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云卿

共 9 首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一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同治甲子,余自賊中出,老仆劉高升等迎余于應(yīng)山。時襄郢間多賊,歸路梗,而聞吾父母在漢中,因由楚入秦,取道鄖竹。鄖竹之境,有黃龍灘者,余云卿太守所居也。太守方讀禮家,食以鄉(xiāng)兵,保其鄉(xiāng),賓皆如歸,賤不敢犯。會余與仆等迷失道,踵太守門,告以故。大守遽出,抱之曰:『此真易君子耶?歸之在我?!凰炝籼幤浼已?。公子輩六人,與余年相若。相得,故甚歡。嘗折柬書姓名,約為兄弟。余自此不復(fù)憶歸。仆等無如之何,商太守,乃偽為避寇也者。當(dāng)曉,兵皆衷甲,旌旗照灘上,云太守將移家某山某砦,先送余往。迨余舍舟登岸后,始知其紿,而馬聲旗影,已在蒼茫煙雨中矣。一別十年,竟如隔世。甲戌春,景堂家兄歸自蜀,為述太守服闋后觀察蜀中,應(yīng)官之暇,猶屢問當(dāng)日垂髫童子。河山如夢,身世不居,今忽忽又四五年,景堂家兄則已墓有宿草。太守一官聽鼓,數(shù)奇不侯。而備嘗患難如余者,行年二十,漫無所成。復(fù)不能命駕登堂,與舊時諸弟兄剪西窗燭花,一話人間桑海,如薊子訓(xùn)之摩挲銅狄,丁令威之化鶴歸來也。循覽是詩,能不凄然流涕也哉!
鄖根漢角路崎嶇,烽火頻年戰(zhàn)骨鋪。
赤地人償雞犬命,黃天鬼哭虎狼都。
屈原哀郢方為客,士會辭秦尚有孥。
曾宿灘聲明月里,夢回山閣聽啼烏。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二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年時辛苦賊中來,失路王孫自古哀。
小住翻同三宿戀,旁人錯把一家猜。
離將虎口都言命,累到豬肝豈為才。
風(fēng)鶴聲中催別早,模糊記得片帆開。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三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冷覓衾添病覓醫(yī),他家珠向掌中持。
視同己子真何故,問到君侯也不知。
乍見居然悲喜集,相忘轉(zhuǎn)欲別離遲。
任儂沿得懷安例,無奈匆匆醉遣時。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四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一卷蘭言小字臨,斑衣竹馬舊題襟。
貪將兄弟聲聲喚,忘卻爺娘處處尋。
東閣郎君應(yīng)好在,南軒將種定如今。
思量怕是前生事,半晌猜詳未敢吟。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五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聞道蠶叢萬里長,天西煙雨悄相望。
雙魚字落巴江遠(yuǎn),五馬人傳漢代良。
照入關(guān)山心共月,吹來消息鬢如霜。
平生一飯恩難報,怕讀淮陰傳幾行。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六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曾從遠(yuǎn)道勸加餐,聽鼓天涯共應(yīng)官。
春雨謝池人去易,秋風(fēng)蜀道鬼歸難。
全家苦樂惟公悉,后日恩仇要我完。
都向今朝棖觸起,累儂心鼻一時酸。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七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君家別業(yè)渺青峰,不辨煙蘿第幾重。
客路云山流寓感,兒時風(fēng)雨釣游蹤。
魂從定后收還悸,夢到殘時覓轉(zhuǎn)慵。
老仆也如宮監(jiān)在,白頭閒坐話玄宗。
感舊寄余云卿觀察蜀中八首 其八 (戊寅)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鯫生幾載瓣香燒,每說恩門淚總飄。
過去亂離都有味,別來歌哭太無聊。
萬重人海青琴隔,二十年華綠鬢凋。
何日天南尋舊隱,相逢猿鶴也魂銷。
記向鄖陽道。
有傷心、荒原一帶,高樓斜照。
差幸當(dāng)年無意緒,馬上征人太小。
省多少閑憑閑吊。
數(shù)遍古來飄泊者,到天涯、畢竟輸儂早。
算已是,倦游了。

君家閣上灘聲鬧。
共商量竹弓射鴨,花繃捕蚤。
水遠(yuǎn)山重知幾疊,著個兒時游釣。
回首覺亂離都好。
莫話十年兄弟感,怕江湖、一半垂垂老。
寫不出,舊時稿。