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虎

相關人物:共 75 位
共 27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環(huán)宇記曰:長沙縣石虎在縣東四里。每食他廩。當吳芮為王之時。倉廩廢耗。芮以生肉祭之。后截其頭截其身。由是長沙人謠曰:
石虎頭截。倉廩不闕(○環(huán)宇記一百十四。)。
西晉 · 佛圖澄
四言詩
《晉書》曰:石季龍大享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云云。季龍令發(fā)殿石下視之。有棘生焉。冉閔。小字棘奴?!疱职?。諸石滅于冉閔。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將壞人衣。
⑴ ○《晉書》佛圖澄傳。高僧傳竺佛圖澄傳。
《魏書》曰:昭成末。苻堅遣將茍萇伐涼州。破之。天錫降于萇。初駿時。謠曰云云。是時姑臧及諸郡國童兒皆歌之。謂劉曜、石虎并伐涼州不克。至堅而降之也。
劉新婦簸米。石新婦吹羖羝。
蕩滌簸張兒。張兒食之口正披(○魏書私署涼州牧張?zhí)戾a傳。)。
時人為崔洪語 魏晉 · 無名氏
四言詩
《晉書》曰:崔洪。字伯良。博陵安平人。以清厲顯名武帝世。為御史治書。朝廷憚之。尋為尚書左丞。時人為之語曰:
叢生棘刺,來自博陵。
在南為鷂,在北為鷹。
⑴ ○《晉書》崔洪傳?!队[》九百二十六、九百五十九。
陳武別傳曰:武。胡人。育于臨水令陳君。君奇之。起議欲易其故字。武長跪啟曰:里語有之云云。往在鄉(xiāng)里。久聞故老之說。稱漢使蘇武執(zhí)忠守志。意竊慕之。陳氏嘉其志。遂名之曰武。又欲令字仲顯。其本是胡人。而石勒、石虎諱胡曰國。故因字之曰國武。
都亭鼠。數聞長者語。
⑴ ○《御覽》三百六十三?!妒鶉呵铩范筅w錄。
《晉書》曰:咸康二年十二月。河北謠言。后如其言。
麥入土。殺石虎。
⑴ 《晉書》作武。《詩紀》同?!稹稌x書》五行志?!端螘肺逍兄?。《詩紀》四十四。
伊善惡之所施,乃禍福之為階。
行德安而保身,妄為害而自危。
故先民之有作,執(zhí)溫恭而不虧。
云顏冉之遭命,怪禍福之參差。
夫二賢之履道,歷千載而見知。
身既沒而名存,厥復戚乎何為?
夫死生之有命,非神明之所規(guī)。
故積善之家,厥福惟昌;
積惡之門,必有馀殃。
是以趙武好善,厥胤以長;
三郤好勝,厥身以亡。
古人從善如不及,去惡如探湯,何福德之難值,而禍惡之易當(《藝文類聚》二十三)?
河清頌 南朝宋 · 鮑照
四言詩
臣聞善談天者,必征象于人;工言古者,允(《宋書》作「先」。)考績于今。鴻犧以降,遐哉邈乎!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勛,可謂多矣。而史編唐堯之功,載「格于上下」;樂登文王之操,稱「于昭于天」。素狐玄玉,聿彰符命;樸牛大螾,爰定祥興。魚鳥動色,禾雉興讓。皆物不盈眥,而美溢金石。頌聲為之而寢,詩人于是不作。(《宋書》「頌聲」句在「不作」下。)庸非惑歟?自我皇宋之承天命也,仰符應龍木之精,俯協(xié)龜水之靈。(《宋書》作「仰符應龍精,俯協(xié)河龜之靈」。)君圖帝寶,粲爛瑰英。固以業(yè)光曩代,事華前德矣。圣上天飛踐極,迄茲二十有四載。道化周流,玄澤汪濊,地平天成,含生阜熙。(《宋書》作「上下含熙」。)文同軌通,表里厘福。