩。光睿幸于彤闈。玉振金聲。藻宸章于翠掖。洛陽才子。承閒盡宣室之談。蜀郡詞人。還奏動(dòng)甘泉之賦。復(fù)有軒庭十四。出桂閫而乘茵。永巷三千。望椒涂而奉幣。翊鸞臺之廣晏。扈鴛砌之仙游。羅綺芳兮四面春。環(huán)佩鳴兮九重暮。風(fēng)閨夕敞。攜少女于歌筵。月幌宵朧。下姮娥于舞席。元房俟宴。云姬辭豹尾之歡。紺幄承顏。星媛入魚鱗之戲。若乃屯營櫛比。對閤道而斜趨。廨寺棋分?;煳牟鈱?。周朝瑞鸑。聲參葉律之宮。陳寶鳴雞。響雜司晨之序。名都廣會(huì)。閭閻萬室。帝籞仙垣。亭皋千里。山村野塾。家連菌草之園。谷飲川居。戶有桃符之水。故夫恩加草樹。囿原澤而無私。道被翔行。苑山川而不禁。每至?xí)F天戒序。高風(fēng)嘯律。虞官獻(xiàn)秋狝之儀。司馬奉梁騶之典。將軍布卒。略元灞而東馳。都尉關(guān)營。繞黃山而北睇。于是逢蒙列階。蚩尤并轂。材官發(fā)射。期門走仞。杖元麾而直指。鶚視千偫。奮朱鬣而橫行。龍?bào)J萬計(jì)。層旗廣旆。出宇宙而三驅(qū)。謺鼓鳴鐘。運(yùn)雷霆而一呼。前旌逐日。夸父斷洪河之流。后騎超山。共伯挾昆崙之柱。近陵吐燄??d奔電于長鋒。灌莽生塵。隕飛霜于勁鏃。合戈鋋而照地。猛兕知窮。振罟網(wǎng)而籠天。騰龍失據(jù)。崩林磔石。毛偫無挺險(xiǎn)之資。蔭澤風(fēng)山。羽族落垂云之影。長圍躞蹀。得駿馬于秦坰。大輅徜徉。載飛熊于渭浦。然后還師振旅??际玛惞?。皮軒按節(jié)。牙璋復(fù)路。祝馀生于大野。誓廣校于長陬。班腥于巀?之墟。省蠟于長楊之館。命奔烽而舉釂。火照甘泉。總輕騎而行庖。云驚上路。聲兼萬籥。歌鐘空廣樂之庭。禮被三雍。玉帛盡涂山之會(huì)。龍?zhí)P卵。入禹膳而調(diào)芳。石乳瓊漿。委堯樽而湛色。恩沾下帛。宴液仙宮。雖大夫思濯鹢之歡。而天子可回鸞之奏。然后拜釐清廟??嫉慢S宮。用元功而不有。宅太虛而無跡。勛崇易簡。規(guī)萬祀而化黃金。道貫幽明。徵百靈而饗丹甑。得元珠于舜海。尚警冰危。朗天鏡于堯儀。猶勤日昃。虔恭上帝。東朝懸待諫之旌。清問下人。南面聽登聞之鼓。則有郊童候蹕。敢讓天師。野老排閽。唯歌帝力。風(fēng)行比屋。忠臣收折檻之謀。化溢康衢。良使息埋輪之請。設(shè)神規(guī)而動(dòng)俗。庶績其凝。握元符而發(fā)祉。殊方合應(yīng)。華胥已泰。濟(jì)偫生于不死之庭。閶闔可觀。致仙歷于無窮之境。蕩蕩乎發(fā)育萬物而顯諸仁。洋洋乎包舉六氣而藏諸用。均兩儀而得一。恥三皇而不四者矣。臣勃東皋賤節(jié)。北阜幽姿。常叨召見之恩。驟玷明揚(yáng)之列。書生謁相。望闕推輪。下客游梁。榮參賜帛。終童立志。空投函谷之繻。馬令同時(shí)。未給尚書之筆。雖元機(jī)妙鍵。已寂兆于忘言。而詠德陳功。請追聲于匪頌。其詞曰。
九門浩蕩,三山超忽。
帝坐金房,仙成玉闕。
浮丹麗紫,棲霞冠月。
真匠難徵,虛談易越(其一)。(一章)

