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約105 【介紹】: 東漢扶風平陵人,字文高。章帝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和帝時以高第拜侍御史,遷尚書。數(shù)切諫,言諸竇罪過,竇憲等深怨之。出為濟南王太傅,遷汝南太守。修治鲖陽舊渠,百姓得利,墾田增三萬余頃。永元中三遷五官中郎將,元興元年坐事抵罪,卒于家。全后漢文·卷四十三
敞,字文高,扶風平陵人。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永元初,以高等第拜侍御史,遷尚書,出為濟南王太傅,遷汝南太守,免。復征,三遷至五官中郎將,元興初免。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宜春人,字景源。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歷知樂清、蘭溪、龍溪諸縣,皆以循良稱。累遷南京兵部郎中,疏請撤湖口稅監(jiān),沿江千里,民皆稱便。官至南京鴻臚寺卿。維基
袁業(yè)泗(1564年—1644年),字時道,號景源,江西宜春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進士,初授樂清縣知縣,改蘭溪縣。丁父憂,服闋,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任福建龍溪縣知縣,擢南京兵部職方主事,進武庫員外、郎中,特疏請撤湖口監(jiān)稅太監(jiān)李道,遂罷其榷江,上下千里稱便。萬歷四十年(1612年)升任漳州府知府一職,后由汪康謠接任。萬歷四十三年乙卯發(fā)生饑荒,業(yè)泗發(fā)倉糧賑濟,又勸富戶出糧,派吏員到鄰縣潮陽等地買糧,設粥棚,置藥攤,安置拯救無余力,全活數(shù)千人。后升官入京時,漳州百姓繪制他的圖像以祭祀。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升福建屯鹽道副使,念母太恭人年八十余,乞養(yǎng)家居。天啟中,以魏忠賢柄政,堅臥不出仕。崇禎改元,召補廣西副使,分守左江,遷廣東參政,分守嶺東。與分巡謝璉平九連山賊,地處惠州、潮州之間,設置連平州,所部以寧。遷浙江按察使,未至,以功賜白金、文綺,徵為南京鴻臚寺卿,加一秩。將赴浙江時,廣東???span id="zhcko4i"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84234", "people_52604_1_11", "劉香")'>劉香等侵擾沿海,督府留其決策,他因議主剿,與督撫議不合,遂謝職去。繼任者后果以輕撫中計而死,乃合兵圍剿,最終剿平。在南京鴻臚寺二年,嘆曰:卿曹雖可臥治,奈何老不知止哉!再疏乞骸骨歸。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年)三月,聞京師陷,痛憤成疾,八月終于家,年八十一。
人物簡介
【生卒】:?—1640 【介紹】: 明貴州永寧衛(wèi)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崇禎元年,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招撫鄭芝龍。擢總督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用鄭芝龍平廣東海盜劉香等。十年,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自知兵力不足以制農(nóng)民軍,乃以撫助剿。次年,受張獻忠、羅汝才等降。十二年,張、羅再起,文燦因此被逮處死。維基
熊文燦(1575年—1640年),字大濛(一說大蒙),號心聞,貴州永寧衛(wèi)(今四川敘永)軍籍四川瀘州人。官至兵部尚書,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因圍剿張獻忠不力,被崇禎帝下獄處死。貴州永寧衛(wèi)學生,萬歷三十四年中貴州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會試第一百八名,廷試三甲七十四名進士。戶部觀政,授黃州府推官,遷禮部主事,升郎中。出封琉球還,擢山東左參政,歷官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丁憂歸里,從此徙家蘄水。崇禎元年(1628年),熊文燦就職福建巡撫,鄭芝龍由廈門攻銅山,文燦招降芝龍,任命為海防游擊。因討海賊李魁奇、劉香有功,為楊嗣昌所薦。文燦提出“五難四不可”,竭盡推托,崇禎仍委以大任。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熊文燦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禎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后楊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之策,增兵餉大半,圍剿農(nóng)民軍,“隨賊所向,專任剿殺”。初期此舉頗見成效。文燦督主軍務后,明軍連打勝仗,農(nóng)民起義陷入低潮,張獻忠、羅汝才亦在其中。崇禎十一年(1638年)五月,張獻忠詐降于熊文燦。張獻忠投降后,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shù)萬于谷城,伺機而動。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初九日,張獻忠重新反叛,一路勢如破竹,占領谷城縣城,知縣阮之鈿服毒自盡。五月二十三日,獻忠抵房縣,同羅汝才、白貴、黑云祥等部會合,遂占領房縣,郝景春被處死。文燦令左良玉、羅岱率兵進剿,張獻忠、羅汝才在播箕寨兩山之間設下埋伏,良玉中計大敗,士卒死者一萬多人。熊文燦因此被崇禎帝定為“私通”罪,入詔獄。崇禎十三年(1640年)十月,棄市。后崇禎遺兵部尚書楊嗣昌督軍進剿。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635 【介紹】: 明湖廣攸縣人,字化卿。萬歷間進士。初官廣西參政,嘗搜斬海寇鐘凌秀余黨。遷福建參政。崇禎五年入???span id="o19w041"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84234", "people_48934_0_4", "劉香")'>劉香舟中招撫,被執(zhí),八年被殺。謚烈憫。