(《宋書》作「禮福」。)耀德中區(qū),黎庶知讓,觀英遐外。(《宋書》作「表」。)夷貊懷惠,秩禮恤勤,散露臺之金;振民舒國,傾鉅橋之粟。(《宋書》作「恤勤秩禮,罷露臺之金,紓國振民,傾鉅橋之粟。」)約違迫脅,奢去甚泰。(《宋書》作「泰甚」。)燕無留飲,畋不盤樂。物色異人,優(yōu)游鯁直。顯靡失心,幽無怨魄。(《宋書》作「優(yōu)游」,據正?!革@不失心,幽無怨氣」。)精炤日月,事洞天情。故不勞仗斧之使。(《宋書》作「杖斧之臣」。)號令不肅而自嚴。(《宋書》作「不嚴而自肅」。)無辱鳳舉之事。(《宋書》作「使」。)靈怪不召而自彰。萬里神行,飆塵不起。農商野廬,邊城偃柝。冀馬南金,填委內府;馴象西爵,充羅外苑。(《宋書》作「囿」。)阿紈纂組之饒,衣覆宗國;漁鹽杞梓之利,傍贍荒遐。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宮宇宏麗,崇冠三川。(《宋書》作「士民殷富,五陵既有慚德,宮宇宏麗,三川莫之能比?!埂冻鯇W記》十八與本集同。)閭闬有盈,歌吹無絕。朱輪疊轍,華冕重肩。豈徒世無窮人,民獲休息,朝呼韓、罷酤鐵而已哉!是以嘉祥累仍,福應尤盛。青丘之狐,丹穴之鳥,棲阿閣,游禁園;金芝九莖,木禾六仞。(本集脫「仞」字,從《宋書》補。)秀銅池,發(fā)膏畝。宜以謁薦郊廟,和協(xié)律呂。(《宋書》「協(xié)調律呂」在「謁薦」句上。)煙霏霧集,不可勝紀。然而圣上猶夙興昧旦。(《宋書》作「昧旦夙興」。)若有望而未至;宏規(guī)遠圖,如有追而莫及。神明之貺,推而弗居也。是以琬碑镠檢,盛典蕪而不治;朝神省方,大化抑而未許。崇文協(xié)律之士,蘊舞頌于外;坐朝陪宴之臣,懷揄揚于內。三靈佇眷,九壤注心,既有日矣。/歲宮乾維,月躔蒼陸,長河巨濟,異源同清,澄波萬壑,潔瀾千里。斯誠曠世偉觀,昭啟皇明者也。語曰:「影從表,瑞從德,此其效焉。宣尼稱鳳鳥不至,河不出圖」?!秱鳌吩唬骸纲购又澹藟蹘缀??」皆傷不可見者也。然則古人所未見者,今殫見之矣。孟軻曰:「千載一圣,是旦暮也?!关M不信哉!(《宋書》作「大哉」。)夫四皇六帝,樹聲長世,大寶也。澤浸群生,國富刑清,鴻德也;制禮裁樂,淳風遷俗,文教也。誅簫羯黠。(《宋書》作「殊華逋羯」。束顙絳闕,武功也。鳴禽《宋書》作「鳴鳥」。)躍魚,滌穢河渠,至祥也。大寶鴻德,文教武功,其崇如此;幽明協(xié)贊,民祗與能,厥應如彼。唯天為大,堯實則之?;试仗圃?,疇與為讓?抑又聞之:勢之所覃者淺,則美之所傳者近。道之所感者深,則慶之所流者遠。是以豐功偉命,潤色滕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頌。察之上代,則奚斯吉甫之徒,鳴玉鑾于前;視之中古,則相如王褒之屬,馳(《宋書》作「施」。)金羈于后。絕景揚光,清埃繼路。故班固稱漢成之世,奏御者千有馀篇,文章之盛,與三代同風。由是言之,斯乃臣子舊職,國家通議。(《宋書》作「義」。)不可輟也。臣雖不敏,敢(《宋書》作「寧」。)不勉乎。乃作頌曰:
窺刊崩石,捃逸殘竹,巢風寂寥,羲埃綿邈。
鉅生大年,贍學淵聞,鞶繡成景,粉繢顓軒,徒玩井科,未睹天河。
互古通今,明鮮晦多,千齡一見,書史登歌。
旋我皇駕,揆景方途,凌周躐殷,蹶唐轢虞,如彼七緯,累璧重珠。
高祖撥亂,首物定靈,更開天地,再鑄群生。
帝御三杰,龍步八坰,朔南暨教,海北騰聲?
淪深格高,浹遐洞冥,毚鼎遷宋,玄圭告成。
大明方徽,鴻光中微,圣命誰堪?