旋窺鳳紀(jì),極睇龍墳。
曾巢化沒,上棟爻分。
茅宮蔽雨,松殿來云。
猶迷匪陋,尚闕斯文(其二)。(二章)

道倫明一,風(fēng)遷繼五。
禮贊三宮,詩歌百堵。
黃圖未洽,紫庭無輔。
局促墉垣,逡巡度矩(其三)。(三章)

盛衰環(huán)襲,沖盈舛騖。
璿宇夏闕,瑤扃殷樹。
奢窮地絡(luò),毒流天步。
相日遄奔,尋云速仆(其四)。
災(zāi)延六國,運(yùn)逼三川。
分雄競侈,禮僭圖全。
飛薨月徑,列廡霞阡。
乾溪敗楚,碣石亡燕(其五)。(四章)

阿房秦構(gòu),文軒五里。
建章漢立,仙闥萬戺。
詭代齊徑,違天縱已。
望夷有釁,甘泉不祀(其六)。(五章)

宛郊嗣箓,譙鄉(xiāng)警眾。
蜀跨梁岷,吳吞楚夢。
相宜裁軌,崇楹累棟。
云闕同華,泉臺罕共(其七)。(六章)

晉圖終否,胡風(fēng)肆極。
霧黷丹圍,塵埋紫域。
皇階不守,帝庭無色。
帳殿相臨,氈墻間飾(其八)。(七章)

南承有宋,北洎亡隋。
功慚戶牖,守在城池。
樓船水覘,車陣山窺。
吳庭再毀,代鼎三移(其九)。(八章)

火德初融,江陽喪旅。
奄收淮船,遂朝吳渚。
象錯(cuò)驕秦,龍舟壞楚。
雄圖乃溢,傾宮不處(其十)。(九章)

海岳呈華,風(fēng)雷寫慶。
剪諸戎首,光我靈命。
紫氣云蒸,黃星月映。
轥商為業(yè),遵唐啟圣(其十一)。(十章)

景閟丹繩,祥抽翠箓。
格天垂范,模神騖躅。
朱極重光,黃離繼旭。
道清金鏡,時(shí)和玉燭(其十二)(十一章)

徵規(guī)鳳閫,毓訓(xùn)鸞闈。
桐宮宿列,桂邸霞飛。
臺精變道,岳耀裁幾。
朝盈振鷺,境比馴翚(其十三)。(十二章)

武韜弓矢,文經(jīng)步驟。
爽鳩議獄,龍夔掌奏。
玉帛華夷,提封宇宙。
譯書歲款,祥圖月湊(其十四)(十三章)

帝功得一,乾元用九。
鏤玉天齊,涂金社首。
神京四邑,明堂八牖。
燮而可大,為而不有(其十五)(十四章)

層宮望幸,堯封佇悅。
伺隙披圖,乘時(shí)徙轍。
赤騮俟駕,蒼虬按節(jié)。
月車宵移,星闈曉列(其十六)(十五章)

方神護(hù)野,岳將清涂。
回麾嶠路,逗蹕山樞。
千靈電騖,萬辟風(fēng)趨。
鈞臺有問,峒岫無虞(其十七)(十六章)

五城分秀,雙巒抗影。
畫栱彌峰,雕甍亙嶺。
煙閨夜謐,云房晝靜。
竹殿棲寒,松軒秘景(其十八)。(十七章)

紫庭晨御,彤闈早辟。
天子凝旒,辟公奉璧。
薜蘿齊致,簪裾混跡。
仙鶴隨輪,靈鳧墜舄(其十九)。(十八章)

風(fēng)扃浚敞,震廊藻邃。
玉網(wǎng)星開,金鋪月墜。
山樓獸矯,云臺鳥次。
復(fù)嶂披丹,回流轉(zhuǎn)翠(其二十)。(十九章)

仇夷圣宅,姑射神心。
樂翔丹鳳,使引青禽。
羲壇葉暗,禹洞花深。
沼分瑤水,苑跨珠林(其二十一)。(二十章)

順時(shí)宣節(jié),分戎講將。
星騎朝飛,云羅夕張。
寶雞獲祉,非熊入貺。
駕掩岐蒐,禮高秦望(其二十二)。(二十一章)

酆庭未遠(yuǎn),涂山有戮。
襄野迷軒,清都宥穆。
罕夷乾步,徒豐帝屋。
光總大猷,允歸天祿(其二十三)(二十二章)