洪云蒸(1583年—1635年),字化卿,號紫云,湖廣長沙府攸縣人,軍籍。癸卯湖廣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九十名,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次年,授浙江紹興府諸暨縣知縣,因事降職。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補河南許州判官,次年升四川梁山縣知縣,責授順天府昌平州學正。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累官廣西布政使司參政。遷福建參政。海盜劉香侵擾福建、廣東,總督熊文燦命云蒸親自登船招撫劉香,被扣留。崇禎八年(1635年),鄭芝龍連廣東兵擊香,香脅云蒸止兵,云蒸大呼:我誓死報國,急擊勿失!于是遇害。謚烈憫。
人物簡介
鄒忠胤,字肇敏,號黍谷居士,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第三甲進士。初任錢塘令,有惠政,擢兵部主事,丁憂歸。歷員外郎,升福建糧道參議,兼署巡福寧道,平劇寇劉香,轉(zhuǎn)江西九江道副使。當事欲增加城防工事,忠胤曰:「守在人,不專在地,徒妨農(nóng)事無益。」以此忤當事,投劾歸。窮研經(jīng)學,所著有《周易揆》、《尚書稽》、《詩傳闡》、《春秋衷》等書。孫鄒祇謨,進士,事母以孝聞,著有《遠志齋詩文》。
人物簡介
【生卒】:1585—1644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爾韜,人稱四明先生。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官工部營繕主事,進員外郎,魏忠賢興三殿工,諸曹郎奔走其門,邦曜獨不往。遷漳州知府,誘擒海上武裝首領劉香,擊滅李魁奇。歷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聲。崇禎十六年進左副都御史,李自成破都城后,服毒自殺。福王時謚忠介。
人物簡介
王道元(1585年—?),字馀量,一字善長,別號洪厓,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父王豫,官福建僉事。萬歷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二名舉人,連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會試第三名,廷試三甲一百六名進士。禮部觀政,本年授蘇州府學教授,四十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四十一年升官工部主事,四十三年為山西考官。歷員外郎、郎中。天啟二年三月,升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疏理鹽法,三年調(diào)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四年升廣東布政使司嶺南道左參政。六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按察使,再升本省右布政使。七年五月,轉(zhuǎn)左布政使。崇禎元年正月,被彈劾削職為民閑住。崇禎三年起復補廣東右布政使、高肇兵備道,巨寇劉香倡亂九蓮山,道元徵兵與虔撫潘曾纮、總兵鄭飛黃協(xié)力征剿,香就縛。又擒賊陸彥博等,招撫萬余人,升遷福建左布政使,鐫職歸。起補廣東參政,九蓮諸山寇起,剿撫互行,逾年乞歸卒。
人物簡介
杜喬林,字君遷,號梅梁,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人,萬歷丙辰進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除刑部主事,出任浙江湖州府知府,平定太湖大盜,奏功當升職,當?shù)厝嗣裢炝舻溃骸父钗遥魏紊嵛胰ィ?div id="4dhttmv" class='inline' id='people_123409_0_1_comment'>」巡撫上奏朝廷,加按察使司副使,仍知府事。秩滿,遷浙江水利副使,丁父憂去職。守喪期滿,起補福建屯鹽道,轉(zhuǎn)右參政,歷遷山西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分巡溫、處。到官六日,???span id="0uttoix"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84234", "people_123409_0_5", "劉香")'>劉香來攻,三戰(zhàn)皆捷,劉香逃遁。病歸,卒葬二里涇。
人物簡介
鏊,字味道,自號廉石主人,在前子。天啟乙丑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升廣東副使,禦??苡泄Γn金剿叛猺,璽書褒美。終福建按察使。有集未刻。維基
陸鏊,字味道,號廉石,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陸光祚孫。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恤刑江南,補工部,不久出任廣東肇慶府知府,任內(nèi)清市舶,抑豪強,升任廣東按察司副使。佐制府破???span id="xodin4h"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84234", "people_54354_1_4", "劉香")'>劉香,香走死。連猺叛,鏊攝巡南韶,密移師搗其巢,猺惶駭稽顙歸順。歷官福建參政,升湖廣按察使,激揚風紀,積弊悉除。乞終養(yǎng)歸。后流寇云擾,有建議添設巡撫夏鎮(zhèn),以鏊為之,會病不起。著作有《寶綸堂集》。
人物簡介
曾化龍(1588年—1650年),字大云,號霖寰,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聯(lián)捷己未科進士,授臨川縣知縣,以治行第一,江西巡按御史謝文錦疏薦,以不謁見權(quán)閹,外補寧國府同知,歷升兵部車駕司郎中,督學廣東。攝海道,平定劉香之亂,以功移廣西參議、擢江南副使,尋升其江西按察使,有“曾鐵面”之稱。丁外艱歸,之后起復擔任僉都御史,登萊巡撫,著有《作求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