皇歷攸歸,謀從筮協(xié),神與民推,黃旗西映,紫蓋東輝,納瑞螭玉,升政衡機,金輪豹飾,珠冕龍衣。
正位北辰,垂拱南面,天下何思,日用罔倦,復禮歸仁,觀恒通變,一物有違,戚言毀膳。
菲躬簡法,厚下安宅,謙德彌光,損道滋益。
孝崇饗祀,勤隆耕藉,饘酎秋羊,封瑾春骼,嬰耄兼粱,鰥孤重帛。
體由學染,俗以教遷,禮導刑清,樂鬯風宣,分衢讓齒,折訟歸田,野旌伏彥,朝賞登賢
儒訓優(yōu)柔,武節(jié)焱鷙,文憲精弘,戎容犀利。
樞鈐明審,程矱周備,吏礪平端,民羞幸覬。
桴鼓凝埃,烽驛垂轡,銷我長劍,歸為農器。
閩外水鄉(xiāng),鄣表炎國,隴首西南,渤尾東北,赩赩嶺丹,渾渾泉黑,移琛云朔,轉隼邛僰,狼歌薦功,鳥譚陳德。
治博化光,民阜財盛,班白行謠,青綺高詠,云表幽和,物章明慶,麗植雕質,蠢行藻性。
仁草晨莩,德宿宵映。
昆無隱飆,山有黃落,牛羊內首,閭戶外拓,瑞木朋生,祥禽輩作,薰風蕩閨,飴露流閣,器范神妙,劑調象藥。
匪直也斯,偉慶方臻,注彼四瀆,媚此雙川,伏靈遙紀,閟貺遐年,澄波海岳,鏡流蔥山,泉石凝淀,水府清涓,俛瞰夷都,降視驪淵,朱宮潛耀,紫閣陰鮮。
昔在爽德,王風不昌,乃溢乃竭,或壅或亡。
吉源濫壑,曾是未央。
先民永慨,大道悠長,云何其瑞,實鐘我皇?
聞諸師說,天竦聽密,介焉如響,匪遠惟疾,矧是皇心,妙夫貞一,左右天經,戶牖人術,污謨布簡,絲言盈室。
穢有綿祀,清豈崇日。
一人之慶,吹萬稟和。
靈根方固,脩源重波。
副睿貳哲,帝體皇柯。
景云蔚岳,秀星駢羅。
垂光九野,騰響四遐。
輔車鼎足,槃石虎牙,世匹周室,基永漢家。
泰階既平,洪河既清。
大人在上,區(qū)宇文明。
樵夫議道,漁父濯纓。
臣照作頌,鋪德樹聲。
⑴ 本集,又《宋書·臨川王道規(guī)傳》,又略見《北堂書鈔》一百五十八,《藝文類聚》八,《初學記》六,又十八。
① 隋書樂志曰:大壯舞取易彖云大壯。大壯者。壯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也。古今樂錄曰:大壯、大觀二舞。以大為名?!独献印吩?。域中有四大?!墩撜Z》云。惟天為大。今制大壯、大觀之名。亦因斯而立義焉。
隋書樂志曰:梁初猶用凱容宣烈之舞。武帝定樂。以武舞為大壯舞。文舞為大觀舞。又曰:大壯舞奏夷則。大觀舞奏姑洗。取其月望也。二郊、明堂、太廟。三朝同用。古今樂錄曰:梁改宣烈為大壯。即周武舞也。改凱容為大觀。即舜韶舞也。陳以凱容樂舞用之郊廟。而大壯、大觀猶同梁舞。所謂祠用宋曲。宴準梁樂。蓋取人神不雜也。
高高在上,實愛斯人。
眷求圣德,大拯彝倫。
率土方燎,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暮不及晨。
朱光啟耀,兆發(fā)穹旻。
我皇郁起,龍躍漢津。
言屆牧野,電激雷震。
闕鞏之甲,彭濮之人。
或貔或武,漂杵浮輪。
我邦雖舊,其命維新。
六伐乃止,七德必陳。
君臨萬國,遂撫八寅
⑴ ○隋書音樂志。《樂府詩集》五十二。《詩紀》九十七。
文宣時謠 南北朝 · 無名氏
北史本紀曰:文宣時謠。按帝以午年生。故曰馬子。三臺石季龍舊居。故曰石室。三千六百日。十年也。文宣在位十年。果如謠言。
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
⑴ ○《樂府詩集》八十九?!对娂o》百十一。
共 27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