合宮垂訓(xùn),靈臺韻雅。
功映寰中,頌流天下。
皇圖已泰,鴻筆難假。
帝有力焉,惡非能者(其二十四)(二十三章)

閏賦 中唐 · 張季友
閏之所起。
自歷而推。
得馀日于終歲。
爰稽候于正時(shí)。
其始也。
日之行而疾。
月之行而遲。
躔次周流。
運(yùn)將窮矣。
毫奸度。
失是遠(yuǎn)而。
不歸馀何以定一歲之歷。
不小正何以序四時(shí)之紀(jì)。
于是太史授事。
羲和敬理。
以日系月。
積三年而成。
原始要終。
豈周月而已。
天時(shí)由之而式敘。
國令于焉而合軌。
春生夏長。
不失其常。
東作西成。
孰知所以。
雪應(yīng)冬而絮落。
云識夏而峰起。
秋之夕湛露為霜。
春之朝堅(jiān)冰為水。
豈不以律之克中。
閏之匪虛。
以風(fēng)以雨兮各得其序。
曰寒曰燠兮無悖于初。
國家握乾符。
正律書。
契洛下之言。
算定乎一日之設(shè)。
容成之律。
閏生乎卒歲之馀。
故得氣正于今。
律移于昔。
履端于始。
節(jié)乃差而匪差。
歸馀于終。
日雖積而不積。
昊天之歷象咸若。
重黎之職司有辟。
候月盈缺。
豈資蓂莢而知。
推日短長。
不假土圭而測。
且夫夏有伏。
冬有臘。
匪閏則其氣不順。
月有縮。
日有盈。
匪閏則其氣不成。
故有慢時(shí)廢朔。
則曰不常無藝。
闔扉聽政。
則曰假時(shí)來歲。
歷前古之所重。
綿后王之取制。
矧可昭翼翼。
扇巍巍。
百王之理是倚。
庶績之廣焉依。
丕赫哉我后之正時(shí)定歷。
堯典而同歸。
臣有意諷賦。久不得發(fā)。偶出東門三百里。抵華岳。宿于趾下。明日。試望其形容。則縮然懼。紛然樂。蹙然憂。歊然嬉。快然欲追云。將浴于天河。浩然毀衣裳。晞發(fā)而悲歌。怯欲深藏。果欲必行。熱若宅爐。寒若室冰。薰然以和。怫然不平。三復(fù)晦明。以搖其精。萬態(tài)既窮。乃還其真。形骸以安。百鈞去背。然后知身之治而見其難焉。于是既留無成。辭以長嘆。翛然一人下于崖。金玉其聲。霜雪其顏。傳則有之。代無其鄰。姑射之神。蒙莊云。始不敢視。然得與言。粲然笑曰。用若之求周大物。用若之智窮無端。三四日得無顛倒反側(cè)于胸中乎。是非操其心而自別者耶。雖然。喜若之專而教若之聽。無多傳。
岳之初成。二儀氣凝其間。
小積焉為邱。大積焉為山。
山之大者曰岳。其數(shù)五。
余尸其一焉。岳之尊。
燭日月。居乾坤。
諸山并馳。附麗其根。
渾渾河流。從禹以來。
自北而奔。姑射九?(土嵏)。
荊巫梁岷。道之云遠(yuǎn)兮徒遙而賓。
岳之形。物類無儀。
其上無齊。其傍無依。
舉之千仞不為崇。抑之千仞不為卑。
天雨初霽。三峰相差。
虹蜺出其中。來飲河湄。
特立無朋。似乎賢人守位。
北面而為臣。望之如云。
就之如天。仰不見其巔。
肅阿芊芊。蟠五百里。
當(dāng)諸侯田。岳之作。
鬼神反覆。蛟龍不敢伏。
若歲大旱。鞭之樸之。
走之馳之。甘雨?duì)€漫。
百川東逝。千里而散。
噫氣蹶然。怒乎幽巖。
漸于人間。其聲瀏瀏。
岳之殊。巧說不可窮。
見于中天。挲挲而掌。
峨峨而蓮。起者似人。
伏者似獸。坳者似池。
洼者似臼。攲者似弁。
呀者似口。突者似距。
翼者似抱。文乎文。
質(zhì)乎質(zhì)。動(dòng)乎動(dòng)。
息乎息。嗚乎嗚。
默乎默。上上下下。
千品萬類。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其乃繕人事。
吾焉得畢議。今作帝耳目。
相其聰明。下矚九州。
在宥偫生。初太易時(shí)。
其人俞俞。其主人者。
始乎容成。卒乎神農(nóng)。
中間數(shù)十君。姓氏可稱。
其徒以飲食為事。未有仁義。
時(shí)哉時(shí)哉。又何足涖。
是后敬乎天。成乎人者。
必辟其心。假其神。
與之齡。降其人。
故軒轅有盛德。蚩尤為賊。
生物不遂。帝乃用力。
大事不可獨(dú)治。降以后牧。
三人有心。烈火就撲。
其子之子。其孫之孫。
咸明且仁。雖德之衰。
物其所宜。由夏以降。
湯發(fā)仁以王。癸受暴以亡。
甲戊誦釗。不敢有加。
唯遵其常。享國遂長。
天事著矣。莫見乎高而謂乎茫茫。
余受帝命。億有萬歲。
而不敢怠遑。臣贊之曰。
若此古矣祖矣。大矣異矣。
富矣庶矣。駭矣怖矣。
上古之事。粗知之矣。
而神之言。又聞之矣。
然起居于上。宮室于下。
如此之久矣。其所見何如也。
曰。見若咫尺。
田千畝矣。見若環(huán)堵。
城千雉矣。見若杯水。
池百里矣。見若蟻垤。
臺九層矣。醯雞往來。
周東西矣。蠛蠓紛紛。
秦速亡矣。蜂窠聯(lián)聯(lián)。
起阿房矣。俄而復(fù)然。
立建章矣。小星奕奕。
焚咸陽矣。累累繭栗。
祖龍藏矣。其下千載。
更改興壞。悲愁辛苦。
循其上矣。臣又問曰。
古有封禪。今讀書者。
云得其傳。云失其傳。
語言紛綸。于神何如也。
曰。若知之乎。
聞圣人撫天下。既信于天下。
則因山岳而質(zhì)于天。不敢多物。
若秦政漢徹。則率海內(nèi)以奉祭祀。
圖福其身。故廟祠相望。
壇墠迤邐。盛氣臭。
夸金玉。聚薪以燔。
積灰如封。天下怠矣。
然猶慊慊不足。秦由是薙。
漢由是弱。明天子得賢者在位。
能者在職。廟堂之上。
垂衣裳而已。其于封禪。
存可也。亡可也。
夫潮之生。因乎日也。其盈其虛。系乎月也。古君子所未究之。將為之辭。猶憚人有所未通者。故先序以盡之。肇始窺堯典。見歷象日月以定四時(shí)。乃知圣人之心。蓋行乎渾天矣。渾天之法著。陰陽之運(yùn)不差。陰陽之運(yùn)不差。萬物之理皆得。萬物之理皆得。其海潮之出入。欲不盡著。將安適乎。近代言潮者。皆驗(yàn)其及時(shí)而絕。過朔乃興。月弦乃小嬴。月望乃大至。以為水為陰類。牽于月而高下隨之也。遂為濤志。定其朝夕。以為萬古之式。莫之逾也。殊不知月之與海同物也。物之同。能相激乎。易曰。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女暌而其志通也。夫物之形相暌。而后震動(dòng)焉。生植焉。譬猶烹飪。置水盈鼎。而不爨之。欲望膳羞之熟。成五味之美。其可得乎。潮亦然也。天之行健。晝夜復(fù)焉。日傅于天。天右旋入海。而日隨之。日之至也。水其可以附之乎。故因其灼激而退焉。退于彼。盈于此。則潮之往來。不足怪也。其小大之期。則制之于月。大小不常。必有遲有速。故盈虧之勢。與月同體。何以然。日月合朔之際。則潮殆微絕。以其至陰之物。邇于至陽。是以陽之威不得肆焉。陰之輝不得明焉。陰陽敵。故無進(jìn)無退。無進(jìn)無退。乃適平焉。是以月之與潮。皆隱乎晦。此潮生之實(shí)驗(yàn)也。其朒其朓。則潮亦隨之。乃知日激水而潮生。月離日而潮大。斯不刊之理也。古之人或以日如平地執(zhí)燭。遠(yuǎn)則不見。何甚謬乎。夫日之入海。其必然之理乎。且自朔之后。月入不盡。晝常見焉。以至于望。自望之后。月出不盡。晝常見焉。以至于晦。見于晝者。未嘗有光。必待日入于海。隔以映之。受光多少。隨日遠(yuǎn)近。近則光少。遠(yuǎn)則光多。至近則甚虧。至遠(yuǎn)則大滿。此理又足證夫日至于海。水退于潮。尤較然也。肇適得其旨。以潮之理。未始著于經(jīng)籍間。以類言之。猶乾坤立。則易行乎其中。易行乎其中。則物有象焉。物有象而后有辭。此圣人之教也。肇觀乎日月之運(yùn)。乃識海潮之道。識海潮之道。亦欲推潮之象。得其象亦欲為之辭。非敢衒于學(xué)者。蓋欲請示千萬祀。知圣代有苦心之士如肇者焉。賦曰。
開圓靈于混沌。包四極以永貞。
赩至陽之元精。作寒暑與晦明。
截穹崇以高步。涉浩漾而下征。
回龜鳥于兩至。曾不愆乎度程。
其出也。天光來而氣曙。
其入也。海水退而潮生。
何古人之守惑。謂茲濤之不測。
安有夫虞泉之鄉(xiāng)。沃焦之域。
棲悲谷以成暝。浴濛汜而改色。
巨?隱見以作規(guī)。介人呼吸而為式。
陽侯玩威于鬼工。伍胥泄怒乎忠力。
是以納人于聾昧。遺羞乎后代。
曾未知海潮之生兮自日。而太陰裁其小大也。
今將考之以不惑之理。著之于不刊之辭。
陳其本則晝夜之運(yùn)可見其影響。言其徵則朔望之候不爽乎毫。
豈不謂乎有耳目之疾。而?將判乎神醫(yī)者也。
粵若太極。分陰分陽。
陽為日。故節(jié)之以分至啟閉。
陰為水。故霏之以雨露雪霜。
雖至賾而可見。雖至大而可量。
豈謂居其中而不察乎渺漠。亡其外而不考其茫洋者哉。
故水者陰之母。日者陽之祖。
陽不下而昏曉之望不得成。陰不升而云雨之施不得睹。
因上下之交泰。識洪濤之所鼓。
胡為乎歷象取其枝葉而迷其本根也。策其涓滴而喪其泉源也。
于是欲抉其所迷而論之。采其所長而存之。
光乎廓乎。汨磅礡乎。
差瀴溟之無際。曷鴻濛而可以盡度乎。
乃知夫言潮之初。心游六虛。
索蜿蜒乎乾龍。駕轇轕乎坤輿。
知六合之外。洪波無所泄。
識四海之內(nèi)。至精有所儲(chǔ)。
不然。何以使百川赴之而不溢。
萬古揆之而靡馀也。是乃察乎濤之所由生也。
駭乎哉。彼其為廣也。
視之而蕩蕩矣。彼其為壯也。
欱乎其沆沆矣。其增其嬴。
其難為狀矣。當(dāng)夫巨浸所稽。
視無巔倪。洶涌澒洞。
窮東極西。浮厚地也體定。
半圓天而勢齊。謂無物可以激其至大。
故有識而皆迷。及其碧落右轉(zhuǎn)。
陽精西入??剐弁?dú)燥。
卻眾柔之繁濕。高浪瀑以旁飛。
駭水洶而外集。霏細(xì)碎以霧散。
屹奔騰以山立。巨泡邱浮而迭起。
飛沬電烻以驚急。且其日之為體也。
若熾堅(jiān)金。圓徑千里。
土石去之。稍邇而必焚。
魚龍就之。雖遠(yuǎn)而皆靡。
何海水之能逼。而不澎濞沸渭以四起。
故其所以凌鑠。其所以薄激者。
莫不魄落焯爍。如爨巨鑊。
赩兮不可探乎蓅蓅之內(nèi)。呀焉若天地之有齦腭。
其始也。漏光迸射。
虹截宇縣。拂長庚而尚隱。
帶馀霞而未殄。其漸沒豿兮。
若后羿之時(shí)。平林載馳。
驅(qū)貙虎與兕象。懾千熊及萬羆。
呀偃蹇而矍鑠。忽劃礫而????。
其少進(jìn)也。若兆人繽紛。
填城溢郭。蹄相蹂蹙。
轂相摩錯(cuò)。閧闉澶漫。
凌彊侮弱。倏皇輿之前蹕。
孰不奔走而揮霍。及其勢之將極也。
涾兮若牧野之師。昆陽之眾。
定足不得。駭然來奔。
騰千壓萬。蹴搏沸亂。
雄棱后閼。懦勢前判。
懾仁兵而自僵。倏谷呀而巘斷。
此者皆海濤遇日之形。聞?wù)呖梢宰R其畔岸也。
賦未畢。有知元先生諷之曰。
斯義也。古人未言。
吾將揮乎文墨之場。以貽永久。
為天下稱揚(yáng)。爰有博聞之士。
駭潮之義。始盱衡而抵掌。
俄?齘而愕眙。攬衣下席。
蹈足掀臂。將欲致詰。
領(lǐng)畫天地。久之而乃謂先生曰。
伊潮之源。先賢未言。
枚乘循涯而止記其極。木華指近而未考其垠。
焉有末學(xué)后塵。遽荒唐而敢論。
先生矍然而疑。乃因其后。
推車捧席。執(zhí)腒伺顏。
言之少間。請見徵之所如。
客乃曰。人所不知而不言。
不謂之訥。人所未識而不道。
不謂之愚。彼亦何敢擅談天之美。
斡究地之羭。指溢漭之難悟。
欲蠱聽于偫儒。今將盡索乎彼潮之至理。
何得與日月而相符。且大章所步。
東西有極。容成叩元。
陰陽巳測。陽秀受乎江政。
元冥佐乎水德。莫不窮海運(yùn)。
稽日域。及周公之為政也。
則土圭致晷。周髀作則。
裨灶窮情乎天象。子云贊數(shù)于幽默。
張衡考動(dòng)以鑄儀。淳風(fēng)述時(shí)而建式。
彼皆凝神于經(jīng)緯之間。極思乎圓方之壸。
胡不立一辭于茲潮。以明乎系日之根本也。
先生茍奇之。胡不思之。
先生將寶之。胡不考之。
茍由日升。當(dāng)若準(zhǔn)若繩。
何春夏差小。而秋冬勃興。
其逾朔也當(dāng)少進(jìn)。何遽激而斗增。
其過望也當(dāng)少退。何積日而馮陵。
晝何常微。夜何常大。
何錢塘洶然以獨(dú)起。殊百川之進(jìn)退。
何仲秋忽爾而自興。異三時(shí)之霶霈。
日之赫焉。猶火之烈。
火至水中。其威乃絕。
入洪溟以深漬。何日光而不滅。
潮之往來。既云因日。
日惟一沉。潮何再出。
萬流之多。匪江匪河。
發(fā)自畎澮。往成天波。
終古不極。盍沉四國。
何成彼潮。而小大一式。
為潮之外。水歸何域。
又云水實(shí)浮地。在海之心。
日潛其下。而逢彼太陰。
且其土厚石重。山峻川深。
投塊置水。靡有不沉。
豈同其芥葉。而泛以蹄涔。
繄坱圠之至大。何水力之能任。
吾聞之。天地噫氣。
有吸有呼。晝夜成候。
潮乃不踰。豈由日月之所運(yùn)。
作誇誕以相誣者哉。先生閱賦之初。
深通厥旨。及聞客論。
?然啟齒。于是謂客徐坐。
善聽厥辭。蓋聞南越無頒冰之禮。
鄭人有市璞之嗤。常桎梏于獨(dú)見。
終沉溺于偫疑。既別白而不悟。
爰提耳而告之。然事有至理。
無爭無勝。猶權(quán)衡之在懸。
審錙銖而必應(yīng)?;3敝畩W旨。
諒余心之足證。當(dāng)為子窮幽而洞冥。
豈止于揆物而稱哉。夫日北而燠。
陽生于復(fù)。離南斗而景長。
邇中都而夜促。當(dāng)是時(shí)也。
氣蒸川源。潤歸草木。
既作云而泄雨。乃襄陵而溢谷。
魚龍發(fā)坼于胎卵。鳥獸含滋于孕育。
且水生之?dāng)?shù)一。而得土之?dāng)?shù)六。
不測者雖能作于溟渤。茍窮之當(dāng)無羨于升掬。
其散也為萬物之腴。其聚也歸四海之腹。
歸則視之而有馀。散則察之而不足。
春夏當(dāng)氣散之時(shí)。故潮差而小也。
及其日南而涼。陰生于姤。
退東井而延夕。遠(yuǎn)神州而減晝。
當(dāng)是時(shí)也。草木辭榮。
風(fēng)霜入候。水泉閉而土涸。
滋液歸而下湊。瘁萬物以如燖。
運(yùn)大澤而若漏??s于此者盈于彼。
信吾理之非謬。秋冬當(dāng)氣聚之時(shí)。
故潮差而大也。兩曜之形。
大小唯敵。既當(dāng)朔以制威。
陽雖盛而難迫。其離若爭。
其合如擊。始交綏而并斗。
終摩壘而先釋。日沮其雄。
水凝其液。既冒威于一朝。
信畜怒乎再夕。且潮之所恃者月。
所畏者日。月違日以漸遙。
水畏威而乃溢。亦猶偫后納職。
來造王門。獲命以出。
望寧而奔。引百寮而盡退。
何一跡之敢存。此潮象之所以逾朔二日而斗增也。
黃道所遵。遐邇巳均。
肆極陽而不礙。故積水而皆振。
自朔而退。退為順式。
自望而進(jìn)。進(jìn)為干德。
伊坎精之既全。將就晦而見逼。
勢由望而積壯。故信宿而乃極。
此潮之所以后望二日而方盛也。自曉至昏。
潮終復(fù)始。陽光一潛。
水復(fù)迸起。復(fù)來中州。
逾八萬里。其勢涵澹。
無物能弭。分晝于戌。
作夜于子。子之前日下而陰滋。
子之后日上而陽隨。滋于陰者。
故鑠之于水而不能甚振。隨于陽者。
故迫之為潮而莫肯少衰。此潮之所以夜大而晝稍微也。
嘗信彼東游。亦聞其揆。
賦之者究物理。盡人謀。
水無遠(yuǎn)而不識。地?zé)o大而不搜。
觀古者立名而可驗(yàn)。何天之造物而難籌。
且浙者折也。蓋取其潮出海屈折而倒流也。
夫其地形也。則右蟠吳而大江覃其腹。
左挾越而巨澤灌其喉。獨(dú)茲水也。
夾偫山而遠(yuǎn)入。射一帶而中投。
夫潮以平來。百川皆就。
浙入既深。激而為斗。
此一覽而可知。又何索于詳究。
偫陰既歸。水與天違。
當(dāng)宵分之際。避至烈之輝。
因圓光之既對。引大海以偫飛。
夫秋之中而陰盛。亦猶春之半而陽肥。
事茍稽于已著。理必辨于猶微。
故濤生于八月之望者。尤岌岌而巍巍也。
萬物之中。分日之熱。
叩琢鉆研。其火乃烈。
吹煙得燄。傳薪就爇。
附于堅(jiān)則難消。焚于槁則易絕。
所依無定。遇水乃滅。
太陽之精?;鸱瞧淦ァ?div id="pdbjafd"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05_1375195_comment'>
至威無燄。至精無質(zhì)。
入四海而水不敢濡。照八纮而物莫能屈。
就之者咸得其光輝。仰之者不知其何物。
其體若是。豈比夫寒灰死炭。
遇濕而同漂汨哉。方輿之下。
陽祖所回。歷亥子而右盛。
逾丑寅而左來。右激之遠(yuǎn)兮遠(yuǎn)為朝。
左激之遠(yuǎn)兮遠(yuǎn)為夕。既因月而大小成。
亦隨時(shí)而前后隔。此日之所以一沉。
而潮之所以兩析也。天地一氣也。
陰陽一致也。其虛其盈。
隨日之經(jīng)。界寒暑之二道。
將無差于萬齡。故小大可法。
而乾坤永寧也。若夫云者雨者。
風(fēng)者霧者。為雪為霜者。
為雹為露者。雷之所鼓者。
龍之所赴者。偫生之所賦者。
萬物之所附者。彼皆與日而推移。
所以就其衰而成其茂也。然后九圍無馀。
而萬流為之長輔。談未竟。
客又剿而言曰。若乃寒暑定而風(fēng)雨均也。
吾聞之洪范云。豫常燠。
急常寒。狂乃陰雨為沴。
僭則陽氣來干。茍日月之躔一定。
又何遠(yuǎn)于王政之大端。彼有后問。
姑紓前言。夫三才者。
其德之必同。天以陽為主。
地以陰為宗。參二儀之道。
在一人之功。一人行之。
三才皆協(xié)。德順時(shí)則雨霽均。
行逾常則兇荒接。僭慢所以犯陽德也。
故暴尪莫之哀。狂急所以犯陰德也。
故離畢為之災(zāi)。此則為政之所致。
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驮晃?。
其馀如何。復(fù)從而解之曰。
惟坤與乾。余常究焉。
清者浮于上。濁者積于淵。
濁以載物為德。清以不極為元。
載物者以積鹵負(fù)其大。不極者以上規(guī)奠其圓。
故知鹵不積則其地不能載。元不運(yùn)則其氣無以宣。
夫如是。山岳雖大。
地載之而不知其重。華夷雖廣。
鹵承之而不知其然也。氣之輕者。
其升乃高。故積云如岳。
不駐鴻毛。輕而清也。
而物莫能勞。及其干霄勢窮。
霏然下墜。隨坳壑而虛受。
任畎澮之疏潰。著則重也。
故舟楫可以浮寄。至夫離九天。
堙九地。作重陰之膠固。
自堅(jiān)冰以馴致。固可以乘鴻溟以自安。
受萬有而不圯者也。聽茲言。
較茲道。定一陽之所宗。
何眾理之難考。且合昏知暮。
而翰音司晨。安有懷五常之美。
預(yù)率土之濱。茍無諒乎此旨。
亦何足齒于吾人。子以天地之中。
元?dú)忄鎳?。為夕為朝?div id="usiwbpc"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63_1375195_comment'>
且登且沒。泛辭波而甚雄。
處童蒙而未發(fā)。孰觀地喙乎深泉之涯。
孰指天吭乎巨海之窟。既無究于茲源。
寧有因其呼吸而騰勃者哉??椭x曰。
辭既已矣。欲入壸奧。
愿申一問。先生幸以所聞教之。
嘗居海裔。覿潮之勢。
或久往而方來?;蚝享扯嚯H。
曷舛互之若斯。今幸指乎所制。
先生撰屨旁眄。亦窮其變。
吾因訊夫墨客。當(dāng)大索其所見。
彼亦告于余曰。日往月來。
氣回天轉(zhuǎn)。其激也大。
則體甚而相疏。其作也小。
則勢接而相踐。惟體勢之可準(zhǔn)。
故合沓而有羨。其何怪焉。
客乃跽軀斂色。交袂而辭。
彼圓元方賾。古惑今疑。
嘆載籍之不具。恨象數(shù)之尚遺。
方盡迷于閫域。非先生親得于學(xué)者。
而孰肯論之。于是乎若卵判雛生。
鼓擊聲隨。雷電至而幽蟄起。
蛟龍升而云雨滋。形開夢去醒至酲離。
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乃避席而稱詩為賀。演知元先生之辭。
辭曰。噫哉古人。
迷潮源兮。刓編齾翰。
曾未言兮。羅虛列怪。
無藩垣兮。名儒幽討。
理可尊兮。高駕日域。
窺天門兮。潮疑一釋。
永立言兮。若和與扁。
袪吾惛兮。昔之論者。
何其繁兮。意摩心揣。
祇為歡兮。陰陽數(shù)定。
水長存兮。進(jìn)退與日。
游混元兮。一升一降兮寒暑成。
下凝濁兮上浮清。隨盈任縮兮浮四溟。
釜鎘蒸爨兮擬厥形。愿揚(yáng)此辭兮顯為經(jīng)。
高誇百氏兮貽億齡。先生曰。
彼能賦之。子能演之。
非文鋒之破鏑。何以解乎偫疑。
客乃酣然自得。由然而退也。
曾說山棲欲去尋,豈知霜骨葬寒林。
常依凈住師冥目,兼事容成學(xué)算心(史學(xué)浮圖,兼善算術(shù))。
逋客預(yù)齋還梵唱,老猿窺祭亦悲吟。
唯君獨(dú)在江云外,誰誄孤貞置峴岑。
共 1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